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婷

作品数:9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大豆
  • 6篇玉米
  • 6篇玉米-大豆
  • 6篇套作
  • 3篇干物质
  • 3篇干物质积累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方法
  • 2篇窄行
  • 2篇施氮
  • 2篇施氮方式
  • 2篇套作大豆
  • 2篇套作模式
  • 2篇农作
  • 2篇农作物
  • 2篇农作物栽培
  • 2篇作物
  • 2篇作物栽培
  • 2篇宽窄行
  • 2篇宽窄行种植

机构

  • 9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徐婷
  • 7篇雍太文
  • 7篇刘小明
  • 7篇杨文钰
  • 5篇王小春
  • 5篇刘文钰
  • 4篇杨峰
  • 4篇董茜
  • 3篇宋春
  • 2篇刘卫国
  • 1篇杨洋
  • 1篇陈鹏
  • 1篇肖秀喜

传媒

  • 3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播密协调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播密协调的栽培方法。该方法为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大豆于每年6月下旬~7月中旬播种于玉米宽行内,每亩种植9500~11500株大豆。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可有效稳...
雍太文徐婷杨文钰刘小明王小春杨峰刘卫国
文献传递
不同种子处理对苗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为选择大豆苗期干旱胁迫条件下适宜的种子处理技术,以南豆12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在苗期轻度干旱胁迫(A1)、中度干旱胁迫(A2)和正常供水(A3)3种水分处理下,研究种衣剂包衣(B1)、烯效唑干拌种(B2)、根瘤菌拌种(B3)和种子不处理(B4)4种种子处理方式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水分胁迫较正常供水处理大豆的株高降低,第1节间长度缩短,茎粗增加,倒3叶叶面积减小,对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影响。种子处理较不处理显著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以B2处理的大豆单株籽粒、蛋白质和粗脂肪产量最高,其次为B1。在苗期适度干旱胁迫下烯效唑干拌种显著降低了大豆的株高,缩短第1节间长度,增加茎粗和倒3叶叶面积,提高了大豆产量,改善了大豆品质;在轻度干旱胁迫下,烯效唑干拌种的大豆单株籽粒、蛋白质和粗脂肪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4.59%、34.85%和28.70%,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则分别提高29.36%、31.93%和24.11%。
雍太文刘小明肖秀喜刘文钰徐婷杨洋杨文钰
关键词:大豆干旱胁迫种子处理农艺性状
施氮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及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氮肥的过量施用和低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氮肥的投入量,发挥氮肥的增产效益,本研究对玉米-大豆套作模式的施氮量和施肥距离进行优化调整。通过两年田间试验,探讨了减氮36%(RN36%)、减氮18%(RN18%)和习惯施氮(CN)3种施氮水平和距离窄行玉米0 cm (D1)、15 cm (D2)、30 cm (D3)、45 cm (D4)4种施肥距离对作物产量和玉米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相比,减氮18%处理的玉米花后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提高了22.65%、18.75%和15.90%,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提高了9.79%和10.76%;玉米、大豆产量及系统周年产量提高了4.95%、7.07%和5.35%;各施肥距离间,以距离窄行玉米15-30 cm的施肥效果最佳。减氮18%时, D2处理下玉米的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穗粒数及百粒重比玉米常规穴施(D1)处理分别提高了10.32%、10.92%、9.08%和4.75%;玉米、大豆产量和系统总产最高。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减氮18%和距离窄行玉米15-30 cm施肥有利于增加玉米花后干物质的积累,促进干物质向籽粒中转运,增大灌浆速率,增加百粒重和穗粒数,提高玉米产量和大豆产量,以实现系统周年作物增产。
董茜雍太文刘小明刘文钰徐婷宋春王小春杨文钰
关键词:籽粒灌浆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大豆根瘤固氮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2
2014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模式(大豆单作、玉米-大豆套作)和施氮水平(0,180,240 kg·hm-2)对大豆根瘤固氮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时期的推移,大豆的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在单作模式下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而套作模式下则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在R5期最高;单株根瘤固氮潜力在两种种植模式下均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在R2期最高。与单作比较,套作大豆的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根瘤固氮潜力和总吸氮量在V5、R2期降低,在R5期则提高,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适量施氮有利于提高大豆的根瘤固氮能力,增加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套作模式下,减量施氮处理R5期的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根瘤固氮潜力及R8期的总吸氮量比不施氮处理高26.9%、15.5%、14.3%和58.2%,比习惯施氮处理高19.7%、12.0%、23.1%和11.3%,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比习惯施氮处理高73.5%和20.1%。玉米-大豆套作减量一体化施肥促进了大豆根瘤固氮,提高了套作大豆和整个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氮肥吸收利用效率。
刘文钰雍太文刘小明陈鹏董茜徐婷杨文钰
关键词:根瘤固氮氮素吸收大豆
播期和密度对套作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前人大量研究表明,大豆播期推迟后,大豆营养生长时间缩短,干物质积累量少,不利于后期灌浆鼓粒,在这种情况下,再按原有的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将严重降低大豆产量,对此,期望通过增加大豆种植密度来弥补延迟播种后带来的产量损失,寻求...
徐婷
关键词:大豆套作模式种植密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
文献传递
施氮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根瘤固氮、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施氮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促进了大豆根瘤生长和地上部物质积累,提高了大豆的根瘤固氮能力、光合生产能力和籽粒产量。玉豆-体化施氮相对大豆穴施显著提高了大豆地下部根系和根瘤的干重、单株根瘤固氮潜力和地上部茎叶生物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及籽粒产量,降低了叶片的蒸腾速率,以距窄行玉米15—30cm施氮增产效果最佳,与大豆间的施氮距离过小和过大均不利于大豆根瘤固氮和籽粒增产。距窄行玉米30cm施氮处理的大豆单株根瘤固氮潜力(R2期)、叶片净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及玉米、大豆周年总产量分别比大豆氮肥穴施处理增加29.26%、7.43%、23.88%和6.4%。
雍太文董茜刘文钰刘小明徐婷宋春杨峰王小春杨文钰
关键词:光合特性施氮方式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播密协调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播密协调的栽培方法。该方法为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大豆于每年6月下旬~7月中旬播种于玉米宽行内,每亩种植9500~11500株大豆。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可有效稳...
雍太文徐婷杨文钰刘小明王小春杨峰刘卫国
文献传递
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大豆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4
2014年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6月15日(A1,适期播种)、6月25日(A2,适当晚播)、7月5日(A3,晚播)3个播期和8.25万株·hm-2(B1)、11.25万株·hm-2(B2)、14.25万株·hm-2(B3)、17.25万株·hm-2(B4)4个密度对大豆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2较适期播种A1处理,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茎粗和株高均降低,但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花后作物生长率、荚果分配比率以及单株粒数均增加;在三种播期下,适度密植B3使大豆花后群体干物质重、作物生长率及荚果分配比率增加,在适当晚播A2的条件下表现更明显。在适当密植B3条件下,大豆适当晚播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A2B3比A1B3平均提高了6.8%。
徐婷雍太文刘文钰刘小明董茜宋春杨峰王小春杨文钰
关键词:套作大豆播期干物质积累
中国对莫桑比克农业援助问题研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必要性以及非洲农业需要依靠外资推动等因素的影响,非洲与中国的对接与合作已经由先行先试演化到了战略对接阶段。作为中非合作的关键领域之一,农业合作将获得长足的发展,也越来越得到学界的关注...
徐婷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业援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