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丹
- 作品数:12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国产氟多功能模块自动化合成^(18)F-6-氟-L-DOPA及其临床初步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18)F-6-氟-L-DOPA(^(18)F-DOPA)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利用国产氟多功能模块合成了^(18)F-DOPA并进行临床初步研究。以6-硼酯-二甲氧基-L-DOPA为前体,铜盐Cu(OTf)2(py)4为催化剂直接亲核反应,再经氢碘酸水解得到^(18)F-DOPA,并进行质量控制,测量其体外稳定性,研究^(18)FDOPA在正常人和一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显像。^(18)F-DOPA合成耗时60min,不校正合成效率为(10.0±2.3)%(n=6),放化纯度大于99%,产量大于7.4GBq;加入微量抗坏血酸或乙醇可提高其体外稳定性。人体PET结果显示:^(18)F-DOPA在脑内浓聚于纹状体,主要经肾脏代谢,见胰岛细胞瘤显像。结果表明,国产氟多功能模块自动化合成^(18)F-DOPA简单快捷、重复性好,产品质量符合临床要求。
- 付华平张晓军麻广宇刘健徐晓丹徐白萱张锦明
- 抗菌药物致白细胞减少164例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了解常用抗菌药物致白细胞(wBc)减少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动检索1994—2013年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等数据库及百度、谷歌中报道抗菌药物致WBC减少的个案报道,将所得病例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原患疾病、发生时间、表现、转归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136篇合格文献.164例病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94例;19-50岁患者发生率最高,占64.02%;以静脉给药最多,占86.59%;出现最短时间为2d,最长为50d,其中在1~6d内占71.95%;共涉及12类33种药品,其中氟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最多,分别占19.51%和15.85%;致WBC减少的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阿奇霉素、奥硝唑、阿米卡星;WBC减少值主要在(2~4)×10。L_。间,占68.29%;所有病例经停药或给予升WBC等对症治疗后WBC均恢复至正常值,无死亡报道。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致WBC减少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其的发生。
- 李敏王红新徐晓丹吴婷婷苏阳美张璇
- 关键词:抗菌药物白细胞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 一种方便使用的烘脚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方便使用的烘脚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收纳盒,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且壳体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栏杆,所述壳体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滑动组件,且壳体的后表面固...
- 徐晓丹霍兰兰王媛杨巧英
- 177Lu:核医学的"明星治疗核素"
- 2024年
-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482.47万,死亡病例257.42万,恶性肿瘤仍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后第2位的致死病因[1]。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得到控制。随着对放射性核素特性了解的增加,更多的放射性核素被应用于肿瘤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药物的开发,核素靶向内照射治疗为众多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目前常用的治疗类核素有3类,第1类发射低能γ射线,如125I;第2类发射β粒子,如90Y、177Lu、131I;第3类发射α粒子,如211At和225Ac等。在这3类核素中,90Y和131I是传统的治疗核素,而177Lu则是近年来热门的治疗核素之一,其半衰期为6.6 d,β能量为497 keV(78.6%)、384 keV(9.1%)、176 keV(12.2%),平均能量130 keV,组织最大射程约为2.5 mm,在治疗的同时可行SPECT显像,实现诊疗一体化的目的。与90Y和131I相比,177Lu可通过络合剂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1,4,7,10-tetraazacyclododecane-1,4,7,10-tetraacetic acid,DOTA)与众多分子连接,且177Lu-DOTA体内稳定性很高,基本不脱落,降低了毒性。通过176Yb(n,γ)177Yb→177Lu核反应,可在反应堆上生产大剂量、无载体177Lu。目前我国已具备了自主生产无载体177Lu的能力[2],有望大幅度降低其价格。
- 张锦明徐晓丹田嘉禾
- 关键词:SPECT显像致死病因131I内照射治疗放射性核素核医学
- PICC患者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方法的研究
- 2016年
- 目的 研究两种方法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的利弊,防止经PICC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导致导管堵塞,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技术满意度.方法 将172例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独立建立留置针通路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观察组使用PICC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输注前后回抽导管内溶液0.5 ml,输注完毕后使用10 ml 0.9%氯化钠脉冲式冲管后正常输注其他液体.比较2组患者PICC堵管率、患者对护理技术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PICC堵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6,P> 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51%(83/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28%(1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56,P< 0.01).结论 采取输注前后回抽PICC导管内溶液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可有效避免导管堵塞,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
- 刘霞徐晓丹丁丽朱琳张国玲王红新
-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伊曲康唑输注静脉内
- 疑似前列腺癌行PSMA PET/CT发现肝细胞肝癌1例
- 2023年
-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可在除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以外的肿瘤新生血管中表达,本文报道1例因前列腺异常行PSMA PET/CT检查偶然发现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患者,为PSMA PET发现前列腺外的异常浓聚灶诊断提供额外的诊断思路。
- 杜磊王琼徐晓丹王观筠徐白萱
-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肝细胞肝癌
- ^(18)F-脱氧葡萄糖PET/CT代谢参数在预测交界可切除及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及预后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代谢参数在预测交界可切除及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NACT)后的病理反应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和NACT的39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NACT后的病理反应将患者分为治疗反应组(n=12)与治疗无反应组(n=27)。比较两组患者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并以病变SUVmax的40%作为阈值计算肿瘤代谢体积(MTV)和总葡萄糖酵解(TLG);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差值(ΔSUVmax、ΔSUVmean、ΔTLG、ΔMTV),以及代谢参数差值百分比(ΔSUVmax%、ΔSUVmean%、ΔTLG%、ΔMTV%)。收集患者的预后情况并进行Kaplan-Meier分析。结果两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中的治疗后SUVmax、SUVmean及ΔSUV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UVmax和ΔSUVmax%显示出较好的曲线下面积(AUC),其中,治疗后SUVmax的AUC为0.790(95%可信区间:0.641~0.939),最佳诊断阈值为3.0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17(0.598~0.996)、0.667(0.460~0.828);ΔSUVmax%的AUC为0.753(95%可信区间:0.593~0.913),最佳诊断阈值为51.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17(0.598~0.996)、0.703(0.497~0.855)。当治疗后TLG=17.94作为阈值时,与治疗后TLG>17.94的患者比较,治疗后TLG<17.94的患者具有更好的总生存期(log-rankχ^(2)=7.793,P=0.005),但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50,P=0.063)。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预测接受NACT的交界可切除及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病理反应和预后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接受NACT的交界可切除及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核医学层面的帮助。
- 杜磊王观筠徐晓丹张靖峰韩蕴王瑞民徐白萱
- 关键词:代谢参数病理反应
-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3
- 2010年
- 张晓玲梅俊辉刘霞徐晓丹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非霍奇金淋巴瘤注射液生物制剂过敏反应
- 胸腺淋巴瘤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背景18F-FDG PET/CT利用图像融合技术,可显示功能代谢异常及结构的改变,但其在胸腺淋巴瘤鉴别诊断、分期和分型中的作用研究仍相对较少。目的探讨胸腺淋巴瘤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其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一中心核医学科行PET/CT检查和病理学证实为胸腺淋巴瘤的患者,记录胸腺淋巴瘤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mean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ean)、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和肿瘤-正常肝组织标准摄取值比值(tumor-to-normal liver standard uptake value ratio,SUVR)。以淋巴结和结外器官受累结果进行Ann Arbor分期,并根据主要病理类型进行分组。对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临床病理分型、分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共计85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46例、女性39例,年龄(30.34±14.48)岁。其中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PMBCL)35例,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sclerosis Hodgkin lymphoma,NSHL)29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cell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19例。Ann Arbor分期:Ⅰ期2例,Ⅱ期29例,Ⅲ期10例,Ⅳ期44例。PMBCL、NSHL、T-LBL三组间各项代谢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nn Arbor分期间各代谢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淋巴瘤Ann Arbor分期与各项代谢参数均呈正相关(TLG:rs=0.494,P<0.01;MTV:rs=0.469,P<0.01;SUVR:rs=0.378,P<0.01;SUVmax:rs=0.296,P=0.006;SUVmean:rs=0.273,P=0.012)。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胸腺淋巴瘤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存在一定差异,代谢参数TLG、MTV、SUVR与胸腺淋巴瘤Ann Arbor分期中度相关,可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参考。
- 潘越潘越杜磊王观筠徐晓丹徐晓丹刘家金刘家金王瑞民
- 关键词:胸腺淋巴瘤代谢参数霍奇金淋巴瘤
- PET/CT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在PET/CT中的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骨科11例经病理证实GCT患者的PET/CT影像及临床资料,总结PET/CT在该病中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优势。结果:11例GCT患者中,发生部位分别为:颈椎3例,胸椎2例,腰椎2例,四肢长骨4例,其中2例术后复发,2例转移。11例GCT患者的PET/CT影像学表现为:11例GCT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FDG摄取异常增高,SUVmax平均值为10.15±4.42。同机CT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11例,其中3例可见钙化及骨硬化影存在,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偏心性生长7例,侵犯周围软组织6例,伴有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11例GCT患者中,病理分级Ⅰ级4例,SUVmax平均值为7.73±3.15;Ⅱ/Ⅲ级7例,SUVmax平均值为12.17±4.45。结论: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在GCT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GCT患者PET/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早期发现转移,排除恶性疾病,指导临床决策。
- 沈智辉徐白萱关志伟雷继晓杨辉徐晓丹刘亚超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