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晨

作品数:122 被引量:419H指数:12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5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3篇玉米
  • 16篇胁迫
  • 13篇栽培
  • 13篇土壤
  • 12篇灌溉
  • 12篇光合特性
  • 12篇干旱
  • 11篇水稻
  • 11篇水分
  • 10篇滴灌
  • 10篇半干旱
  • 9篇施肥
  • 9篇作物
  • 8篇盐胁迫
  • 8篇叶片
  • 8篇生理特性
  • 8篇坡耕地
  • 8篇耕地
  • 8篇大豆
  • 6篇杂交

机构

  • 102篇吉林省农业科...
  • 38篇吉林农业大学
  • 11篇宜春学院
  • 3篇吉林省气象局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延边大学
  • 2篇吉林省生物研...
  • 1篇科技厅
  • 1篇吉林省农业机...
  • 1篇涉县以岭燕赵...

作者

  • 119篇徐晨
  • 69篇赵洪祥
  • 66篇闫伟平
  • 65篇边少锋
  • 63篇孙宁
  • 49篇张丽华
  • 43篇王立春
  • 43篇谭国波
  • 40篇徐长洪
  • 39篇刘志全
  • 38篇李文
  • 35篇李素琴
  • 35篇李海
  • 35篇窦金刚
  • 35篇任延辉
  • 35篇韩喜国
  • 35篇任英
  • 35篇邹云峰
  • 35篇王晓慧
  • 32篇孟祥盟

传媒

  • 5篇华北农学报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分子植物育种
  • 4篇玉米科学
  • 4篇作物杂志
  • 3篇吉林农业科学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灌溉排水学报
  • 3篇东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节水灌溉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特产研究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10篇2024
  • 17篇2023
  • 13篇2022
  • 14篇2021
  • 20篇2020
  • 7篇2019
  • 14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便于爬坡的农耕机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爬坡的农耕机械,包括机架,机架的上方安装有内燃机,内燃机的一侧设有行走机构,且内燃机与行走机构通过皮带连接,机架远离内燃机的一侧下方安装有辅助行走结构,机架的一端安装有手扶把手,辅助行走结构包括与...
韩喜国任英徐长洪马威李海赵洪祥王立春边少锋方向前谭国波张丽华孟祥盟闫伟平孙宁冯士成刘志全邹云峰李文窦金刚张佰祥王保贵杨波任延辉李素琴方金宇王晓慧徐晨
文献传递
半湿润区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6
2021年
为探索半湿润区玉米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相结合的方法,设置秸秆离田旋耕垄作(CK)、秸秆深翻还田(SP)、秸秆覆盖还田免耕(SC)、秸秆覆盖还田深松(SS)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8年和2019年的土壤贮水量分别呈单、双峰曲线变化,2018年所有处理和2019年SS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与CK相比,2018年SC和SS处理各生育时期土壤贮水量分别提高7.58%~18.40%和9.24%~21.94%。(2)耕层0—20 cm土壤温度随玉米生育时期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逐渐降低。秸秆还田具有调节地温的作用,与CK相比,SP使5,6月地温分别提升0.46,0.21℃,SC使5—7月地温降低1.72~2.79℃,提高9月份地温0.22℃。(3)2018年和2019年,SS、SP、SC处理使玉米产量较CK分别增加13.88%和14.82%,7.59%和9.12%,7.42%和8.50%。(4)2018年和2019年,SS、SP和SC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3.79%和9.75%,6.11%和5.93%,5.67%和3.83%。(5)玉米各生育时期(时间上)和土层0—60 cm(空间上)土壤贮水量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各生育时期(花期除外)和0—60 cm土壤贮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6,7月及10 cm以下土层,土壤温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7月和15 cm以下地温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负相关。秸秆覆盖深松技术增加土壤贮水量,改善土壤温度,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雨养农业区提供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
张丽华徐晨徐晨闫伟平于江谭国波闫伟平李斐孙宁谭国波
关键词:半湿润区秸秆还田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玉米
一种利用红三叶和黑麦草种植玉米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红三叶和黑麦草种植玉米的方法。本发明将红三叶和黑麦草应用于玉米的种植中,具有如下优点:(1)将红三叶和黑麦草在玉米收获前种植,能够有效的吸收玉米地中残留的氮素,减少环境污染;(...
王立春赵洪祥边少锋马金宝王芙臣杜伟嘉李斐刘浩于玮淇姜世军卢旭辉徐晨杨淑玲林淑华岳玉兰蔡红光李文庄文君霍玉才杜刚王东英权永生刘盛虹佟殿文刘文华张淑艳马凤利范强闫伟平孙宁徐长洪韩喜国刘志全窦金刚刘春光任延辉李素琴王晓慧任英冯士成方金宇邹云峰鞠欣伟于东海张佰祥李海谢苹王焕军王世彦
吉林省新老大豆品种不同节位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吉林省1929、1941年选育的2个老大豆品种元金宝和金元1号及1999、2000年选育的两个新大豆品种吉农7号和吉林45为试材,在相同栽培管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时期育成品种不同节位叶片的光合特性和叶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育成品种在不同节位、不同时期叶片生理特性均存在差异,生殖生长阶段新选育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面积、水分利用效率(WUE)更具有优势,不同生育阶段各节位Pn也均高于老品种;新品种叶面积表现为苗期增长较慢,在生殖生长初期阶段增长加快,中后期又趋于平稳,叶面积呈"慢-快-慢"的发育特征,保障了群体结构更趋合理,继而延长了叶片功能持续期。说明叶片光合性能和叶面积发育动态协调,是新品种高产的主要原因。
朱末刘晓龙徐晨季平陈思宇刘鹏李昳祁新
关键词:大豆节位叶面积光合特性
一种用于谷子种植的膜下滴灌施肥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膜下滴灌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谷子种植的膜下滴灌施肥方法及装置。膜下滴灌施肥方法基于一种膜下滴灌施肥装置实现,膜下滴灌施肥装置包括底架、主拱架、副拱架、端盖、滴灌管道、土垄以及塑料膜。通过底架、主拱架、副拱架和端...
张伟龙李淑杰高鸣高中衣志刚马一铭杨永志徐晨杨波姜业成
文献传递
新老大豆品种不同节位叶片性状及其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新老大豆品种各生育期不同节位产量及叶片性状的变化,为吉林省大豆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29年育成品种元宝金、1941年育成品种金元1号、1999年育成品种吉农7号和2000年育成品种吉林45号为材料,比较新老品种不同节位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叶片干质量、比叶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各大豆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不同节位的叶片性状不同;元宝金和金元1号在生育前期中下部节位叶片的叶面积大,净光合速率、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高,而生育后期叶片功能下降较快;吉农7号和吉林45号在生育后期中上部节位叶片的叶面积大,净光合速率、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高,叶片功能持续期长,这些节位的产量也比较高;元宝金和金元1号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叶片干质量和比叶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吉农7号和吉林45号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较2个老品种更密切。【结论】吉农7号和吉林45号产量提高是由于中上部节位的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得以改善的结果。
冯引弟徐克章季平张鹏徐晨李大勇
关键词:大豆生育期节位叶片性状
盐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生理响应机制的研究
为盐胁迫条件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及选育适合生长在盐环境下的水稻耐盐品种,本文以吉林省普遍推广的九稻13号、长白9号(耐盐水稻品种)和吉农大19号、吉粳88号(盐敏感水稻品种)共4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植物生长...
徐晨
关键词:水稻盐胁迫光合作用生物量保护酶活性
文献传递
一种玉米灌溉控制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灌溉控制装置,包括太阳能供电单元、储水单元、信息收集单元、灌溉单元、程序编辑单元;所述的太阳能供电单元与储水单元相连,所述的储水单元与信息收集单元相连,所述的信息收集单元与灌溉单元相连,所述的程序编辑单...
韩喜国徐长洪任英李海张佰祥王保贵杨波赵洪祥王立春边少锋方向前谭国波张丽华孟祥盟闫伟平孙宁冯士成刘志全邹云峰李文窦金刚任延辉李素琴方金宇王晓慧徐晨马威
文献传递
不同栽培模式下半干旱区玉米籽粒形成和叶片对光与CO_(2)响应特性被引量:7
2022年
为探究半干旱区优化栽培模式下玉米籽粒形成及叶片对光与CO_(2)的响应机制,进行2 a的大田试验,设置对照模式(CK)、农户习惯模式(T1)和优化栽培模式(T2)3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形成、叶片光合响应曲线及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在吐丝后各生育阶段的百粒质量和平均灌浆速率均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与CK和T1处理相比,T2处理的2 a平均灌浆速率分别增加了31.58%、18.00%和30.77%、9.80%,T2处理的灌浆速率在吐丝后20~30 d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与CK和T1处理相比,2 a分别增加33.91%、10.04%和26.28%、14.99%;T2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与T1处理相比,2 a分别增加了15.67%和14.03%;3个处理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当光量子密度超过300μmol·m^(-2)·s^(-1)时,T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要显著高于T1与CK处理;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T2处理的光补偿点量子效率(AQE)显著高于T1与CK处理,在灌浆期(R3)降至3个生育时期(V12、R1、R3)间的最低值;T2处理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均显著高于T1与CK处理,T2处理LSP与LCP的差值均为最大,2 a 3个生育时期(V12、R1、R3)分别达到1871.6、1914.4、1891.9μmol·m^(-2)和1909.7、1848.6、1822.4μmol·m^(-2)·s^(-1);CO_(2)补偿点(CCP)、CO_(2)饱和点(CSP)、CO_(2)饱和时最大净光合速率(CSP_(n))和羧化效率(CE)均呈T2>T1>CK,T1与T2处理的CCP均显著高于CK处理,T2处理的CSP均显著高于T1与CK处理,T2处理CSP与CCP的差值更大,2 a 3个生育时期(V12、R1、R3)分别达到540.06、558.87、561.19μmol·m^(-2)和539.13、518.54、574.73μmol·mol^(-1);T2处理的CE在R1和R3期均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T1与T2处理的Rubisco最大羧化效率(V_(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和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均显著高于CK处理。综上所述,优化栽培模式(T2处理)可维持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促进�
徐晨张丽华赵洪祥闫伟平刘晓龙孙宁李斐谭国波李前边少锋张治安
关键词:玉米栽培模式籽粒灌浆半干旱区
一种玉米套种地膜覆盖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套种地膜覆盖机,属于农用器械领域,包括框架主体、覆膜机构、和覆土机构;所述覆膜机构包括地膜释放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后侧的垄上压膜机构以及垄沟压膜机构,所述垄上压膜机构和所述垄沟压膜机构均包括两个压...
赵洪祥王立春边少锋王芙臣刘浩岳玉兰徐晨杨淑玲林淑华蔡红光李文庄文君霍玉才杜刚王东英权永生刘盛虹佟殿文马金宝刘文华马凤丽范强闫伟平孙宁徐长洪韩喜国刘志全窦金刚于雷刘春光任延辉李素琴王晓慧任英冯士成方金宇邹云峰鞠欣伟于东海张佰祥李海王保贵杨波刘励蔚张兴华张小梅于天欣谢苹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