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璐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研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藜芦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200 μmol/L)的白藜芦醇作用于MCF-7细胞,四...
- 徐璐罗雅婕邵继红黄秋俞黎黎谢蒙蒙
- 关键词:乳腺癌白藜芦醇肿瘤细胞细胞凋亡药理作用
- 文献传递
- 代谢综合征组分组合对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组分组合对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预测能力。方法应用美国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和中国人群的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度简易评估工具——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diseases,ICVD)两种模型分别对CVD事件做出预测,并比较不同MS组分组合人群CVD事件的危险度。结果 MS的4种组分同时存在时CVD发病风险最大,其FRS和ICVD预测CVD的绝对风险中位数分别为14.0%和10.3%。MS组CVD 10年发病绝对风险均高于MS高危组和对照组(P<0.01),FRS模型预测MS组中危及高危能力高于ICVD模型(P<0.05),特别是>60岁MS患者。结论 FRS和ICVD两个模型均可以区分不同人群CVD的危险度,FRS模型长于对中危、高危人群CVD的预测,而ICVD模型长于对低危人群CVD的预测。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危险因素控制策略、减少CVD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 俞黎黎徐璐邵继红黄秋沈霞李东野王琨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X心脑血管疾病
- 代谢综合征腰围适宜切点ROC方法预测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研究社区>20岁人群体质指数(BM I)、腰围(WC)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腰围的适宜切点。方法于2007年1-6月调查在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和泉山区3所医院参加体检的>20岁常住居民3 659人,根据中国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CDS2004),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BM I与WC的相关关系,并以约登指数最大作为腰围适宜切点。结果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5.2%,标化患病率为11.1%;男、女性代谢综合征患者腰围平均值分别为(85.8±9.6),(73.7±9.2)cm,BM I与WC相关性较高(r男性=0.780,r女性=0.788,P<0.05);代谢综合征的WC最佳切入点男、女性分别为88.5,78.5 cm。结论中国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BM I与W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使用ROC研究中国人群代谢综合征腰围切点与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和美国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腰围切点相近。
- 邵继红俞黎黎王琨沈霞李东野方晓芬金英良徐璐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腰围
- 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对MCF-7细胞抗氧化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SC)对乳腺癌MCF-7细胞抑制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200μmol/L)MSC作用于MCF-7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MSC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氮蓝四唑(NBT)显色法检测MSC对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检测MSC对细胞内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RT-PCR法检测细胞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 MSC对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细胞存活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荧光染色可见,MSC干预组细胞变圆、胞核皱缩、染色质浓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C降低MCF-7细胞内SOD的活性,升高细胞内MDA水平(P<0.01);同时,MSC能下调Survivin mRNA的表达(P<0.01)。结论 MSC可通过调节乳腺癌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及Survivin基因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值和诱导凋亡,MSC作为一种新型营养强化剂有望开发其预防和辅助乳腺癌治疗的新用途。
- 罗雅婕徐璐邵继红黄秋谢蒙蒙
- 关键词:人乳腺癌MCF-7细胞
- 城市居民含糖饮品的消费量与肥胖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了解城市居民饮品的消费数量与消费类型,为指导人群合理饮品摄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徐州市5个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6.0对资料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碳酸饮料、含糖茶饮料、功能饮料、冷饮的饮用率高于女性(P<0.01);青少年含糖饮料的饮用率高于成年人(P<0.01);超重肥胖的人群含糖饮品饮用率高于正常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性别、乳饮料、功能饮料、含糖茶饮料,OR值分别为3.16、1.87、1.75、1.56。结论居民含糖饮品的摄入与超重、肥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建议青少年适当减少含糖饮品的摄入。
- 黄秋邵继红徐璐俞黎黎蔡云清苗升浩
- 关键词: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