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菲
- 作品数:40 被引量:245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十二指肠胃反流关系的研究
-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关于 DGR (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是否参与 FD 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旨在研...
- 戴菲龚均罗金燕朱有玲王学勤
- 文献传递
- 硫化氢前体L-半胱氨酸对结肠动力的影响及机制
- 2020年
- 本文旨在研究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前体L-半胱氨酸对大鼠结肠动力的影响,以阐明其对结肠收缩的调节作用及机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内源性H2S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 CSE)和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 CBS)在大鼠近端结肠的表达情况;采用生理记录仪检测结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变化;利用膜片钳实验检测结肠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电流。结果显示,CBS和CSE在大鼠近端结肠黏膜层、平滑肌层及肌间神经丛均有表达;L-半胱氨酸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近端结肠纵行平滑肌收缩,H2S合成酶抑制剂氨基氧乙酸(aminooxyacetateacid,AOAA)和炔丙基甘氨酸(propargylglycine, PAG)孵育纵行平滑肌后,L-半胱氨酸半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of maximal effect, EC50)相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 <0.05);而L-半胱氨酸对结肠环形肌收缩具有抑制和促进双重调节作用,AOAA和PAG预处理可阻断其对环形肌的兴奋作用;H2S外源性供体Na HS在低浓度时促进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开放(P <0.01),而在高浓度时抑制L型钙通道电流(ICa,L)(P <0.05);与Na HS不同,L-半胱氨酸浓度依赖性抑制ICa,L (P <0.01);Na HS抑制大电导钙激活钾电流(IBKCa),而L-半胱氨酸对IBKCa无明显作用。以上结果提示,L-半胱氨酸对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具有潜在双重调节作用,其中抑制作用由L型钙通道介导,而促进作用可能是由内源性生成的H2S介导。
- 全晓静邹百仓秦斌戴菲罗和生王进海
- 关键词:L-半胱氨酸硫化氢离子通道膜片钳
-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肛门直肠测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应用灌注式测压技术评估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肛门直肠功能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3 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使用多导灌注式测压法 ,按标准程序进行肛门直肠测压 ,分析其直肠静息压、肛门内括约肌静息压、肛门外括约肌静息压、肛 -直肠压差以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时内括约肌松弛率 ,并与 10例正常儿童对照。 [结果 ]先天性巨结肠组直肠静息压、肛门内括约肌静息压、肛门外括约肌静息压、肛 -直肠压差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内括约肌松弛率为 (0 .69%± 0 .71% ) ,与正常对照组 (-4 3 .0 2 %± 2 5 .5 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结论 ]肛门直肠测压是客观、全面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方法。
- 王学勤朱有玲罗金燕戴菲龚均
- 关键词:直肠肛门测压
- 胃肠激素与十二指肠胃反流及消化间期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胃肠激素与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及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 2 0例 ,进行 2 4h胃内 pH和胃内胆汁监测 ;采用灌注式测压法进行长时夜间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 ;分别于碱反流、胆汁反流发生前后及胃窦十二指肠MMC各时相抽血 ,检测胃动素 (MTL)、P物质 (SP)、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 (NO)的水平。结果 碱反流和胆汁反流发生时与未发生时比较 ,血中NO的浓度明显增高 ,分别为(98.2 3± 12 .14 ) μmol·L-1和 (71.2 4± 10 .2 1) μmol·L-1(P <0 .0 1) ;(87.32± 11.4 6 ) μmol·L-1和 (6 9.4 5± 10 .5 6 ) μmol·L-1(P <0 .0 5 ) ;血浆中MTL、SP、SS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血浆MTL浓度在胃窦MMCⅢ相时为 (32 9.5 6± 4 7.2 8)ng·L-1,比MMCⅠ相 (2 37.4 3± 4 1.5 4 )ng·L-1和MMCⅡ相 (2 5 6 .5 6± 4 4 .32 )ng·L-1显著增高 (P均 <0 .0 5 )。SP、SS、和NO在MMC各相无显著差异。结论 DGR的发生与NO浓度改变有关 ;MTL与MMCⅢ相的发生有关。
- 戴菲龚均罗金燕董蕾朱有玲王学勤
- 关键词:胃肠激素十二指肠胃反流
- miR-575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miR-575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IBS-D组)、miR-575抑制空白对照组(NC antagomir组)、miR-575抑制组(miR-575 antagomir组),每组10只,采用母婴分离与束缚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建立IBS-D模型。RT-qPCR检测结肠组织中miR-575的表达水平;检测各组大鼠的粪便含水量;腹部撤退反射(AWR)评分系统评估各组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HE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5-HT、SP和CGRP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PAR2、TRPV1、PTEN、p-AKT蛋白水平。结果miR-575在IBS-D大鼠结肠组织中表达升高。miR-575 antagomir可显著降低大鼠粪便含水量和AWR评分,下调5-HT、SP和CGRP水平以及PAR2、TRPV1蛋白表达,上调PTEN表达,抑制AKT信号通路活化。结论抑制miR-575可改善IBS-D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TEN/AKT通路有关。
- 杨娟杨琦张超戴菲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
- 内镜检查中胃贲门部肠上皮化生的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了解内镜检查中贲门部肠上皮化生的发病情况 ,探讨其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 12 0例行常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自食管末端、贲门部及胃窦取活检 ,经HE、AB PAS、AB HID及Giemsa染色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2 0例中 2 6例 (2 1.7% )在贲门部检出肠上皮化生 ,与年龄、胃黏膜萎缩及炎症相关 (P <0 .0 5 ,P <0 .0 1)。黏液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完全肠化 17例 (14 .2 % ) ,不完全肠化 9例 (7.5 % )。完全肠化与贲门炎、HP感染以及胃窦肠化发生率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贲门部肠上皮化生的发生较Barrett食管肠化相对常见 ,随年龄增长其发生率明显增加 ,与贲门炎症关系密切 。
- 常英龚均刘斌张军戴菲万小龙汪涛
- 关键词:内镜检查肠上皮化生
- 重视循证医学与PBL教学结合模式在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其结果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但是怎样才能把学生已经具有的原始医学知识转化为真正的技能,是摆在临床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由...
- 程妍马师洋王燕张莉戴菲鲁晓岚张军
- 关键词:高等教育内科实习循证医学问题学习法教学实践
- 文献传递
- 循证医学与PBL教学结合在消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 2017年
- 探讨循证医学与PBL教学结合模式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的优势及作用。方法: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54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8人采用循证医学与PBL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照组26人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病例分析、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查阅评价文献能力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医学与PBL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 程妍李阳张莉戴菲王玲珠郭晓燕张军鲁晓岚
- 关键词:循证医学PBL教学改革
- 胃黏膜肠化及胃癌中三叶因子1,2表达的组织芯片技术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三叶因子1(trefoilfactor1,TFF1)和2(TFF2)对胃肠道黏膜保护和损伤后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在胃癌中表达降低.现探讨它们在胃黏膜肠化(intestinalmetaplasia,IM)及不同组织类型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胃癌40例,癌旁组织IM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伴IM46例,CAG和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CSG)各20例,构建组织芯片.分别用高铁二铵/爱先蓝(HID/AB)及HE染色对IM及胃癌进行分型,并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胃黏膜病变中TFF1,TFF2的表达.结果:TFF1,TFF2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CSG,CAG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AG伴IM、癌旁组织IM及胃癌(P<0.01),而CSG与CAG之间,以及CAG伴IM、癌旁组织IM及胃癌三者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型胃癌则显著低于弥漫型胃癌(P<0.05).结论:胃黏膜IM及胃癌中TFF1,TFF2表达显著降低.
- 刘贵生龚均程鹏常英张军戴菲
- 关键词:三叶因子肠化生胃癌组织芯片
- 24h胃内pH和胆红素监测对十二指肠胃反流诊断价值的研究
- 2001年
- 戴菲龚均等
- 关键词:十二指肠胃反流胆红素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