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力髋螺钉结合防旋转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结合防旋转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DHS结合防旋转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结果:32例病例均获随访,术后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DHS结合防旋转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其固定可靠、抗旋转能力强,是一种理想方法。
- 散军成李继庆储俊峰
-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股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
- 慢性硬膜下血肿一例误诊为颈椎病
- 2007年
- 散军成李发军李继庆张林村陈庆刘琦
- 关键词:误诊颈椎病
- 超声监测人工动静脉内瘘及其并发症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及其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患者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总结15例并发症患者声像图特征及相关临床处理情况。结果 (1)44例动静脉内瘘患者血流通畅,血流量正常,透析充分。(2)15例检测出并发症:5例血栓形成导致通路血管闭塞或重度狭窄;2例内瘘狭窄;1例瘘旁形成血肿导致通路外压性狭窄;2例形成假性动脉瘤;1例形成桡动脉真性动脉瘤;2例回流静脉形成瘤样扩张;2例出现盗血综合征。(3)将并发症分为3种类型。Ⅰ类:内瘘废用,须改建(建立新的血管通路);Ⅱ类:须处理,在原血管通路基础上进行手术修复;Ⅲ类:无需处理,仅需观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动静脉内瘘及其并发症有很大临床价值。
- 高海港散军成苏光明祝莉
-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液透析并发症
- 脑损伤合并骨折与单纯骨折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背景:临床发现,脑损伤合并骨折有些部位骨痂过度生长,出现异位骨化,骨折愈合明显加快。目的:对比观察脑损伤合并骨折与单纯骨折两组患者骨折愈合过程骨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分布,探讨临床意义及其作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照观察,于2006-02/2007-07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完成。对象:合并脑损伤组与单纯骨折组骨痂病理标本各50例。合并脑损伤组:男41例,女9例,年龄19~55岁;单纯骨折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17~52岁。方法:取两组患者各50例受伤7~10,11~15,16~20,21~27,28~35d的骨痂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期骨痂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高低,观察骨折愈合速度。主要观察指标:①X射线观察结果。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结果: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两组骨痂内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细胞来源一致,合并脑损伤组骨祖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中早期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骨祖细胞增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明显增加,7~10d达到高峰,高峰持续30d后逐渐减少;单纯骨折组在11~15d出现高峰,高峰在20d开始下降,峰值明显低于合并脑损伤组,配对t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合并脑损伤组在伤后4周即可见X射线片长骨骨折处大量骨痂生长,单纯骨折组在伤后7~9周才见到大量骨痂生长。结论: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显著强于单纯骨折患者,持续时间明显延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骨祖细胞增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骨祖细胞增殖、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快速大量分化,是骨折快速愈合机制之一。
- 李继庆郭征韩金安李发军散军成曾社平张林村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折
- 综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综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6-06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1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术后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67例进行综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结果 1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18~24)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18个月健侧髋部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8个月时观察组血液中1,25-(OH)2-VD3、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含量高于对照组,而β胶原降解产物、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进行综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够增加患者骨密度并促进骨折愈合。
- 散军成王帅罗文谭侃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抗骨质疏松治疗骨代谢指标
- 斜疝术后硬膜外血肿致瘫痪1例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李继庆李发军散军成陈庆张林村刘琦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内固定、再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术后6~10周x射线片检查显示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架,行腕及手部功能锻炼。依据Dienst标准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9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0周,平均7.3周;拆架时间6-9周。18例患者中优12例,良3例,中1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15/18)。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使用外固定架固定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李继庆张林村散军成刘琦陈祥罗文谭侃
- 关键词:COLLES骨折桡骨骨折外固定器
- Richard钉结合抗旋转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
- 2008年
- 目的:探讨Richard钉结合抗旋转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38例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按Evan分型:Ⅲ型28例,Ⅳ型10例)明确诊断后采用Richard钉结合抗旋转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经6~48个月随访,疗效满意,总优良率94.7%。结论:Richard钉结合抗旋转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较单独Richard钉更具生物力学稳定性,疗效满意。
- 刘琦李发军李继庆张林村散军成陈庆
- 关键词:RICHARD钉股骨转子间骨折
- 21例下肢长骨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的治疗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探讨21例下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第1次手术使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梅花针、Ending氏钉、交锁髓内钉;再次骨折手术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及自体骨/复合异体骨植骨。
- 李继庆张林村散军成刘琦储俊峰翟辉陈祥罗文
- 关键词:下肢骨折内固定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加压滑动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 通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系统与加压滑动钢板(DHS)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11月治疗的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性33例;年龄62~88岁,平均73.6岁。受伤原因:摔伤43例,道路交通伤5例,坠落伤4例。27例行PFNA治疗,25例行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伤口长度、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锻炼时间等指标。结果随访10~26个月。按照Ha~is评分,PFNA内固定组优良率91.6%,DHS内固定优良率84.5%。PFNA组1例伤口感染,1例术后深静脉栓塞,1例髋内翻畸形愈合;DHS组出现2例主钉退至皮下,1例骨不连再次手术,1例螺丝钉断裂畸形愈合。PFNA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锻炼时间等方面均优于DH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系统在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功能恢复等方面明显优于DHS内固定。PFNA安全有效,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 李继庆张林村散军成罗文王帅谭侃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