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峰

作品数:177 被引量:43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73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1篇医药卫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7篇血管
  • 79篇脉络膜
  • 59篇病变
  • 58篇视网膜
  • 58篇网膜
  • 41篇黄斑
  • 40篇眼底
  • 36篇造影
  • 35篇息肉
  • 33篇血管造影
  • 33篇脉络膜血管
  • 32篇血管病
  • 30篇新生血管
  • 30篇息肉状
  • 28篇息肉状脉络膜...
  • 24篇荧光
  • 20篇电图
  • 20篇脉络膜新生血...
  • 18篇眼底血管
  • 18篇视网膜电图

机构

  • 175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TCL集团股...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爱尔眼科医院
  • 1篇暨南大学第二...

作者

  • 176篇文峰
  • 56篇黄时洲
  • 51篇罗光伟
  • 26篇关天芹
  • 26篇刘彩娇
  • 20篇吴德正
  • 14篇吴德正
  • 12篇龙时先
  • 12篇李加青
  • 11篇张雄泽
  • 11篇江福钿
  • 11篇左成果
  • 11篇吴琨芳
  • 10篇吴乐正
  • 10篇曾仁攀
  • 9篇孙祖华
  • 9篇唐仕波
  • 9篇李猛
  • 8篇陈艳丽
  • 6篇胡忆群

传媒

  • 33篇中华眼底病杂...
  • 18篇中国实用眼科...
  • 12篇中国眼底病论...
  • 8篇第十二届全国...
  • 7篇眼科学报
  • 6篇眼科
  • 6篇中华眼科杂志
  • 6篇眼科研究
  • 6篇中华实验眼科...
  • 6篇中国眼底病论...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广东医学
  • 2篇现代医院管理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第四届全球华...
  • 2篇第十七届亚非...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11篇2012
  • 27篇2011
  • 12篇2010
  • 15篇2009
  • 16篇2008
  • 19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11篇2004
  • 9篇2003
  • 8篇2002
1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眼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影响因素
陈卉文峰左成果张雄泽黄时洲罗光伟
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既往认为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macular telangiectasia type 2)是一种较少见的黄斑疾病,随着对该病认识的加深,发现临床上其实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并不少见,但需注意甄别其临床特点及与其它类似黄...
文峰
PDT联合玻璃体腔Avastin注射对PCV眼底形态及视功能的影响
文峰左成果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与mfERG图像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OCT与mfERG图像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应用德国CarlZeissCirrusHD-OCT及美国EDI VERIS Science^TM4.9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对40只急性期CSC眼(40例)进行检查。将CSC患者OCT黄斑厚度图三个环的视网膜平均厚度与相对应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1+2环、3环、4环的N1、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和峰时间进行比较,并将黄斑区体积、总的黄斑中心凹的厚度、视网膜下液高度、视网膜下液范围和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与mfERG6个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比较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CSC患者OCT内环、中环、外环的视网膜平均厚度与mfERG1+2环、3环、4环的N1、P1波的峰时间呈正相关。黄斑区体积、总的黄斑中心凹的厚度、视网膜下液高度和视网膜下液范围与mfERG的N1、P1波反应密度和峰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CSC患者的黄斑平均视网膜厚度及积液情况与mfERG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用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下液的积液量,尤其是用积液范围来评估黄斑区视网膜功能的改变。OCT与mfERG的检测可以综合评价CSC患者的形态与功能的变化。
王婷婷黄时洲刘杏肖辉江福钿罗光伟文峰
关键词:光学相干视网膜电描记术多焦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OLA2基因增加国人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病风险
左成果文峰李猛张雄泽陈卉吴琨芳曾仁攀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房水中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MMPs和TIMPs的浓度
目的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血清中MMP-2和MMP-9的浓度比正常人群高.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检测了PCV患者房水中的多种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MMPs和TIMPs)的浓度.方法 实验纳入了20个PC...
吴琨芳张雄泽文峰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随访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视力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经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氰绿血管造影等确诊的45例(51只眼)PC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年龄、随访前视力、有无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灶面积、病灶是否累及黄斑中心凹、随访期间病灶消退且无新病灶出现等6项因素.对患者随访期间视力变化情况进行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45例(51只眼)PCV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随访(11.1±2.0)个月.随访期间病变区出血、渗出增多者15只眼(29.4%),出血、渗出减少者25只眼(49.0%),盘状瘢痕与萎缩改变者分别为5只眼(9.8%)和6只眼(11.8%).视力增加、稳定及下降者分别为11(21.6%)、21(41.2%)及19(37.2%)只眼.息肉状病灶累及黄斑中心凹者25只眼(49.0%),未累及者26只眼(51.0%).在病程进展过程中,息肉状病灶部分消退18只眼(35.3%),稳定不变13只眼(25.5%),扩大和新生13只眼(25.5%),消退和新生并存7只眼(13.7%).患者视力变化与年龄、随访前视力、息肉状病灶累及黄斑中心凹诸因素相关(b=-0.005,0.382,-0.430;P=0.034,0.000,0.000),视力提高与息肉状病灶累及黄斑中心凹(b=-2.957,P=0.013,OR=0.052)、息肉状病灶消退且无新病灶出现相关(b=2.259,P=0.019,OR=9.578).结论 PCV患者视力预后情况不同,年龄小者随访前视力较好;息肉状病灶未累及黄斑中心凹者随访视力相对较好,其中无新病灶出现者,随访期间视力提高的可能性较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情况和病灶面积不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
邹文军文峰武志峰黄时洲张洁罗光伟
关键词:脉络膜疾病血管疾病随访研究
掌握各种眼底影像学检查特点,合理选择眼底影像学检查方法被引量:2
2021年
眼底影像诊断技术以光和影作为基础,在眼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多模影像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在眼科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按照工作特征和原理的不同,眼底影像诊断技术可大致分为解剖性影像和功能性影像2个部分,此外,随着光和影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眼科影像技术将逐渐朝着广域化、精细化、多模化、定量化和智能化的目标发展。因此,我们深知眼底的光和影远非仅如我们目前所见,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仍待探索。新兴影像技术的临床化和产业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眼科的应用亦存在潜在的挑战。多模影像技术有助于眼科疾病的精准诊断和动态监测,为眼科疾病治疗的选择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然而,面对诸多检查手段,眼科医生如何选择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检查方法,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成为眼科医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文峰华瑞
关键词:眼底
黄斑囊样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评价黄斑囊样水肿患者于视网膜后极部不同部位的视功能。 方法:应用VERIS 4.0视诱发反应仪检测了黄斑囊样水肿24例27只眼(包括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年龄30~75岁,平均(55.58±13.31)岁,病程均在1年以上;正常对照组为25例29只眼,年龄34~71岁,平均(51.08±9.27)岁。记录后极部26.6°X22.1°视野内103个视网膜区域的一阶反应曲线和三维功能图。 结果: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mfERG的N1波和P1波的潜伏期于全区和6个环区域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迟(P<0.01)。于1、2、3环N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于4、5、6环区平均反应密度无显著性改变(P>0.05),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于全区和6个环区域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mfERG是评价黄斑囊样水肿于视网膜后极部不同部位视功能的有效工具。N1波的反应密度是分析黄斑水肿较好的指标。眼科学报 2003;19:253-256。
吴德正江福钿梁炯基马进罗光伟文峰吴乐正
关键词:黄斑囊样水肿多焦视网膜电图视功能视觉电生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检测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光动力疗法治疗后早期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方法 对 16例 (17眼 )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 ,FFA)及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 (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 ,ICGA)证实患有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vascular ization ,CNV )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therapy ,PDT)治疗。其中湿性型老年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 ,AMD) 11例 (12眼 )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例 (3眼 ) ,高度近视 2例 (2眼 )。应用美国VERISscienceTM4 0视诱发反应图象系统 ,在PDT治疗前及治疗后 3d、 7d及 3m ,对各患眼 6个环状视网膜区域的N1、P1波潜伏期和平均反应密度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PDT治疗后 7d及 3m ,2只视力明显提高 ,其余各眼视力无改变 ,眼底均未见新的出血。与PDT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 3d、 7d及 3m各环视网膜区域的N1、P1波潜伏期和振幅密度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PDT治疗CNV性疾病早期可稳定黄斑区功能 ,未对视网膜外层组织功能产生损伤。
姜利斌金陈进吴乐正文峰黄时洲吴德正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多焦视网膜电图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