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智绪平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6
供职机构:汕头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二巯基丁二酸
  • 5篇中毒
  • 5篇铅中毒
  • 4篇儿童
  • 3篇营养
  • 3篇营养素
  • 2篇雄性
  • 2篇孕鼠
  • 2篇铅暴露
  • 2篇铅水平
  • 2篇哮喘
  • 2篇小鼠
  • 2篇淋巴
  • 2篇儿童哮喘
  • 2篇干预
  • 2篇病例
  • 2篇病例对照
  • 2篇病例对照研究
  • 1篇低剂量
  • 1篇毒性

机构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汕头市妇幼保...
  • 2篇鞍山市妇幼保...

作者

  • 13篇智绪平
  • 8篇于飞
  • 7篇杨军
  • 6篇金亚平
  • 5篇安丽
  • 4篇姜尚林
  • 4篇林梓嘉
  • 4篇赵越
  • 3篇李岩溪
  • 3篇任亚浩
  • 3篇赵少岚
  • 2篇刘梅梅
  • 2篇许剑虹
  • 2篇刘少霞
  • 1篇施万英
  • 1篇谢士军
  • 1篇刘莉
  • 1篇陆威达
  • 1篇陈丽珊
  • 1篇张倩

传媒

  • 3篇卫生研究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毒理学杂志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巯基丁二酸与钙、维生素C联合作用对铅暴露孕鼠子代神经发育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二巯基丁二酸(DMSA)与营养素(钙、维生素C)联合治疗铅中毒孕鼠其子代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雌鼠经饮水染铅(0.1%的醋酸铅)4周后,随机分为:单纯染铅组、DMSA组(50mg/kgbw)、DMSA与钙、维生素C联合组[联合组,DMSA50mg/kgbw、钙400mg/kgbw(以碳酸钙计)、维生素C100mg/kgbw]。各组小鼠按雌雄比为2∶1合笼,治疗从妊娠第4天开始,隔日1次,至分娩后停止。检测母鼠血铅、仔鼠肝铅、骨铅、血红蛋白,并观察仔鼠平面翻正、断崖回避和空中翻正达标情况。结果DMSA组和联合组母鼠血铅水平低于单纯染铅组(P<0.05);DMSA组仔鼠血红蛋白最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MSA组仔鼠肝铅、骨铅含量最高,与单纯染铅组、联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MSA组仔鼠平面翻正、断崖回避和空中翻正达标日龄迟于单纯染铅组(P<0.05);联合组仔鼠平面翻正、空中翻正达标日龄迟于单纯染铅组(P<0.05)。结论采用DMSA治疗铅中毒孕鼠,能降低其血铅水平,但是会增加仔鼠体内铅的含量,可导致仔鼠早期神经行为发育的延缓。
任亚浩赵越李岩溪于飞智绪平张倩金亚平杨军
关键词:铅中毒二巯基丁二酸孕鼠子代神经发育
二巯基丁二酸和钙、维生素C联合应用对铅中毒小鼠体内铅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二巯基丁二酸(DMSA)与营养素联合应用治疗铅中毒的效果。方法实验组小鼠饮用0·1%的醋酸铅溶液6周后,随机分为单纯染铅组、低剂量DMSA组(50mg/kg)、高剂量DMSA组(100mg/kg)及低剂量DMSA与钙、维生素C联合组;干预治疗3周后,检测小鼠血、股骨、肝、肾和脑的铅含量。结果低剂量DMSA、钙和维生素C联合组小鼠血、股骨、肝、肾和脑的平均铅水平分别为241·4μg/L、270·31、0·46、3·66、0·53μg/g,其中血和肝脏的铅水平与低剂量DMSA组(分别为323·7μg/L,0·86μg/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该组血铅水平与高剂量DMSA组血铅(288·0μg/L)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DMSA、钙、维生素C联合应用既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又能保证较好的驱铅治疗效果。
智绪平金亚平于飞安丽杨军
关键词:二巯基丁二酸维生素C
川崎病47例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为川崎病(KD)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7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的出现率及出现时间进行分析。结果:KD的临床表现中除发热外,肢端脱皮的出现率最高(97.87%);其次为结膜充血、口唇鲜红,分别为85.11%和78.72%。皮疹、结膜充血、卡疤红斑的出现时间较早,肛周脱皮可早于肢端脱皮出现。结论:皮疹、结膜充血、卡疤红斑、肛周脱皮对KD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姜尚林智绪平赵少岚林梓嘉
关键词: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
鞍山市儿童血铅水平状况调查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了解鞍山市3~6岁儿童铅中毒情况并探讨血铅水平与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鞍山市5所托幼机构的3~6岁408名学龄前儿童(男孩217名,女孩192名),用石墨炉法测定血铅,并对其父母进行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鞍山市不同地区幼儿园间儿童血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孩与女孩在同年龄组间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组男孩的血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目前鞍山市儿童铅中毒问题比较严重,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于飞金亚平智绪平安丽刘梅梅刘少霞许剑虹杨军
关键词:血铅水平儿童年龄性别
低剂量二巯基丁二酸与营养素联合应用对铅中毒儿童的干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二巯基丁二酸(DMSA)和营养素(钙、锌、维生素C、维生素B1)联合应用对儿童铅中毒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血铅水平≥100μg/L,未进行过药物和非药物驱铅治疗的儿童共91名,随机分为对照组(15人)、营养素干预组(营养素组,33人)和DMSA与营养素联合干预组(联合组,43人)。对照组不施加干预因素;营养素组给予钙250mg/d,锌10mg/d,维生素C200mg/d,维生素B150mg/d;联合组给予二巯基丁二酸0.25g/次、钙250mg/d,锌10mg/d,维生素C200mg/d,维生素B150mg/d。连续干预4周,分别于干预结束时及结束后第8周测血铅值。结果干预结束时,营养素组、联合组儿童血铅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有8名和24名儿童血铅值降至正常水平(100μg/L以下)。干预结束至第8周时,营养素组儿童血铅水平下降趋势明显变缓,联合组则持续下降,血铅水平降至正常者分别达到12名和31名。结论低剂量DMSA与营养素联合应用治疗儿童铅中毒具有明显的效果。
于飞金亚平智绪平刘梅梅刘少霞许剑虹安丽杨军
关键词:二巯基丁二酸营养素铅中毒儿童
孟鲁司特单独治疗儿童轻度哮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单独应用孟鲁司特治疗轻度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对48例轻度哮喘患儿口服孟鲁司特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开始时、第4周和第12周进行临床评分及测定呼气峰流速度(PEFR)、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变化,判断其治疗效果。【结果】共46例患儿完成了12周的随访,治疗开始时其平均临床评分、PEFR和FEV1分别为5.89±0.54、119.24±17.25和70.43±2.37,治疗12周后,分别为3.32±0.72、135.42±23.57和88.12±6.36,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孟鲁司特单独治疗轻度儿童哮喘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姜尚林智绪平赵少岚林梓嘉
关键词:儿童哮喘孟鲁司特
二巯基丁二酸与不同营养素联合干预小鼠铅中毒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二巯基丁二酸(DMSA)与营养素联合应用治疗铅中毒的效果,探讨药物与营养素间的最佳配伍方式及应用剂量。方法采用正交设计,通过对治疗后铅中毒小鼠的血铅水平筛选出DMSA与营养素联合治疗铅中毒的最佳方案,把筛选出的干预组分别同高剂量DMSA组和低剂量DMSA组相比较,判断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钙、维生素C和DMSA联合干预组小鼠血铅平均水平为234.7μg/L,在各干预组中血铅水平最低,且与低剂量DMSA组和高剂量DMS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MSA与钙、维生素C联合为最佳配伍方式,三者联合使用,在减少使用剂量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驱铅效果。
于飞智绪平李岩溪任亚浩赵越金亚平杨军
关键词:二巯基丁二酸营养素
母乳喂养与婴幼儿腹泻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和婴幼儿腹泻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婴儿的母乳喂养情况,并计算其OR值。结果对照组的母乳喂养率56.83%,明显高于病例组(32.65%)。母乳喂养时间>6月、3~5月、<2月和未进行母乳喂养的OR(95%CI)值分别为1.74(0.78,3.89)、1.94(1.03,3.65)、2.52(1.41,4.50)和4.03(2.37,6.86)。结论持续6个月以上的母乳喂养对于减少小儿腹泻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因而至少6个月以上的母乳喂养是必要的。
姜尚林智绪平陈丽珊林梓嘉
关键词:母乳喂养婴儿腹泻病
乙体氯氰菊酯对雄性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应用MTT法检测乙体氯氰菊酯对雄性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并测定大鼠体重和主要脏器系数。结果表明,该药致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明显降低,肾上腺系数明显增大。
安丽施万英刘莉于飞智绪平
关键词:免疫毒性
汕头市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本地区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汕头市100例哮喘儿童和100例非哮喘儿童的哮喘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每年患呼吸道感染次数、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家庭装修、气质类型和婴儿期喂养方式等7项因素对儿童哮喘发病有意义。结论遗传因素在儿童哮喘病因方面的重要地位,但可通过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过敏原的接触、积极促进母乳喂养和心理干预等方面来进行儿童哮喘病的防治。
姜尚林赵少岚林梓嘉谢士军智绪平
关键词:儿童哮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