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云
- 作品数:15 被引量:127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中药灌肠联合改良陈列式芒硝袋外敷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改良陈列式芒硝袋外敷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M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M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联合改良陈列式芒硝袋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首次排便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及腹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出院时),两组患者腹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改良陈列式芒硝袋外敷治疗MAP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彭春妮潘红霞吕艳黄晓燕杨成宁曹云云黄欣陈洁
- 关键词: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腹痛中药灌肠芒硝外敷
- 芳香疗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非药物疗法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芳香疗法是一种新型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其副作用小,可用于高血压的辅助降压治疗。本文对芳香疗法的起源与发展、芳香疗法的降压机制、芳香疗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提供参考。
- 杨芳吕艳廖子鹏姚芮潘红霞曹云云
- 关键词:高血压芳香疗法精油降压作用
-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拔罐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6
- 2013年
-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拔罐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病人,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拔罐方法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拔罐疗法能提高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 潘东洪吕艳王伟温凤倩黎霞曹云云
- 关键词:穴位贴敷
- 改良竹药罐法在阳虚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改良竹药罐法在阳虚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烫伤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等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阳虚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予改良竹药罐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竹药罐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烫伤发生率的比较,对照组18%(18/100)、观察组2%(2/100);两组患者满意度与依从性比较,对照组77%(77/100)、观察组97%(97/1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竹药罐法在阳虚质胃食管反流病中明显降低患者烫伤的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该方法操作简、便、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潘红霞吕艳曹云云秦静黄晓燕陈洁彭春妮
- 关键词:阳虚质护理效果
- 中药足浴联合隔姜灸治疗阳虚质胃食管反流病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联合隔姜灸治疗阳虚质胃食管反流病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阳虚质胃食管反流病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足浴联合隔姜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阳虚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51/57),高于对照组的69.49%(4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阳虚体质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隔姜灸可有效改善阳虚质胃食管反流病失眠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潘红霞吕艳曹云云秦静向桂梅黄晓燕陈洁彭春妮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阳虚质失眠中药足浴隔姜灸
- 观察五音疗法联合雷火灸在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在肝郁脾虚(即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中医治疗中,实施五音疗法联合雷火灸治疗,探究其临床价值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用2021-2023年度在本院治疗的7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将其分为传统组(行匹维溴铵口服治疗)和联合组(行五音疗法联合雷火灸治疗),在干预4周后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和预后生活质量。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92.11 %,而传统组仅为71.05 %,以前者明显较高,其组间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上有临床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相比组内差异显著,而以联合组明显较低,其组间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上有临床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均有所升高,与治疗前相比组内差异显著,而以联合组明显较高,其组间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上有临床意义(P<0.05)。结论 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任重而道远,在五音疗法联合雷火灸的治疗下,其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可明显促进其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
- 蒙冬妮曹云云潘红霞黄晓燕陈洁
- 关键词:五音疗法雷火灸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 基于CNKI数据库对我国中医护理方案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我国中医护理方案研究的目前情况,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有关我国中医护理方案的文献,并进行计量分析和展开逐项讨论。结果:共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献461篇文献,近年来发表量总体趋于稳定,在核心期刊上共发表文献41篇;高被引频次(30次及以上者)仅有9篇,未被引用文献133篇;52个优势病种中有34个的研究次数<5次;以干预性研究为主总计406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的质量评价为A级(高级)0篇、B级(中级)94篇、C级(低级)312篇。结论:我国中医护理方案研究目前发展稳定,但总体偏低,研究的深度不够,各研究类型不平衡,缺乏高质量的RCT,需护理研究人员持续关注和发展,从而使中医护理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 杨芳潘红霞吕艳廖子鹏姚芮曹云云
- 关键词:文献计量分析中国知网期刊论文
- 恒温雷火灸配合姜汁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疗效及体表温度的影响被引量:25
- 2022年
- 目的 观察恒温雷火灸配合姜汁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疗效及体表温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恒温雷火灸组和姜汁恒温雷火灸组。恒温雷火灸组采用恒温雷火灸法,姜汁恒温雷火灸组采用恒温雷火灸配合姜汁治疗,持续干预14 d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在干预前、干预第7天和第14天观察比较腋温和脾俞、胃俞、中脘、关元、足三里、涌泉等穴位的体表温度。结果 干预14 d后姜汁恒温雷火灸组的临床疗效高于恒温雷火灸组(P<0.05)。2组胃俞、中脘、关元、足三里、涌泉等穴位体表温度存在组间效应(P<0.05),2组腋温和脾俞、胃俞、中脘、关元、足三里、涌泉等穴位体表温度存在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P<0.01)。在干预第7天,姜汁恒温雷火灸组的胃俞、中脘、关元、足三里、涌泉等穴位体表温度高于恒温雷火灸组(P<0.05);在干预第14天,腋温和脾俞、胃俞、中脘、关元、足三里、涌泉等穴位体表温度高于恒温雷火灸组(P<0.05)。结论 恒温雷火灸配合姜汁可显著提高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提高体表温度,改善机体寒性症状。
- 廖子鹏潘红霞陈航言吴倩吕艳张铃羚陈洁曹云云
- 关键词:胃脘痛脾胃虚寒隔姜灸姜汁
- 恒温温经姜疗联合经络拔罐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恒温温经姜疗联合经络拔罐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抑酸护胃等中西医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恒温温经姜疗联合经络拔罐方法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胃脘痛疼痛评分以及复发率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病人胃脘疼痛评分、病人满意度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温温经姜疗联合经络拔罐能明显改善脾胃虚寒证胃脘痛病人的临床疗效,减轻胃脘疼痛程度,降低复发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 朱光祥吕艳潘红霞王道刚曹云云陈洁谢莹陈柘芸
- 关键词:胃脘痛复发
- 隔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 2024年
- 探讨隔物灸治疗对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窦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的60例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观察组采用隔物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口服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2周。通过血清PGI、PGII、促胃液素-17水平及PGI/PGII比值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血清PGI水平提升、PGII水平降低、PGI/PGII比值增高及促胃液素-17水平升高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隔物灸治疗可显著改善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窦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调整血清胃泌素I、胃泌素II、促胃液素-17水平及PGI/PGII比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一发现为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
- 林华群潘红霞曹云云黄晓燕
- 关键词:隔物灸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