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义 作品数:17 被引量:83 H指数:5 供职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防疫站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疆一般人群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1995年 1992~1993年对新疆11个肝炎监测点共检测血清4610人份,结果显示,抗HAV阳性率89.31%,HBV感染率32.93%,HBsAg携带率4.62%,抗-HCV阳性率3.12%,抗HDV未检出,抗HEV阳性率8.63%。同时对各型肝炎的人群、地区分布进行了分析。 金喜梅 董红军 孙世英 热西达 梁新海 高琦 马军 米吉提 马学众 曹学义关键词: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病毒性肝炎 HAV HBSAG携带率 抗-HCV阳性 HDV 戊型肝炎亚临床型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报道应用 HEV-抗体捕获ELISA法对戊型肝炎(HE)流行区发病与非发病家庭进行临床观察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在 HE罹患率为 578. 7/10万的人群中,HEV感染率为 48. 9%,亚临床感染率为35.2%,年龄、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型与亚临床型之比为1:2.56,9岁以下儿童则为 1: 13。 HE发病与非发病家庭之间,HEV感染率分别为 61. 2%和 34. 5%,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家庭内及家庭外某些共同因素对HE的流行存在着相互促成的关系。 马学众 吴敏 米吉堤 梁新海 马军 曹学义关键词:亚临床型 戊型肝炎 HEV感染 罹患率 流行区 亚临床感染 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抗戊型肝炎的保护性试验研究 1995年 曹学义 李凡 张伟 费莉莉 马尔当 穆景瑞 蓝世忠 高琦 董红军 金喜梅 热西达关键词:肠道传播 丙种球蛋白 戊型肝炎 保护力 人胎盘 新疆戊型肝炎的分子流行病学 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研究了新疆东部和南部流行的HEV的基因组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并同缅甸流行的HEV进行了分析比较。提示新疆存在独立基因型的可能。新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流行HEV的基因序列差异,应深入研究其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 曹学义 马学众 金喜梅关键词:HEV 戊型肝炎 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序列 核苷酸 戊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血清学、诊断方法及散发性戊型肝炎研究 2000年 1. 庄辉 毕胜利 李凡 江永珍 朱万孚 刘崇柏 朱晓洁 朱永红 鲁凤民 曹学义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 分子生物学 血清学 戊型肝炎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直接从患者粪便中分离戊型肝炎病毒基因 被引量:1 1993年 1990年8月新疆东部发生一起戊型肝炎(HE)流行。我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3例HE病人的粪标本中分离到含665个核苷酸硷基对的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组。核酸序列分析结果与缅甸HEV株(ET1.1)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0%,证实了本次分离到的HEV毒株是导致这起HE流行的病原体。 马学众 曹学义 庄辉 Thin Thin Aye 内田俊和 志方俊夫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戊型肝炎病毒中国XT-179株全基因组cDNA克隆及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1993年 本文报道对中国新疆东部一起戊型肝炎(HE)流行高峰期间,由HE患者粪便中分离到的戊型肝炎病毒(HEV)中国XT-179株进行全基因组cDNA克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所阐明的HEV-XT-179株基因组全序列由7194个核苷酸和3′端的多聚腺嘌呤核苷酸[poly(A)]尾组成。四种核苷酸的含量腺嘌呤(A)为17.0%,胞嘧啶(C)为31.9%,鸟嘌呤(G)为26.0%,尿嘧啶(U)为25.1%。G+C含量为57.9%。全基因组含有9个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其基因编码区三个开读框架分别编码了1693,660和123个氨基酸的序列,从而构成了HEV基因组结构区和非结构区的三个多聚蛋白。将其基因序列与HEV缅甸ET1.1株比较,二者之间有395个核苷酸和42个氨基酸以及1个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不同,其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4.5%和98.3%。以上结果提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分离到的HEV流行株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型别和抗原结构的差异。 马学众 曹学义 内田俟和 Thin Thin Aye 志方俊夫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 CDNA克隆 戊型肝炎病毒中国XT-179株系S蛋白基因组cDNA克隆及其免疫原性表位的血清学研究 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报道对中国新疆东部一起戊型肝炎(HE)流行中2例HE患者粪便中分离到的HEV中国XT-179株系基因组进行cDNA分子克隆和其免疫原性表位的血清学研究结果。cDNA序列分析表明中国XT-179株与缅甸ET1.1株之间有94.3%的核苷酸和99.6%的氨基酸具有同源性。但也有5.7%的核苷酸区别于其他HEV地理株和散发株,提示在中国流行型HEV可能存在独特的基因型,可将此毒株序列作为鉴别HEV不同毒株的病毒学依据之一。本研究还按上述HEV地理株之间共有的免疫原性表位氨基酸序列合成了多肽抗原,用于检测来自中国XT-179株系流行区的29例HEV感染者和8例正常人血清抗-HEV,与应用HEV中国XT-179株系颗粒抗原相比,两组血清抗-HEV阳性和阴性的符合率分别为92.6%和100%。证实本项研究所克隆的HEV基因组可用于制备HEV重组基因疫苗和免疫诊断制剂。 马学众 曹学义 庄辉 Thin Thin Aye 内田俊和 志方俊夫关键词:CDNA克隆 戊肝病毒 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粪便排病毒规律的检测 被引量:9 1989年 1986年9月~1987年6月,新疆和田发生了一次非甲非乙型肝炎(HNANB)的流行,以病原学排除法判明,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为了制订本病的隔离期限和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了研究其流行病学、临床学和病原学特点,我们用免疫电镜检测了6名自然感染的HNANB病人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的60份系列粪便标本,以了解其排毒规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曹学义 孙士英 刘占娥 马学众 热西达 王俭 金喜梅 董红军 刘玉璋 柴萍 刘崇柏 庄辉 王光明关键词:丙型肝炎 病毒 排泄 肠道 戊型肝炎实验动物模型研究 1991年 选用1~3岁龄的国产恒河猴(Macaca mulatta)22只(其中有2只作为对照)进行了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简称HEV)的实验感染.第一代感染两批动物:第一批感染4只,有3只发病,第二批感染4只全部发病.而后用第二批感染猴的粪便和肝脏悬液作为第一代,又连续进行传代实验。第二代传代选用的4只猴也全部发病.用肝悬液传代的1只猴也发病.第三代传代选用7只猴,有5只猴发病其中有1只猴(M-34号)是用第二代传代猴的胆汁感染的.所有发病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一般高于正常值的3~6倍,最高可达10倍左右。肝活检可见肝细胞炎症和坏死。猴的粪便标本用免疫电镜(IEM)检测可见到直径为27~32nm的病毒颗粒。 王光明 庄辉 方喜业 李凡 李革 李倬 关崇谦 沈洁 郭晓霞 冯启 刘崇柏 曹学义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 实验动物模型 恒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