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谊华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军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标准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军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石油
  • 1篇低毒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原油
  • 1篇渣油
  • 1篇渣油加氢
  • 1篇渣油加氢处理
  • 1篇粘度
  • 1篇真相对密度
  • 1篇润滑油
  • 1篇石油产品
  • 1篇石油技术
  • 1篇石油蜡
  • 1篇钌离子催化氧...
  • 1篇脱蜡
  • 1篇相对密度
  • 1篇沥青质
  • 1篇毛细管
  • 1篇煤焦
  • 1篇煤焦油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7篇曹谊华
  • 1篇王树青
  • 1篇朱鸣岗
  • 1篇宋一青
  • 1篇田松柏
  • 1篇蔺玉贵
  • 1篇刘吉良
  • 1篇韩江华
  • 1篇秦萍
  • 1篇黄玉萍
  • 1篇薄艳红
  • 1篇王卫平

传媒

  • 2篇现代仪器
  • 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煤质技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原油和液体或固体石油产品 密度或相对密度的测定 毛细管塞比重瓶和带刻度双毛细管比重瓶法
1 . 1 本标准规定了液体状态下的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1 . 2 本标准中毛细管塞比重瓶法适用于测定固体和煤焦油产品,包括道路沥青、木馏油和焦油沥青或是与石油产品的混合物,不适用于测定按照 GB...
薄艳红曹谊华
关键词:石油产品密度测量相对密度煤焦油
文献传递
原油蜡含量的测定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际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原油中蜡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对脱出的蜡进行质量评价...
宋一青曹谊华刘吉良秦萍陈红赵中福宋守国
关键词:石油技术原油石油蜡
文献传递
新型运动粘度/密度仪SVM3000在润滑油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3年
利用新型运动粘度/密度仪SVM3000对润滑油的基本物理性质进行测试。本文介绍该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功能,并以试验数据为基础,验证该仪器性能的可靠性。
曹谊华
关键词:润滑油粘度可靠性
激光粒度测定法测定煤粉粒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基于不同粒径下煤粉的SEM分析,从利用激光粒度仪测试煤粉试样粒度时的超声强度、超声分散时间、分散剂的种类及浓度等方面对煤粉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探讨了激光粒度仪测试煤粉粒度的最佳实验条件,即测定煤粉粒度时搅拌分散时间2min^4min较为合适,适宜的超声分散强度为1 200Hz,使用浓度为3%~5%的吐温80分散剂的分散效果较好,煤粉测试粒度的适宜温度为15℃~35℃。
曹谊华
关键词:影响因素
润滑油潜含量测定中低毒脱蜡溶剂的选择
2012年
针对润滑油潜含量测定方法 RIPP 9—1990中使用的丙酮-苯-甲苯混合溶剂挥发性大、毒性较高的情况,采用低毒的丁酮-甲苯混合溶剂作为减压蜡油的脱蜡溶剂进行实验研究。根据脱蜡油收率随溶剂组成的变化确定了丁酮-甲苯的适当组成,并且采用不同原油的减压蜡油对新、旧两种脱蜡溶剂进行对比考察。结果表明,由新、旧两种溶剂得到的脱蜡油在性质和质谱组成上基本一致,因而可以用低毒的丁酮-甲苯(体积比60∶40)混合脱蜡溶剂替代RIPP 9—1990方法中毒性较高的丙酮-苯-甲苯混合脱蜡溶剂。
朱鸣岗田松柏曹谊华蔺玉贵
关键词:脱蜡蜡含量
新型全自动密度仪在煤及焦炭真相对密度测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介绍基于新型氦气替换法的全自动密度仪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功能,利用该仪器对煤及焦炭真相对密度进行测试,同时针对仪器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数据和GB217方法进行比较,验证该仪器的性能可靠性。
曹谊华
关键词:焦炭真相对密度
渣油加氢处理后沥青质组成和结构的变化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IR、NMR、XPS等分析手段及钌离子催化氧化(RICO)法,考察了不同加氢反应温度下渣油沥青质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氢反应温度的升高,沥青质结构中硫质量分数降低,而氮质量分数增加,芳碳率提高;沥青质结构中出现较大的芳香核,芳香环上的取代侧链和芳环间的桥链均变短,分别由C29降至C17、C21降至C7;沥青质RICO产物中的苯多酸由苯甲酸、苯二甲酸为主逐渐变化为以苯四甲酸至苯六甲酸为主,说明沥青质中的群岛型结构有向大陆型结构转化的趋势。加氢温度升至450℃后,沥青质的组成和结构已基本稳定,说明渣油加氢适宜温度为450℃。
黄玉萍韩江华王树青王卫平曹谊华
关键词:渣油加氢沥青质钌离子催化氧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