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顺生

作品数:23 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理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有机硅
  • 5篇树脂
  • 4篇乳液
  • 3篇动力学
  • 3篇微球
  • 3篇吸附动力学
  • 3篇壳结构
  • 3篇教学
  • 3篇核壳
  • 3篇核壳结构
  • 3篇苯胺
  • 3篇丙烯
  • 3篇丙烯酸
  • 3篇催化
  • 2篇电子理论
  • 2篇乙烯
  • 2篇有机硅乳液
  • 2篇有机化学
  • 2篇乳液聚合
  • 2篇皮革

机构

  • 18篇江苏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3篇曹顺生
  • 10篇胡杰
  • 9篇袁新华
  • 7篇盛维琛
  • 6篇刘白玲
  • 5篇邓小波
  • 2篇朱恩波
  • 2篇刘黎明
  • 2篇李小辉
  • 2篇张保坦
  • 2篇雷燕
  • 2篇罗荣
  • 1篇吉海燕
  • 1篇宋浩杰
  • 1篇程黎
  • 1篇邓小波
  • 1篇陈华林
  • 1篇韩志锐
  • 1篇宋伟
  • 1篇常俊

传媒

  • 6篇高分子材料科...
  • 3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皮革
  • 2篇Chines...
  • 2篇江西化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化工高等教育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铋改性TiO2单晶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完全去除酚类污染物被引量:4
2021年
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工业污水中酚类物质的存在极易污染表面水、地下水甚至饮用水.然而,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无法对其实现完全去除,更因其稳定的化学结构和难降解特性,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寻求完全去除水体中酚类污染物是目前环境领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二氧化钛因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降解研究,然而,传统TiO2光催化剂由于可见光吸收弱和光生电荷高复合率,导致污染物降解效率低,尤其是针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酚类难以实现高效的去除.为此,本文通过引入铋纳米粒子作为TiO2单晶的改性剂,通过充分发挥铋纳米粒子的LSPR效应和TiO2单晶结构的高传导率,不仅有效地拓宽了TiO2的光响应范围(~2.8 eV),而且提高了光生电荷的分离效率,导致其优越的光催化行为.酚类污染物的降解实验表明,所合成的Bi-SCTiO2光催化剂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能完全去除水体中的苯酚和对硝基酚,克服了现有以TiO2为基础的光催化剂无法实现酚类污染物完全去除的缺点.更重要的是,当使用环境水如自来水或矿泉水配制苯酚溶液,所制备的Bi-SCTiO2光催化剂仍能实现苯酚的高效降解(>98%);即使采用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的长江水所配制的苯酚溶液,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Bi-SCTiO2光催化剂对苯酚的降解率仍然高达96%.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各种无机离子如Na^+,K^+,Ca^2+,Cl^‒,HCO3^‒或SO4^2‒(0.1 mM)的干扰下,制备的Bi-SCTiO2对苯酚降解率仍然高达98%以上.光催化循环实验表明,所制备的Bi-SCTiO2循环四次后,其对苯酚的降解率几乎保持不变,说明Bi-SCTiO2具有极好的循环稳定性.运用ESR和MS等分析手段,确定了酚类污染物降解的中间体结构、形态和降解路径,再结合Bi-SCTiO2催化剂的光电性能和自由基诱捕实验,提出了酚类污染物完全�
汤文杰陈娟荣尹正亮盛维琛林逢建许辉曹顺生
关键词:酚类污染物降解机理光催化作用
浅析D_4开环聚合制备稳定有机硅乳液的机理被引量:6
2008年
从有机硅乳液聚合的机理着手,详细分析了有机硅乳液形成的过程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如开环方法、催化剂及乳化剂的选择和非离子乳化剂的复配等。在此基础上,直接采用D4硅烷单体在盐酸的催化作用下,以多种乳化剂进行复配,并在较少的乳化剂用量作用下,合成了均匀稳定的有机硅乳液。
张保坦刘白玲曹顺生邓小波
关键词:有机硅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开环聚合乳液稳定性
电子理论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被引量:7
2008年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有机化学教学与科研经验,面对课时少,时间紧,内容多的教学困境,创造性利用电子理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深刻揭示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迅速、全面地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内在特征。
曹顺生胡杰
关键词: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电子理论
分散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微球被引量:10
2009年
以苯乙烯为单体,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研究了分散聚合体系中各组分,如单体、分散介质和引发剂等用量的变化对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大小及粒度分布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球表面形貌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体系中的单体浓度、分散介质特性、引发剂用量对所制备微球的粒径大小及粒度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整配方,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成功制备出粒径2~5μm、单分散性良好的聚苯乙烯微球,且微球表面光洁,外形均匀对称,相互之间没有粘连.
胡杰袁新华曹顺生
关键词:聚苯乙烯微球粒径粒径分布
丙烯酸-有机硅核壳结构生物载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有机硅单体及其聚合物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防水、耐候、低表面张力、低玻璃化温度以及生物相容性等。这些性能为有机硅在高分子材料学中的应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有机硅及其聚合物由于成膜性能和附着力较...
曹顺生
关键词:生物医学材料丙烯酸有机硅核壳结构蛋白质吸附
有机硅乳液的合成及其在皮革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对近年来有机硅乳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有机硅乳液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其制备原理和方法,及其在皮革、纺织、纸张、化妆品及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张保坦刘白玲曹顺生邓小波
关键词:有机硅乳液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皮革工业
反相悬浮酚醛树脂对苯和苯胺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被引量:3
2010年
液蜡为分散相,span80为分散剂,乙二醇为致孔剂,反相悬浮法制备了羟基修饰氢键型酚醛树脂LM-4。根据热力学分析,苯胺和苯在LM-4上的吸附焓和吸附熵均大于零,表明吸附包含解吸水分子和吸附吸附质两个过程。对苯胺的吸附焓达到34.06kJ/mol,说明树脂与苯胺分子间存在氢键。Lagergren模型拟合吸附动力学数据表明颗粒内扩散、膜扩散均是速率控制步骤之一,Dumwald-Wagner二级速率方程更适合于描述LM-4对苯的吸附,Kannan-Sundaram模型的拟合则说明树脂对苯胺的吸附为"优惠吸附"。
袁新华韩志锐刘黎明胡杰曹顺生
关键词:反相悬浮聚合酚醛树脂动力学热力学
有机化学电子理论教学法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大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有机化学教学与科研经验,创造性利用电子理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揭示有机化学反应的本质,并深刻地剖析有机合成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树立正确的科学思维。
曹顺生胡杰盛维琛
关键词:有机化学电子理论
原位插层聚合制备硅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被引量:4
2010年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做有机化处理剂,通过原位插层聚合法制备了甲基苯基硅树脂/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内部结构,同时测试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及气液阻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硅树脂的分子链插层进入了OMMT层间,完全破坏其重复片层结构,形成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OMMT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材料在750℃下仅失重25%,且具有较好的气液阻隔性能;OMMT质量分数为6%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为6.264 MPa,是纯硅树脂的5倍;OM-MT质量分数为4%时,压缩强度11.503 MPa,是纯硅树脂的4倍.
袁新华李小辉朱恩波胡杰曹顺生刘政
关键词:蒙脱土硅树脂原位插层聚合纳米复合材料
高硅含量的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与表面性质研究
本文采用乳液聚合的工艺,合成出以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共聚物,并且用FT-IR、表面张力仪以及静态接触角等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
邓小波曹顺生刘白玲罗荣陈华林
关键词:皮革助剂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聚合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