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凯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群体遗传学理论在检测正向选择与研究物种形成机制中的应用
- 本研究集中探讨了进化生物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使用DNA序列数据来检查受到正向选择的基因。确定哪些基因受到正向选择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这些基因很可能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因此通过寻找受到正向选择...
- 曾凯
- 关键词: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物种形成
- 文献传递
- 9种蕨类植物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结构观察被引量:3
- 2023年
- 蕨类植物普遍能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并显著增强其获取养分和抵抗环境胁迫的能力,为了明晰AMF在不同蕨类植物体内的侵染特征,该研究对广东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内的蕨类植物进行野外调查取样,并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蕨类植物—AMF共生体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分析,以明确不同蕨类植物与AMF的共生特征,从而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华南地区蕨类植物资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AMF对不同蕨类植物的侵染形式均以菌丝为主,而丛枝侵染率最低;不同蕨类植物之间的AMF总侵染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团叶鳞始蕨(56.03%)均显著高于其他物种(P<0.05)。(2)显微观察显示,菌丝是AMF定殖于各种蕨类植物根系中最常见的形式,在9种蕨类植物根皮层细胞中均有发现,但不存在于中柱细胞。(3)观察发现,AMF菌丝主要由2~3层厚薄不一的薄壁细胞组成,多呈椭圆形和扁平形状。(4)AMF菌丝及泡囊中包含许多小液泡和脂质类物质,这可能是菌根结构储存能量的重要方式。研究认为,陆地生态系统中AMF对蕨类植物普遍具有侵染的能力,但其在不同蕨类植物根系中的赋存形式具有显著差异,这可能归因于植物自身生理特征以及生境条件的相互作用。
- 曾凯张欣然刘赛博黄丹辛国荣黄晓辰
- 关键词:蕨类植物菌根真菌
- LncRNA FTX介导miR-122-5p/FOXO3轴调控人牙髓干细胞多能性的研究
- 目的:调控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的增殖分化命运是实现牙髓自我修复与再生的关键。课题组前期发现FTX抑制hDPSCs增殖活性及多向分化能力。本研究进一步探究F...
- 曾凯洪弘韦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