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菊新

作品数:180 被引量:2,830H指数:29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9篇经济管理
  • 16篇建筑科学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历史地理
  • 5篇社会学
  • 4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7篇城市
  • 27篇城市圈
  • 25篇武汉城市圈
  • 25篇城乡
  • 18篇乡村
  • 15篇农村
  • 14篇空间结构
  • 14篇江汉平原
  • 13篇人居
  • 13篇城市化
  • 12篇文化
  • 11篇人居环境
  • 11篇生态
  • 11篇旅游
  • 10篇城市群
  • 9篇城乡文化
  • 8篇饮水安全
  • 8篇农村饮水
  • 8篇农户
  • 8篇功能区

机构

  • 175篇华中师范大学
  • 29篇湖北省发展和...
  • 10篇湖北大学
  • 8篇衡阳师范学院
  • 6篇信阳师范学院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3篇兰州商学院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合肥学院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作者

  • 178篇曾菊新
  • 22篇罗静
  • 20篇朱媛媛
  • 20篇李伯华
  • 20篇余斌
  • 13篇刘传明
  • 11篇刘承良
  • 9篇冯娟
  • 6篇罗静
  • 5篇韩勇
  • 5篇蒋子龙
  • 5篇余瑞林
  • 5篇李星明
  • 4篇段德忠
  • 3篇董莹
  • 3篇郑文升
  • 3篇万庆
  • 3篇吴传清
  • 3篇朱丽霞
  • 3篇高云虹

传媒

  • 37篇经济地理
  • 14篇华中师范大学...
  • 13篇人文地理
  • 11篇地域研究与开...
  • 7篇地理研究
  • 7篇地理科学
  • 5篇长江流域资源...
  • 5篇地理与地理信...
  • 4篇学习与实践
  • 4篇开发研究
  • 3篇湖北社会科学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经济经纬
  • 2篇统计与决策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理论月刊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高等函授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9篇2017
  • 9篇2016
  • 11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19篇2007
  • 11篇2006
  • 5篇2005
  • 12篇2004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变迁与优化被引量:31
2010年
乡村景观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的反向变迁威胁着乡村景观的"乡村性",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调控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人类行为和乡村景观空间格局三个要素,是控制和治理乡村景观反向变迁,实现乡村景观优化的主要路径,政府的主导、扶持、规范和引导是乡村景观优化的必要条件。
邓明艳曾菊新余斌李伯华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景观
试论“两型社会”建设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被引量:23
2008年
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背景。建设"两型社会"尤其需要关注对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武汉城市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和方式包括规划控制、市场培育、产业用地政策以及监督管理等几个方面。这对于提高城市圈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加快"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吴郁玲曾菊新
关键词:两型社会武汉城市圈
基于农户视角的江汉平原农村饮水安全支付意愿的实证分析--以石首市个案为例被引量:25
2008年
本文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了湖北省石首市农户对获得安全饮水的支付意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支付意愿较高,71.5%的农户表示愿意支付,平均支付金额为121.94元。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有户主年龄、家庭人口数量和户主文化程度。根据农村饮水的公共物品特征,本文认为,必须明确农户的支付领域,而政府的介入是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的关键。
李伯华刘传明曾菊新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支付意愿条件价值评估法LOGISTIC模型
中国中部地区六个中心城市功能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构建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测度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中部地区六个中心城市进行综合实力量化测度,阐述了武汉是中部崛起的"龙头"城市。运用纳尔逊城市功能分类法对六个中心城市进行功能定位,分析六个中心城市功能演进的新趋向,论证了武汉的综合实力与城市功能均达到了国家中心城市水平,郑州和长沙是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区域中心城市,合肥、南昌与太原是综合功能日趋增强的省域中心城市。从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极化功能、推进中心城市与区际的联动发展、打造中部特色的产业集群与发挥政府的空间管制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四项具体优化六个中心城市功能的措施,旨在为优化城市功能和推进中部地区崛起提供科学依据。
朱媛媛曾菊新
《经济地理》创刊三十周年笔谈录被引量:1
2011年
三十载枝繁叶茂,半甲子绿树成荫 李小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教授) 放眼全球,以英文出版的两大经济地理学术刊物《Economic Geography》和《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在地理学界和经济学界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后者更可称为经济地理研究领域的翘楚,其影响因子在地理学期刊中具第一位,在经济学期刊中居前列地位。
李小建杨青山张占仓熊绍华曾菊新孙峰华陈忠暖王迪云甄峰周国华周嘉
关键词:JOURNAL创刊大学校长学术刊物
社会经济及环境因子对不同收入群体自评健康的影响被引量:22
2017年
对健康影响因素的干预是将"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到实处的重点,而深入探究健康的影响因子是实施有效干预的前提。结合中国当前工业化、环境退化及收入差距扩大化的背景,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数据,采用多层次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从个体、社区及省级三个层次,深入解析社会经济及环境因子对较低、中等及较高收入群体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体与地方特征对自评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个体特征的解释力最强,省级因子解释力最弱。(2)社会经济因子对健康的作用在不同收入群体间差异很大。通常被认为是有益于健康的因子如收入、教育水平、政府服务等仅对中低等收入群体有显著作用。(3)环境因子与健康呈正相关性,且此相关性对较高收入群体最强。(4)环境污染可以抵消一部分社会经济发展的健康促进作用。(5)除了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条件,环境不公正是导致健康不公平的另一重要原因。
顾丽娟Mark ROSENBERG曾菊新
关键词:健康污染
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空间模式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农村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空间模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运用系统、空间经济理论,从流通、产业、生活和生态四个空间层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空间模式进行解析,并探讨了基于空间模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
吴明华曾菊新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时空结构被引量:9
2014年
城镇化实践中的城乡文化建设失衡已引起世人关注,城乡文化整合已成为文化地理学关注的新领域。在简析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的时空格局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城乡文化整合度的概念,并通过解析城乡文化整合时间维、城乡文化易感知人群、城乡文化信息流以及城乡文化最短传播路径,构建了城乡文化整合时空测度模型。综合运用熵权法、因子分析法和网络分析法,从县(市)域尺度上,探究了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1980-2010年)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时空结构和时空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城乡文化整合的时空发展模式,即萌芽阶段的斑块式发展、形成阶段的波状式发展、聚散阶段的廊道式发展以及兴盛阶段的网络化发展,基本符合"点—轴"式区域社会经济扩展规律;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乡路网空间关联作用越强,城乡文化要素交流强度越大,城乡文化整合空间结构就更趋于完善的基本规律;城乡文化的空间结构发育程度还符合"核心区>受容区"的圈层分异规律。
朱媛媛曾菊新韩勇郑文升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的空间优化被引量:13
2007年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市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等周边8市共同组成的城市密集区。该区域具有悠久的产业发展传统,其历史轨迹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1949)为产业发展起步时期,第二阶段(1949~1994)为产业结构强化时期,第三阶段(1994~)为产业体系调整时期;与此相适应,区域产业的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均呈现典型的集中特征,以2003年区域制造业的增加值为指标,武汉市的空间集中度为50.5%,前10类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为60.6%。据此,目前的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区域整合的产业、空间和创新基础。以2001~2004年武汉城市圈9城市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以制造业分行业的年均增加值和增长率为指标,计算和分析其区域产业发展潜力,结果表明:以钢铁、汽车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为依托,构建区域集群网络,能够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武汉城市圈应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创新驱动路径,通过完善集群网络规划、强化区域空间关联和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等政策措施,有效推动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
余斌李星明曾菊新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网络
基于生态空间管治的湖北省齐岳山区发展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实地考察和理论思考,透视了生态空间管治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湖北省利川市齐岳山区的5个自然本底特征;纵向考察了齐岳山区开发利用的3个历程;提出了齐岳山区发展中尚待解决"有水快流"导致发展不可持续以及"公地悲剧"缘自草地产权不明晰这两大核心问题;最后强调了齐岳山区开发必须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基本法则,应该落实开发与保护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关于修复生态的四条政令以及积极推行恢复性的发展草地畜牧业等3大生态空间管治方略.
曾菊新
关键词:生态环境空间管治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