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民 作品数:76 被引量:460 H指数:11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肺炎克雷伯菌TEM-1编码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以我院临床分离的一株肺炎克雷伯菌 99 799株为研究对象 ,对其所产 β 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序列、亚型及基因定位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用 β 内酰胺酶通用引物、blaTEM 扩增获得 β 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片段 ,克隆入pUCm T载体 ,以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 ,再通过GenBank进行同源性检测确定其亚型和基因所在位置。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 99 799株所含 β 内酰胺酶基因型为TEM型 ,与TEM 1编码基因序列完全相同 ,且同时位于细菌 15 0bp和 80bp的大、小质粒上。结论 重庆地区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有TEM 1β 朱卫民 陈勇川 钱元恕 王宇明关键词:Β-内酰胺酶 聚合酶链反应 加替沙星片随机双盲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片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9例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0例和对照组 19例 ,分别应用加替沙星片和左氧氟沙星片 ,剂量均为 0 .2g ,bid ,饭前口服给药 ,疗程 7~ 14d。结果 :加替沙星片和左氧氟沙星片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90 .0 %和 84 .2 %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88.2 %和 87.5 %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0 %和 15 % ,试验中未见光敏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加替沙星片可作为治疗细菌性感染有效、安全的抗菌药。 陈勇川 朱卫民 唐春兰 潘进洪 余荣杰 石彦关键词:加替沙星 左氧氟沙星 细菌性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解2010年到2013年我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情况,为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送检到我院感染科实验室的... 崔畅 朱卫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8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可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OSA可引起NAFLD患者转氨酶升高、肝细胞炎症、肝纤维化,甚至参与NAFLD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夜间间歇性低氧(CIH)、肝细胞凋亡和巨噬细胞浸润、肠肝轴失调相关。其中CIH可能是最重要的机制,CIH可诱导炎症反应,加重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异常,参与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线粒体功能失调,并可以增加赖氨酰氧化酶加重肝纤维化。肥胖患者通过CIH更易诱导出NAFLD。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OSA合并NAFLD的治疗疗效仍存在争议。OSA对NAFLD的影响值得引起重视,可能为治疗NAFLD提供新思路。 唐先珍 朱卫民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3年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自我复制、免疫学调控及跨胚层多向分化等特性,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此文对其主要可能的治疗机制、动物模型的治疗及临床移植应用等作一综述。 奉婷 朱卫民 余泽波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 肝病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8年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广泛存在于土壤、水、植物、动物和食物等自然界中,在医院环境中也普遍存在,近年来临床分离率不断增加,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机会性致病菌之一。它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主要机制与抗生素灭活酶、存在多药外排泵、smqnr基因以及整合子、生物膜形成等相关,导致其感染的治疗十分困难,本文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桂铭芹 朱卫民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细菌耐药 耐药机制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的底物动力学研究 2011年 目的: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底物动力学研究。方法:从我院2008年分离并经Nitrocefin鉴定的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各随机挑选4株,以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检测,采用L-B作图法得出Km和Vmax。结果:8株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所产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均有较强的水解作用,对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及头孢噻吩也有一定的水解作用,对第2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和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及头孢噻肟的水解活性差异较大。结论: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不同产酶菌株所产β-内酰胺酶水解底物轮廓有较大差异。 李勇湧 黄文祥 朱卫民 张彬关键词:Β-内酰胺酶 酶动力学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产金属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相关整合子和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调查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同源性、金属酶基因型及相关整合子。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非重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16株;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实验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采用PCR法扩增金属酶和3类整合子基因,测序确定金属酶基因型;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分析产酶菌株间的同源性;琼脂倍比稀释法进行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16株对碳青霉烯类不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中EDTA协同实验阳性的有5株,PCR扩增测序有4株产IMP-8型金属β-内酰胺酶,其中3株携带的IMP-8基因位于I类整合子上;未检测到II、III类整合子和VIM、GIM、SIM、SPM、NDM金属酶基因。ERIC-PCR结果显示产酶株分为2种基因型,A型3株,均分离于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痰标本;B型1株。药敏实验结果显示:A型的3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氨曲南及环丙沙星完全耐药,其中K2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中介,但对阿米卡星敏感;K1、K4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耐药。B型的K3菌株除氨曲南外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高水平耐药,但对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均敏感。结论该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存在产IMP-8型金属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克隆传播,且耐药基因位于I类整合子上,医护人员应予以高度关注,注意进行临床检测和监控,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周蓉 朱卫民 奉婷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 金属Β-内酰胺酶 整合子 法罗培南对质粒介导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抑酶作用研究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青霉烯类抗生素法罗培南对14种标准β-内酰胺酶(TEM-1、TEM-2、TEM-3、TEM-5、SHV-1、SHV-2、SHV-4、SHV-5、PSE-1、PSE-2、PSE-3、OXA-1、OXA-2和OXA-3)的稳定性及抑酶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其它β-内酰胺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噻啶、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氨曲南、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为对照。结果所有抗生素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TEM-3、TEM-5、SHV-2、SHV-4和SHV-5)的IC50低于1.9μmol/L;但对广谱酶TEM-1、TEM-2和SHV-1的IC50超过100μmol/L。法罗培南对OXA-1、OXA-2和OXA-3的IC50低于1.0μmol/L。法罗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西丁对14种标准β-内酰胺酶均稳定。结论法罗培南对14种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强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 陈勇川 朱卫民 钱元恕关键词:法罗培南 Β-内酰胺酶 稳定性 产ESBLs和AmpC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调查临床分离的120株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ler class Cβ-lactamase,AmpC)菌株的发生率,以及ESBLs和AmpC的表型及基因型。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规定的ESBLs表型,筛选和确证ESBLs的发生率。以分析性等电聚焦、接合实验确定ESBLs和AmpC菌株中酶的表型。以质粒为模板,用β-内酰胺酶通用引物、blaTEM、blaSHV及blaAmpC作PCR扩增,并以染色体为模板,用blaAmpC为引物作PCR扩增以确定酶的基因型。结果:120株非重复的肺炎克雷伯菌中,产β-内酰胺酶的有93株(77.5%),其中15株产ESBLs(12.5%),9株产AmpC(7.5%)。医院感染ESBLs阳性率(25.5%)明显高于院外感染株(3.7%),所有产AmpC菌株均来自院内感染。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敏感。AmpC阳性菌株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AmpC阴性菌株。产ESBLs或AmpC的18株菌中有9株的编码基因可通过接合实验而转移。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大多为产β-内酰胺酶菌株,其中产ESBLs和AmpC酶的频率较高,并常导致院内感染;其耐药质粒可通过接合转移给敏感菌,导致耐药性传播。 朱卫民 陈勇川 杨春 何光荣 黄文祥 郑行萍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 分子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