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炯

作品数:3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艺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影像
  • 3篇艺术
  • 3篇摄影
  • 2篇东方红
  • 2篇学术
  • 2篇学术型
  • 2篇学术研究
  • 2篇艺术创作
  • 2篇艺术展
  • 2篇影像创作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社会主义中国
  • 2篇数字影像
  • 2篇重逢
  • 2篇主义
  • 2篇媒介
  • 2篇考古
  • 2篇《东方红》
  • 1篇电影
  • 1篇电影摄影

机构

  • 11篇北京电影学院

作者

  • 11篇朱炯
  • 1篇徐熹

传媒

  • 6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品位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视的学术研究 关于学术型艺术展的探究被引量:3
2018年
学术型艺术展,即将学术研究后得到的观点、见解、理念,用艺术展览的形式视觉化表达出来,让受众可以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通过以展品观看为主的方式来体会并理解学术观点和理念。因此,学术型艺术展是学术研究和艺术展览的跨界与合作,策展人或策展团队一方面是学术研究者或研究团队,另一方面也是艺术展览的创作者或创作团队。艺术策展工作就如同将一篇学术论文用展览的视觉语言或视、听语言进行艺术化表达与传播。以《中国摄影书展》为例,分析它在中国北京和在法国阿尔勒采用了明与暗两种完全不同的展览视觉艺术表达,体现了学术研究中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维度上对影像和历史的认知态度。这样的展览艺术创作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表达,也是学术研究本身,并为该研究增加了深度与广度。
朱炯崔延敏
“归来”的叙事与“流亡”的诗意
2022年
金向怡的作品《归来的流亡》,全篇60多幅数量的自传体影像集,是一首电影叙事诗,“我”经历了青春奋斗、辗转人生后急切地回归家乡,面对现代化社会进程中故土的变迁和故人的离散,“我”挣扎着寻找心灵的安身之处……
朱炯
关键词:流亡叙事诗归来自传体
论数字影像的革命性、传承性及创造性
朱炯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影摄影摄影艺术
从物理密度到光学密度——数字影像与传统影像的成像差异被引量:1
2007年
随着数字相机逐渐替代传统胶片相机,成为摄影师的主要创作工具,无论是有着丰富传统经验的老摄影师,还是只使用过数字相机的新一代摄影师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对数字影像与传统胶片影像做一个对比,于是一连串的疑问接踵而至,数字的东西能赶得上胶片的颜色吗?
徐熹朱炯
关键词:数字影像成像光学胶片相机数字相机
断裂与重逢--湿版影像的媒介考古与当代创作研究
在二十一世纪数字影像全面发展的时代语境中,作为早期摄影工艺之一的湿版影像在国内外均有为数不少的创作实践,使用“湿版”这一“古法”进行当代影像创作似乎形成了一种潮流.数字影像时代如何看待这种逆技术发展的“厚古薄今”,将愈发...
朱炯刘杨
关键词:艺术创作
跨越中法文化的摄影教育之旅
2007年
《旅程》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与法国巴黎国立第八大学摄影系之间合作的一个影像创作及影像教育项目。
朱炯
关键词:摄影教育法文化越中影像创作教育项目
《东方红》的时代命运
2016年
《东方红》,袁毅平摄影,与革命歌曲同名,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视觉形象代表,在1949年以后的中国摄影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张照片自1961年诞生,到2016年的今天,已经55岁了。它成名于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治的特殊时期,经历了"文革",顺利地迎接了改革开放,在80、90年代中"东方红"作为影像又得以广泛传播;而当中国踏着全球化的国际步伐向艺术市场进军之时,照片"东方红"又在文化与资本博弈中成功地获胜。因此作为影像的《东方红》以及作为照片的《东方红》,共同构成了《东方红》独特的命运和深远的价值。
朱炯
关键词:东方红社会主义中国
《东方红》的时代命运
《东方红》,袁毅平摄影,与革命歌曲同名,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视觉形象代表,在1 949年以后的中国摄影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张照片自1961年诞生,到2016年的今天,已经55岁了。它成名于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治的特殊时...
朱炯
关键词:东方红社会主义中国
可视的学术研究--关于学术型艺术展的探究
朱炯崔延敏
断裂与重逢——湿版影像的媒介考古与当代创作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以19世纪中下叶的“湿版火棉胶”为媒介考古对象,分析和阐述其在构建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大众影像文化,全面参与西方国家对内建设和对外殖民扩张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但在中国存在历史实践的缺失。因此中国摄影领域在21世纪数字时代的湿版影像实践具有影像文化与精神“补课”和“新技术”“新语言”探寻的意义。本文研究确认湿版影像所建立的,以追求影调层次、清晰度、可复制性为目的的影像标准一直沿用至今天的数字时代。本文以中国当代湿版影像创作实践和以莎丽·曼为代表的国际创作为例,分析比较历史和当代使用包括湿版影像在内的摄影早期工艺进行摄影创作的异同,回应当今影像创作的“危机”,重新强调创作者的主体性、影像的物质性,也对当下使用“古法”进行影像创作提出一定的批评路径。
朱炯刘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