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生

作品数:102 被引量:868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3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长江口
  • 10篇东海北部
  • 9篇鱼类
  • 9篇渔场
  • 9篇渔业
  • 9篇沙海蜇
  • 9篇生物学
  • 9篇生物学特征
  • 9篇小黄鱼
  • 9篇黄鱼
  • 9篇海蜇
  • 9篇繁殖
  • 8篇黄海南部
  • 6篇多样性
  • 6篇鱼礁
  • 6篇水域
  • 6篇夏秋季
  • 5篇优势种
  • 5篇渔业资源
  • 5篇群落

机构

  • 97篇中国水产科学...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福建省水产研...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 1篇辽宁省大连海...
  • 1篇山东省海洋水...
  • 1篇江苏省海洋渔...

作者

  • 102篇李建生
  • 52篇严利平
  • 40篇程家骅
  • 34篇凌建忠
  • 29篇胡芬
  • 23篇李圣法
  • 15篇张辉
  • 9篇李惠玉
  • 9篇袁兴伟
  • 8篇林龙山
  • 6篇丁峰元
  • 6篇金艳
  • 5篇姜亚洲
  • 4篇郑元甲
  • 4篇刘尊雷
  • 3篇俞连福
  • 3篇林楠
  • 3篇张寒野
  • 3篇刘勇
  • 3篇凌兰英

传媒

  • 31篇海洋渔业
  • 17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现代渔业信息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水产学报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南方水产科学
  • 2篇我国专属经济...
  • 2篇2010年中...
  • 1篇中国水产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南方水产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2009年中...
  • 1篇2007年中...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10篇2005
  • 9篇2004
  • 1篇2003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海日本鲭年龄与卵径和繁殖力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为合理利用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资源并深入了解其资源补充规律,利用2021年3—4月在东海中部采集的日本鲭繁殖群体样本,研究了其年龄与卵径和繁殖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雌性日本鲭繁殖群体由1^(+)~5^(+)龄构成,1^(+)和2^(+)龄占优势(68.54%)。根据Logistic方程拟合得到其50%性成熟叉长为256.98 mm。独立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性腺发育程度与卵径存在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01);高龄组(3^(+)~5^(+)龄)与低龄组(1^(+)~2^(+)龄)的卵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日本鲭平均绝对繁殖力为(358202.06±185914.39)粒/ind;平均叉长相对繁殖力为(1101.70±492.21)粒/mm;平均体重相对繁殖力为(881.13±311.46)粒/g。绝对繁殖力和叉长相对繁殖力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均与年龄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体重相对繁殖力与年龄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7<0.05)。回归分析表明,3种繁殖力指标与年龄之间均符合幂函数关系。绝对繁殖力贡献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绝对繁殖力年增长量及增长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先持续降低其后至5^(+)龄又略有回升。虽然高龄日本鲭所产出的卵子质量更高,繁殖力更强,但高龄个体数量较少,因此绝对繁殖力群体贡献率小于低龄鱼。在制定日本鲭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时,对于高龄日本鲭的保护问题尤其值得重视。
周翰林严利平张辉李建生
关键词:年龄繁殖力卵径
东海中部日本鲭繁殖群体年龄与生长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根据2021年3-4月在东海中部采集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繁殖群体样本,通过耳石轮纹判读、生长逆算和生长方程拟合分析了其群体结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日本鲭繁殖群体中雌雄个体之间的叉长和体重关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376,P=0.54>0.05);雌雄合计的年龄结构为1~7龄,优势年龄组为1~2龄,占比73.63%;3龄及3龄以下,雌性数量多于雄性;3龄以上,雌雄数量基本相当,但雌性缺少高龄个体。叉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0.8837×10^(–6)FL^(3.47)。线性函数关系是叉长和耳石半径关系的最优解,其关系式为FL=184.09R-112.73。利用4种模型逆算出的叉长和年龄数据来拟合vonBertalanffy、Gompertz和Logistic等3种生长方程并进行比较,其中用Dahl-Lea模型逆算的vonBertalanffy方程的AIC值和BIC值均最小,因此选择其作为最佳生长方程,得到的von Bertalanffy叉长生长方程为FL_(t)=427.18[1-e^(0.23(t+2.5))];体重生长方程为W_(t)=1187.20[1-e^(–0.23(t+2.5))]^(3.47)。经过二阶求导,得到拐点年龄为2.91龄,对应的拐点体重和叉长分别为365.03g,304.09mm,可以作为今后制定日本鲭开捕规格的重要参考依据。
周翰林严利平张辉李建生
关键词:繁殖群体耳石
黄海南部、东海北部夏秋季小黄鱼数量分布及与浮游动物的关系被引量:30
2007年
对夏秋季黄海南部、东海北部海域的小黄鱼和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秋季节,黄海南部、东海北部小黄鱼主要出现在大沙、江外、吕四和沙外渔场,夏季最高生物量分布区出现在长江口和江外渔场交界处的31°30′N、125°00′E海域,秋季最高生物量分布区出现在大沙和沙外渔场交界处的32°30′N、125°00′E海域。2个季节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组成主要以浮游甲壳动物、浮游幼体以及毛颚类动物为主。浮游动物有2个密集分布区:一个在近岸一侧123°00′E经度线附近,夏季呈南北方向分布,秋季呈西北-东南走向;另一个在32°00′N、125°00′E附近海域。从夏季到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组成有了较大的更替,优势种的范围更加扩大;夏季占绝对优势的中华哲水蚤到秋季已经不在优势种之列。夏秋季小黄鱼主要分布区与浮游动物的高密度分布区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夏季小黄鱼和其他浮游食性鱼类的强烈的摄食影响可能造成了秋季浮游动物丰度的急剧下降。小黄鱼主要分布区内饵料浮游动物优势种的季节变化可能对其食物选择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李建生严利平李惠玉刘洋
关键词:黄海南部东海北部小黄鱼浮游动物
一种科学调查船环境仪器投放辅助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科学调查船环境仪器投放辅助装置,圆环的上部等分角度部位与若干直钢柱的下端连接,直钢柱上端与转盘连接,转盘上端与吊环连接;圆环下部60°等分部位设有6个下挂部件,圆环上还固定设有一对穿过圆心的连接杆,一对连接...
李建生袁兴伟姜亚洲凌建忠
文献传递
台湾海峡日本鲭产卵群体生物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根据2010年春季对台湾海峡中部日本鲭的生物学测定数据及怀卵量计数结果,对其产卵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鲭产卵群体性比符合1:1的雌雄性比关系;叉长范围212~271mm,平均244.76mm,优势组2...
李建生胡芬严利平
关键词:台湾海峡生物学特征
文献传递
一种六角边型稚贝放流中间暂养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六角边型稚贝放流中间暂养器,包括一六角边型容器,六角边型容器包括包括一箱体,箱体是一开口向上的正六边形箱体,箱体内安装有支架,支架包括六个周向排布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相互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箱体的角...
许敏宋小晶王斐李惠玉朱越张辉李建生肖黎
带有投放式立柱鱼礁的正梯形金属框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带有投放式立柱鱼礁的正梯形金属框架,包括一框架主体,框架主体的上端部呈梯形体,框架主体的下端部呈长方体结构,框架主体的内部埋设有一柱形框架,框架的顶部设有一圆形开口,柱形框架穿过圆形开口与框架主体的底部接触...
刘尊雷袁兴伟李建生沈佳斌张寒野张辉张翼许敏
长江口近岸水域小黄鱼仔稚鱼时空分布和生长特征被引量:9
2018年
利用2015年4-7月共6个航次在长江口近岸水域的调查数据,对该水域小黄鱼仔稚鱼的时空分布和生长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仔稚鱼的平均出现率为51.85%,以6月中旬最高,4月中旬次之,7月中旬最低,S断面的平均出现率明显大于N断面;站位总平均丰度为3.27尾·100-1·m^(-3),以5月中旬最高,5月上旬次之,7月中旬最低,S断面小于N断面。S断面的出现率较高,N断面的高丰度站位随时间的推移向外海转移。总体来看,30 m以浅水域的丰度先升高后降低,5月中旬达到峰值;30 m以深水域的丰度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丰度随水深增加而减小。根据仔稚鱼不同发育期在各时间段所占的百分比,把其生长发育过程分为仔鱼期、仔稚鱼期和稚幼鱼期等3个阶段,相对应的时间段分别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春末夏初,河口水域快速上升的水温以及由冲淡水增强形成的低盐环境有利于提高仔稚鱼的存活率,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李建生凌建忠胡芬
关键词:长江口小黄鱼仔稚鱼丰度
长江口水域春季鱼卵仔鱼分布及其与温度盐度的关系被引量:41
2007年
利用2003年春季在长江口水域进行调查的数据,对该水域的鱼卵仔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表层水温、盐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捕获鱼卵仔鱼13种,出现率为81.25%。鱼卵出现站位资源密度(CPUE)为1~760粒/网,平均每网采获鱼卵63.6粒;仔稚鱼出现站位CPUE为1~174尾/网,平均每网捕获仔稚鱼18.75尾。按照表层温度、盐度的变化,该水域可分为高温低盐、低温高盐、低温低盐三个区。鱼卵出现水域主要集中在高温低盐区;而仔稚鱼在长江口水域广有分布,但主要出现水域是高温低盐和低温低盐区控制的近岸水域,在远离海岸的低温高盐区仅有少量的分布。
李建生胡芬程家骅
关键词:长江口表层水温
长江口渔场拖网渔业资源利用的结构分析被引量:17
2004年
利用长江口渔场 2 0世纪 90年代的拖网生产资料 ,分析该渔场拖网生产的渔业资源种类及优势种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 :渔获物以底层鱼类为主 ,但是中上层鱼类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按照资源稳定状况 ,渔获物分为三种 :1、资源状况较稳定的 ,如带鱼、小黄鱼、银鲳、梅童鱼 ;2、资源状况波动较大的 ,如鳓鱼、黄姑鱼、白姑鱼、海鳗、刀鲚、大黄鱼等 ;3、小型低值鱼 ,主要代表鱼种为黄鲫和龙头鱼。这些资源的稳定与否除了受高强度的捕捞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外 。
李建生李圣法程家骅
关键词:长江口渔场拖网渔业资源优势种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