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栋梁

作品数:20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合肥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乙型
  • 6篇流行性
  • 5篇乙型脑炎
  • 5篇流行性乙型脑...
  • 5篇脑炎
  • 5篇病毒
  • 4篇乙肝
  • 4篇肝炎
  • 3篇免疫规划
  • 3篇健康
  • 3篇健康教育
  • 3篇病毒性
  • 2篇毒性肝炎
  • 2篇乙型病毒
  • 2篇乙型病毒性肝...
  • 2篇疫情
  • 2篇孕妇
  • 2篇知识
  • 2篇知晓
  • 2篇知晓率

机构

  • 13篇合肥市疾病预...
  • 6篇安徽省合肥市...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作者

  • 19篇李栋梁
  • 12篇王晓萍
  • 7篇刘振武
  • 5篇曾臻
  • 5篇王蓓
  • 4篇靳玉惠
  • 3篇刘旭祥
  • 3篇钱冰
  • 3篇何丽芳
  • 3篇卢林
  • 2篇张文艳
  • 1篇陈霞
  • 1篇马尔健
  • 1篇陈福顺
  • 1篇张磊
  • 1篇晏开力
  • 1篇贾皓旻
  • 1篇史永林
  • 1篇柯文鸿
  • 1篇汤仁树

传媒

  • 6篇疾病监测
  • 6篇安徽预防医学...
  • 2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华东地区第十...
  • 1篇华东地区第十...

年份

  • 4篇2022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1-2006年合肥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了解2001-2006年合肥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6年合肥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和Excel表格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06年合肥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530例,报告发病率5.66/10万。2001-2004年<15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55%上升到2004年的80%,2005、2006年逐年下降,病例构成分别为64%、52%。≤8月的儿童麻疹病例构成增加,2001-2006年分别为4%、6%、11%、5%、13%、21%。市区麻疹发病率高于农村。2005年流动人口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40%,主要是集中在市区的城乡接合部和各高校区。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MV)常规免疫工作,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提高免疫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根据麻疹流行的新趋势,对目前麻疹疫苗的免疫策略进行研究。
刘振武王晓萍王蓓靳玉惠钱冰李栋梁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控制措施
合肥市甲等医疗机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漏报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2016年
2004年开始我国实行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随着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传染病的监测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为政府部门了解传染病的发病动态和流行趋势,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陈福顺靳玉惠李栋梁刘振武曾臻
关键词:免疫规划知晓率漏报
合肥市高新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KAP调查分析
2022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高新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信念、行为(KAP)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网上调查和面对面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4000名居民开展调查,应用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居民KAP得分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居民KAP得分总体较高,总分20分,得分中位数19分,得分率为92.89%。影响居民KAP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户籍、学历、接种史、单位、收入等,其中男性(OR=1.163,95%CI:1.003~1.347)、有接种史(OR=2.683,95%CI:1.983~3.629)、高学历(OR=1.635,95%CI:1.527~1.751)、本地户籍(OR=1.210,95%CI:1.034~1.416))、20~59岁(OR=1.635,95%CI:1.527~1.751)与居民KAP得分较高相关。结论合肥市高新区居民对新冠肺炎防控KAP水平较高,体现相关部门开展的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李栋梁曾臻
关键词:知识信念健康教育
2007年合肥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前后期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2007年合肥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前、后期健康人群免疫水平。方法在全市城区和农村按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在乙脑流行前、后期分别进行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结果流行前期乙脑抗体总阳性率为61.0%(218/356),农村低于城市,以15~19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86.0%(42/49),以≤1岁年龄段阳性率最低为44.0%(17/39),20岁以前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长;流行后期总阳性率84.0%(296/351),流行后农村84.0%(136/162)与城市84.7%(160/189)基本持平;<2周岁儿童在流行期前后的阳性率差异最大。结论流行前期合肥市健康人群乙脑免疫水平低于流行后期,农村地区的乙脑免疫水平低于城市,<2周岁儿童为乙脑的高危险人群,应提高该年龄段人群的免疫接种率。
李栋梁王晓萍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健康监测
安徽省合肥市2012~2015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策略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为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分析合肥市维持无脊灰状态策略,评价其有效性。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数据和脊灰疫苗接种率,用应急演练检验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处置方案的效果。结果合肥市2012~2015年15岁以下AFP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35/10万,AFP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脊灰疫苗平均报告接种率为99.83%;制定了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处置方案,并开展应急演练。结论合肥市AFP监测系统运行良好,儿童脊灰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输入性疫情处置方案可行性强,合肥市维持无脊灰状态策略有效。
李栋梁马尔健周秀梅时照华王大顺张成成
关键词:无脊灰状态急性弛缓性麻痹接种率应急演练
2007年合肥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保护性抗体阳性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07年10月在合肥市7个县(区)采集不同年龄儿童血清标本,所有儿童按年龄分为0~岁、1~岁、2~岁、3~岁、4~岁5个年龄组,应用间接法ELISA检测乙肝5项指标,检验结果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采集不同年龄人群血清标本851份,乙肝感染者23例,感染率2.70%,5个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65,P=0.09);HBV携带者1例,病毒携带率0.12%;有保护性抗体儿童463人,阳性率54.41%,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79,P=0.00)。结论合肥市实施乙肝疫苗接种15年来乙肝综合防制措施成效显著,有效控制了儿童乙肝的流行。
李栋梁王晓萍刘振武钱冰王蓓靳玉惠
关键词:儿童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乙肝病毒
合肥市2000-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对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后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更好控制乙脑流行和改进免疫规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2009年合肥市乙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0-2009年合肥市共发生乙脑病...
李栋梁王晓萍
文献传递
合肥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孕妇KAP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乙肝感染孕妇母婴阻断知识、信念、行为(KAP)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开展乙肝预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在合肥市四个区随机抽取200名乙肝感染孕妇,回收有效问卷169份。采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对乙肝感染孕妇KAP得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乙肝感染孕妇KAP得分总体较低,平均得分为(5.20±2.24)分,及格率为47.31%。分析显示影响乙肝感染孕妇KAP的因素包括学历、居住地、被感染时间等,大专以下学历、居住地在农村的孕妇、母亲不知道自己是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孕妇及被感染时间短的孕妇KAP得分较低。结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乙肝感染孕妇的特征,针对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乙肝感染孕妇KAP水平。
李栋梁刘旭祥王晓萍刘振武王蓓贾皓旻
合肥市2000~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李栋梁王晓萍
关键词:乙脑
一起社区诺如病毒感染疫情调查及病毒基因型分析
2022年
目的调查某社区一起感染性腹泻疫情原因,分析病原基因型,为防控感染性腹泻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11月,采取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采集肛拭子检测等方法,对合肥市X小区感染性腹泻疫情开展调查,并利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病原基因型。结果该起事件共报告13例患者,罹患率为0.14%(13/9102);样本检测结果显示为诺如病毒,基因进化分析为诺如病毒GⅡ.4[P31]型。结论本起事件为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疫情,最可能的传播途径为社区外环境接触传染,源头可能是由社区外传入。
李栋梁史永林金晶曾臻何丽芳卢林
关键词: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