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洪

作品数:61 被引量:218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四川省财政基因工程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0篇水稻
  • 18篇性状
  • 18篇籼稻
  • 13篇三化螟
  • 11篇杂交
  • 10篇农艺
  • 10篇农艺性
  • 10篇农艺性状
  • 9篇玉米
  • 9篇自交
  • 9篇自交系
  • 9篇抗螟性
  • 8篇糯玉米
  • 8篇种质
  • 8篇重组自交系
  • 8篇恢复系
  • 7篇田间
  • 7篇纵卷叶螟
  • 7篇卷叶
  • 7篇卷叶螟

机构

  • 59篇四川省农业科...
  • 9篇西南农业大学
  • 4篇西南大学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泸州市农业局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作者

  • 60篇李永洪
  • 51篇谢戎
  • 26篇刘成元
  • 16篇向箭宇
  • 13篇何光华
  • 11篇杨正林
  • 8篇杨跃华
  • 7篇陈国民
  • 6篇王中华
  • 5篇孔亮亮
  • 5篇金良
  • 5篇刘俊峰
  • 5篇吴丽君
  • 4篇杨光伟
  • 4篇罗婧
  • 4篇裴炎
  • 4篇杨友
  • 4篇黄富
  • 2篇李天炬
  • 2篇唐梅

传媒

  • 12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种子
  • 2篇玉米科学
  • 2篇长江蔬菜
  • 2篇中国蔬菜
  • 2篇中国种业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杂交水稻
  • 2篇中国稻米
  • 2篇绵阳经济技术...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广西农业生物...
  • 1篇湖北农学院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泸州杂交水稻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品种抗稻瘟性鉴定被引量:1
2008年
对近年来泸州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变化及50个生产应用的杂交稻组合的抗病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泸州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以ZA及ZB群为主,从2004年起ZA群呈逐年上升趋势;ZA群的毒力频率高于ZB群;稻瘟病常发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比非常发区更复杂,致病力更强;供试50个杂交稻中,有17个组合的抗病频率在50%以上,占34.0%,其中,抗病频率在70%以上的组合仅有4个;中、高抗颈瘟的组合19个,占38.0%,其中,高抗颈瘟的组合有川香8号、内香优1号、内香优3号、冈优94-14、Q优5号.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今后泸州稻瘟病防控策略.
张志东谢戎李春刘成元李永洪刘雪梅周艳
关键词:稻瘟病菌抗病性控制策略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筛选鉴定圃的建立与维护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害虫筛选鉴定圃的建立与维护方法,以影响二化螟、三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发展动态的因素,从而提出筛选鉴定圃的建圃原则和维护方法,以达到累积筛选鉴定圃虫口基数的目的,从而保证材料抗虫性鉴定和筛选的准确性...
谢戎李永洪王中华
文献传递
转GO基因水稻杂交后代对稻瘟病及纹枯病的田间抗性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发掘新的稻瘟病和纹枯病抗源对于育种和生产上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水尾病圃对46个已稳定的转GO基因杂交后代进行了3年的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1)转GO基因水稻杂交后代株系中,既抗稻瘟病又抗纹枯病的株系很少,高感稻瘟病和中感纹枯病的株系较多。(2)株系HR332既高抗稻瘟病,又中抗纹枯病;HR333及HR336对稻瘟病和纹枯病均表现为中抗;HR321高抗稻瘟病,中感纹枯病;HR337及HR339抗纹枯病,但感或高感稻瘟病。【结论】这些株系可作为新抗源在抗稻瘟病及纹枯病育种中利用。
谢戎刘成元刘成元李永洪向箭宇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葡萄糖氧化酶基因稻瘟病纹枯病抗性
利用籼稻RIL分析穗颈瘟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
2019年
明确稻瘟病抗性与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对于抗源改良及新抗源的创制具有指导意义。以重组自交系C55为材料,连续2年在水尾病圃通过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考察C55各家系的颈瘟病情指数,在泸县考察C55各家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颈瘟病指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选取田间最高颈瘟病指<23.0%的15个家系组成抗病组,选取单株粒重>34.0g的15个家系组成感病组,通过t检验比较2组间主要性状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播始天数、单株穗数及株高与颈瘟病指的简单相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穗实粒数、穗着粒数、千粒重及单穗重与颈瘟病指的简单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播始天数、株高及结实率与颈瘟病指的偏相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单穗重与颈瘟病指的偏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抗、感2组间颈瘟病指、穗实粒数、穗着粒数、单穗重及单株粒重的差异达5%或1%显著水平。单株产量高的家系其抗瘟性相对弱,15个抗病组家系可作为抗源利用,并对抗源改良方式进行了讨论。
谢戎林宇李永洪李永洪
关键词:籼稻重组自交系农艺性状
田间筛抗/耐水稻二、三化螟兼抗稻纵卷叶螟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田间筛抗/耐水稻二、三化螟兼抗稻纵卷叶螟材料的方法,其为S1、确定待筛选水稻材料的播期;S2、处理筛选鉴定圃相邻田块;S3、F<Sub>2</Sub>代种植规模和抗/耐虫单株的选择标准的确定;S4、中间世代...
谢戎李永洪王中华
文献传递
籼型两用系1103S春繁穗间结实率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1998年
根据单穗结实率的高低,将籼型两用系1103S春繁群体内的穗子分为3类:A类穗结实率<100%,B类穗结实率>101%,但<300%,C类穗结率>301%。A类穗比例大小与群体平均结实率及春繁产量高低呈极显著负相关;而C类穗比例大小与后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泸州,将1103S温度敏感期安排在5月中下旬,是提高C类穗比例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采取增大种植密度,始穗期喷施30g/hm2GA3等措施,能显著增加春繁产量。
谢戎李永洪扬正林朱仁山
关键词:籼稻春繁结实率
黑紫稻资源农艺性状的因子分析被引量:9
2001年
对 5 0个黑、紫稻种质因子分析表明 ,11个农艺性状可分为受 4个主因子控制的性状群。因子1为粒数因子 ,因子 2为谷草比因子 ,因子 3为穗数因子 ,因子 4为粒重因子。其中因子 1作用最大 ,超过总贡献的 1/ 3。提出了培育重穗型黑。
谢戎金良李永洪何光华杨正林
关键词:种质农艺性状
糯玉米新品种泸玉糯2008
2009年
泸玉糯2008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于2003年以自选糯质自交系H00-1为母本,以YH03-1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糯玉米一代杂种。H00-1糯质自交系是用(垦粘1号/合江白糯)选系和(苏玉糯1号/渝糯1号)选系杂交,经泸州、云南、
杨跃华刘俊峰孔亮亮陈国民李永洪杨友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苏玉糯1号一代杂种垦粘1号自交系糯玉米
木里县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乔瓦镇簸箕箩村蔬菜产业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在“一村一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下,以木里县簸箕箩村为例,指出了区域特色产业应结合区域地理、生态、市场等因地制宜规划产业类别,并分析了木里县蔬莱产业的生产现状、发展优势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李其勇李星月符慧娟夏武奇李永洪张鸿
关键词:蔬菜产业
利用岗46B/A232RILs群体定位籼稻粒形和粒重的QTL被引量:3
2018年
本研究利用岗46B/A23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10)176个家系为作图群体,运用QTL Ici Mapping4.0软件对2016和2017年RIL群体的粒形性状和千粒重性状进行QTL检测及其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两年共检测到28个粒形和粒重QTL,分别分布在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8、第9和第12染色体上。其中粒长相关QTL 10个,贡献率为4.90%~31.96%;粒宽相关QTL 6个,贡献率为3.38%~48.76%;谷粒长宽比相关QTL 9个,贡献率为5.70%~30.32%;粒厚相关QTL 6个,贡献率为6.06%~34.09%;千粒重相关QTL6个,贡献率为6.94%~21.22%。本研究中,有9对QTL两年均在同一位置被检测到:3对粒长QTL,1对粒宽QTL,1对谷粒长宽比QTL,2对粒厚QTL和2对千粒重QTL,说明他们受环境影响小,能稳定表达,可用于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第5染色体上RM1089~RM18119区间上稳定检测到控制粒长、粒宽、谷粒长宽比、粒厚和千粒重QTL,多数染色体的多处区段上均检测到一因多效性。
李永洪李传旭刘成元何珊向箭宇谢戎
关键词:重组自交系粒形粒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