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虎生

作品数:49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淋巴
  • 21篇细胞
  • 21篇淋巴瘤
  • 12篇骨髓
  • 12篇恶性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9篇多发
  • 9篇多发性
  • 9篇多发性骨髓瘤
  • 9篇外周
  • 9篇外周血
  • 9篇疗效
  • 9篇骨髓瘤
  • 9篇恶性淋巴瘤
  • 7篇体外
  • 7篇自体外周血
  • 7篇难治
  • 7篇急性
  • 6篇血管

机构

  • 48篇玉林市红十字...
  • 1篇南宁市第四人...

作者

  • 48篇李虎生
  • 46篇张华
  • 32篇陶晓明
  • 20篇冯翠
  • 10篇吕钊
  • 4篇陈国添
  • 3篇姚清深
  • 3篇徐旭军
  • 2篇蔡玉兰
  • 2篇马晓红
  • 2篇谭跃
  • 1篇赵胜利
  • 1篇阮光靖
  • 1篇陆敏
  • 1篇黄敏

传媒

  • 7篇华夏医学
  • 7篇白血病.淋巴...
  • 6篇广西医学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内科
  • 2篇中国小儿血液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肿瘤基础与临...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5例的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 15例MM患者接受APBSCT治疗,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动员干细胞;预处理方案为MC(马法兰+环磷酰胺)。结果 15例患者中7例获得完全缓解,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 d、13 d。随访时间6~78个月。复发或进展4例,其中1例在获得完全缓解后15个月复发,3例病情进展死亡。其余11例至今存活。结论 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是安全有效的。
冯翠张华陶晓明李虎生宾燕成蔡玉兰陈国添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阿米福汀联合DICE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阿米福汀联合DICE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2例复发或难治NHL分为阿米福汀联合DICE治疗组(22例)和DICE治疗组(2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米福汀联合DICE治疗组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6例,稳定7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为63.6%,DICE治疗组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7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阿米福汀联合DICE治疗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8.2%和13.6%,明显低于DICE治疗组的45%和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米福汀联合DICE组黏膜炎的发生率为4.5%,明显低于DICE组的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福汀联合DICE方案是治疗复发或难治NHL的有效挽救治疗方案,阿米福汀能明显减少化疗相关的骨髓抑制,减少黏膜炎的发生,而且不影响化疗的疗效。
李虎生张华陶晓明冯翠宾燕成
关键词:复发或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黏膜炎白细胞减少NHL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26例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ritux im ab,商品名美罗华)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CHOP)方案治疗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6例NHL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6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治疗组),30例单用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1.5%和33.3%(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60.0%(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且毒副作用无增加。
李虎生张华陶晓明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CHOP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地西他滨(DAC)联合C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RAML)的疗效。方法择选2020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RAML患者80例,按照统计学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CAG方案治疗,实验组另加用DAC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化疗前后免疫细胞指标水平、血小板(PLT)和红细胞输入量、PLT和血红蛋白(HGB)增长幅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化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CD_(3)^(+)、CD_(4)^(+)、CD_(4)^(+)/CD_(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化疗后支持治疗时,实验组的PLT及红细胞输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LT、HGB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χ^(2)=5.115,t=5.043、6.632、2.354、5.528、4.798、5.012、21.174、17.528,均P<0.05)。化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220,P>0.05)。结论DAC联合CAG化疗方案能够提高RAML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免疫状态,抑制肿瘤发展,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且应用安全。
宾燕成冯翠吕钊李虎生张华
关键词:地西他滨CAG方案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
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六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的孕期处理方法。结果孕早期发病2例,其中终止妊娠后化疗1例达完全缓解,1例未缓解;孕中期发病3例,其中1例入院确诊后放弃治疗,2例经化疗缓解后行药物引产,产时、产后无大出血及感染;孕晚期发病1例,行化疗取得完全缓解后经阴道分娩1男婴,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放弃治疗,儿童随访3年正常。结论因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时凝血功能异常,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严重危害,孕早期合并白血病患者,因化疗药物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应终止妊娠后积极治疗白血病,孕中晚期患者可先化疗,争取短时间达到缓解,适时分娩。
冯翠张华李虎生陶晓明宾燕成
关键词:妊娠白血病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化疗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88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免疫化疗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8例)和非感染组(1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肺部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188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出现了化疗后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0.85%(58/1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年龄≥60岁、吸烟、肿瘤分期为Ⅲ~Ⅳ期、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下降程度≥1×10^(9)/L、白细胞减少持续天数≥7 d患者的占比均高于非感染组,化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化疗后白细胞下降≥1×10^(9)/L、白细胞减少持续天数≥7 d是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化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高是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构建的概率模型对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4(95%CI:0.712~0.856),灵敏度为67.20%,特异度为80.00%。结论年龄≥60岁、吸烟、化疗后白细胞下降≥1×10^(9)/L、白细胞减少持续天数≥7 d是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化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高是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由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需密切监测高危患者的上述指标,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廖家蓓张华李虎生吕钊叶光剑王广龙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化疗肺部感染
白血肉瘤25例临床分析
2001年
李虎生邓燕艺张华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骨髓象
基于梯度提升机算法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梯度提升机(GBM)算法构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IP)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DLBCL患者的临床数据,将患者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154例和测试集66例,其中51例患者发生IP(占23.18%),169例患者未发生IP。基于GBM算法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拟合情况。结果经过筛选,年龄、疾病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吸烟史、乳酸脱氢酶(LDH)这5个最优特征被纳入GBM模型,其相对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年龄、疾病分期、LDH、IPI评分、吸烟史。ROC曲线显示,GBM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2(95%CI:0.800~0.945)、0.891(95%CI:0.755~1.000)。校准曲线显示,GBM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预测概率均与实际IP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DLBCL患者治疗后的IP发生率为23.18%,主要与年龄、疾病分期、IPI评分、吸烟史、LDH水平有关,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GBM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区分度,可为DLBCL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李虎生吕钊冯翠宾燕成廖家蓓叶光剑张华
关键词:间质性肺炎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疗效。方法用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8例,恶性淋巴瘤12例,乳腺癌2例,鼻咽癌1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白血病患者化疗缓解后,给予5~9个疗程的化疗巩固治疗,再给予化疗加G-CSF动员;乳腺癌、鼻咽癌均用NP加G-CSF动员;恶性淋巴瘤预处理方案为CBV,急性白血病预处理方案为MAC,乳腺癌、鼻咽癌的预处理方案为CCE,多发性骨髓瘤采用MC。结果25例患者除1例鼻咽癌患者为部分缓解外,24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PLT〉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0(9-12)d、13(12-14)d,随访时间3-41个月,1例鼻咽癌患者移植后6个月病情进展,2例白血病分别在移植后3个月及6个月复发,放弃治疗。1例淋巴瘤于移植后3个月复发,复发后经局部放疗再次获缓解,至今无复发倾向;21例至今无病生存,无移植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A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及某些实体瘤、改善其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APBSCT后对恶性血液病及某些实体瘤患者应定期进行序贯化疗和免疫治疗,以提高其长期无病生存率。
李虎生张华陶晓明冯翠陈国添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实体瘤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自体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15例
2009年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疗效。方法对15例中、高度ML[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3例,霍奇金淋巴瘤(HL)2例]在首次完全缓解(CR)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在干细胞采集结束后,予CBV方案行预处理,预处理结束48—72h后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结果全部病例获造血重建。随访6—36个月,15例患者中13例持续CR(86.7%),2例患者分别于+120天和+185天复发,复发后经局部放疗加白细胞介素-2治疗,再次获缓解,至今无复发倾向。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ML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延长ML无瘤生存的有效措施。
陶晓明张华李虎生冯翠宾燕成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自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