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卫国

作品数:59 被引量:463H指数:15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45篇生物学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幼体
  • 11篇孵化
  • 10篇北草蜥
  • 8篇社鼠
  • 6篇乌龟
  • 6篇家鼠
  • 6篇褐家鼠
  • 5篇幼体特征
  • 5篇胚胎
  • 5篇两性异形
  • 5篇林麝
  • 5篇繁殖
  • 4篇啮齿
  • 4篇圈养
  • 4篇种群
  • 4篇消化道
  • 4篇消化道长度
  • 4篇卵孵化
  • 4篇化道
  • 4篇孵化温度

机构

  • 45篇杭州师范大学
  • 22篇浙江师范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温州师范学院
  • 3篇温州大学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琼州大学
  • 1篇衢州学院

作者

  • 59篇杜卫国
  • 14篇鲍毅新
  • 14篇计翔
  • 7篇张永普
  • 6篇寿鹿
  • 5篇沈建伟
  • 5篇舒霖
  • 4篇盛和林
  • 4篇胡凌君
  • 4篇郑荣泉
  • 3篇许雪峰
  • 2篇朱灵君
  • 2篇陆洪良
  • 2篇林隆慧
  • 2篇王磊
  • 2篇陆祎玮
  • 2篇刘季科
  • 1篇杨光
  • 1篇胡柏驿
  • 1篇陈慧丽

传媒

  • 14篇Curren...
  • 5篇生态学报
  • 5篇兽类学报
  • 5篇Zoolog...
  • 3篇动物学杂志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浙江师大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特种经济动植...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杭州师范学院...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中国生态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7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4篇199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鼠和褐家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被引量:48
2000年
测定了浙江金华的社鼠和褐家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野生社鼠消化道各器官无论长度还是重量都有明显季节差异 ,在寒冷的冬季具有相对较大的小肠、大肠、盲肠 ,雄性社鼠的消化道长度在秋季由于食物条件的改善而明显下降 ,但雌性社鼠由于在秋季仍有繁殖负担 ,其消化道长度下降不明显 ;而家栖的褐家鼠只有总消化道、小肠和大肠的长度有季节差异 ,冬、春季高于夏、秋季。消化道形态季节变化与温度、食物条件和繁殖有关。
杜卫国鲍毅新
关键词:社鼠褐家鼠消化道
北草蜥选择体温的进化保守性被引量:4
2000年
在具连续温度梯度(范围 18~60℃)的实验缸内测定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的选择体温,实验动物来自浙江北麂岛、丽水和安徽滁洲.我们希望通过测定北草蜥选择体温的性别、地理和昼夜差异等来验证北草蜥选择体温在进化上是否具保守性.本实验结果显示来自浙江和安徽三个种群的北草蜥选择体温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地理和昼夜差异,因此,我们倾向于北草蜥选择体温具进化保守性的观点.
杜卫国计翔周华松
关键词:北草蜥选择体温进化保守性性别
褐家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动态被引量:6
1997年
对褐家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家鼠消化道形态季节差异不明显,只有小肠的鲜重、大肠的长度和鲜重及盲肠的长度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鲍毅新杜卫国施利强俞华英
关键词:褐家鼠消化道
四种利用不同生境蜥蜴运动能力的形态特征相关性被引量:8
2005年
动物体态特征、功能表现和生境利用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是当前生态形态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焦点。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分别利用开阔地面、草丛、岩石、树丛生境的 4种蜥蜴 (中国石龙子、北草蜥、山地麻蜥和变色树蜥 )的形态特征和运动能力 ,着重探讨蜥蜴运动能力与形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4种蜥蜴的头体长大小依次为 :中国石龙子 >变色树蜥 >北草蜥 >山地麻蜥。就相对体长而言 ,中国石龙子 >山地麻蜥和北草蜥 >变色树蜥 ,而头大小、附肢长度和尾长的种间差异趋势则相反 ;体高的种间差异为北草蜥 >中国石龙子和变色树蜥 >山地麻蜥。在平面上 ,山地麻蜥和北草蜥的速度显著大于中国石龙子和变色树蜥 ;在斜面上 ,变色树蜥和山地麻蜥的速度显著高于中国石龙子。变色树蜥斜面附着能力最强 ,中国石龙子最弱。生境利用不同的蜥蜴形态迥异 ,运动能力亦因此有显著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支持动物形态特征与其功能表现相关的观点。
杜卫国林炽贤寿鹿计翔
关键词:蜥蜴生境利用生态学意义
波动温度对乌龟卵孵化期和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在28℃、(28±3)℃和(28±6)℃温度条件下孵化乌龟(Chinemys reevesii)卵,检测上述温度条件对孵化期、孵化成功率、幼体大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孵化温度显著影响乌龟卵的孵化期、幼体重量和背甲大小,但对孵化成功率和幼体运动能力无显著影响.恒温条件下卵的孵化期短于波动温度,恒温条件下孵出的幼体体重大于波动温度条件下的幼体.因此,与恒温相比,波动孵化温度并不提高乌龟幼体质量.
舒霖沈建伟王磊杜卫国
关键词:乌龟幼体
社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2
1998年
社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SEASONALVARIATIONSINLENGTHANDWEIGHTOFDIGESTIVETRACTINRATTUSNIVIVENTERCONFUCIANUS关键词社鼠消化道形态季节动态KeywordsRatusniv...
杜卫国鲍毅新
关键词:社鼠消化道形态学
食物和繁殖对蓝尾石龙子储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 ,测定了蓝尾石龙子禁食雄体、喂食雄体、繁殖雌体及非繁殖雌体去尾躯干、尾、肝脏和腹脂肪体内的脂肪储存量 .结果是 :喂食雄体各储能部位脂肪能量显著高于禁食雄体 ,其中 ,腹脂肪体和尾脂肪能量差异尤为显著 ,喂食雄体腹脂肪体和尾脂肪储存量分别为禁食雄体的 11.4倍和 6 .4倍 ;非繁殖雌体各储能部位能量显著高于繁殖雌体 ,差异最大的部位是腹脂肪体和尾 ,非繁殖雌体腹脂肪体和尾贮存脂肪分别为繁殖雌体的 5 .5倍和3.3倍 .这些结果表明 :尾和腹脂肪体是蓝尾石龙子的主要储能部位 ;食物条件能显著影响体内能量储存量 ;尾和腹脂肪体内储存能量对雌体繁殖具有重要作用 .图 2表 2参 2
舒霖杜卫国赵炯胡凌君
关键词:蓝尾石龙子储能繁殖
蓝尾石龙子杭州和宁德种群繁殖生活史特征的差异
2006年
测定处于不同纬度的浙江杭州和福建宁德的蓝尾石龙子(Eumeceselegans)种群的个体大小和繁殖特征。宁德种群的产卵时间为5月27日—6月22日,早于高纬度杭州种群(6月4日—7月12日)。宁德种群最小繁殖雌体及性成熟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杭州种群。宁德和杭州两种群的相对窝卵重无显著差异;当统计去除母体体长的影响之后,两地种群的窝卵数和窝卵重也无显著差异,但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蓝尾石龙子窝卵数和卵重量呈负相关,窝卵数和卵大小的权衡存在种群间差异。特定窝卵数条件下,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由此可见,蓝尾石龙子种群间的繁殖生活史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与母体大小的差异密切相关。推测不同纬度地区的蓝尾石龙子种群的繁殖策略存在差异。
张永普杜卫国寿鹿
关键词:蓝尾石龙子种群差异
北草蜥种群间生活史变异的成因分析:热环境、食物可利用性和体温的岛屿间差异被引量:9
2005年
比较浙江温州北麂岛与洞头岛的热环境、食物可利用性以及动物体温,以辨析北草蜥岛屿种群间生活史特征差异中环境因子的作用。通过测定岛屿上北草蜥栖息地植被和环境温度,比较岛屿热环境的差异。野外测定活动蜥蜴的体温、环境温度和活动规律,实验室温梯板中测定动物喜好体温。用陷阱法测定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丰度,以比较岛屿蜥蜴种群的食物可利用性。岛屿植被存在差异导致热环境的差异。洞头岛植被高于北麂岛,地表层光线透入率则低于北麂岛。因而,洞头岛郁闭地表的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显著低于北麂岛,但两岛裸露地面的温度无显著差异。热环境的岛屿间差异进而影响北草蜥的野外体温。在春季,洞头岛的野外有效温度和基底温度显著大于北麂岛,而两岛北草蜥的体温无显著差异;在夏季,洞头岛的北草蜥体温、有效温度和基质温度均显著高于北麂岛;到秋季,北麂岛蜥蜴体温和环境温度高于洞头岛。地面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丰度的岛屿间差异表明北麂岛食物可利用性大于洞头岛。岛屿间北草蜥日活动规律和喜好体温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1)温度和食物可利用性存在岛屿间差异,岛屿种群间生活史特征差异可能与之有关;(2)两岛屿北草蜥主要采取行为调节对策来适应自然界的热环境变化,尚未发现热生理学特征的进化性漂移[动物学报51(5):797-805,2005]。
寿鹿杜卫国陆祎玮
关键词:北草蜥热环境体温生活史
圈养林麝母幼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3
1996年
本文研究圈养林麝(Moschusmoshiferusberezovskii)的母幼关系。林麝的母幼关系属于典型的隐蔽者(hider)类型。母幼分开躺卧,相距20.37±11.06m。吮乳时间、母幼联系时间、母幼联系时间/幼麝活动总时间随周龄的增加均呈明显的下降。4周龄前,幼麝躺卧居多,母麝以叫声主动联系幼麝,5周龄开始幼麝独立程度逐渐提高。听觉和视觉通讯是母幼远距离通讯的主要方式。
杜卫国盛和林
关键词:林麝圈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