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丽
- 作品数:31 被引量:99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丘脑梗死继发睡眠诱发发作性运动障碍1例报告
- 2013年
- 睡眠诱发发作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hypnogeinic dyskinesia,PHD)是发作性肌张力障碍的一个少见类型,是指在NREM睡眠期反复出现刻板的肌张力障碍或运动障碍(如投掷样或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的发作。目前PHD被认为是额叶癫痫的一个特殊类型,通常发生在儿童,男性比女性多(4:1),但不是所有的病例都能明确证明此观点。我们报道1例老年发病的新发右侧丘脑梗死导致的PHD病例。
- 吴英崔志堂杨丽丽白玉海刘杰曹丽华
- 关键词:丘脑梗死睡眠
- 家族性烟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3年
- 家族性烟雾病(F-MMD)是一组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的疾病,在烟雾病患病率中的比例有所上升。该文通过对F-MMD特有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学改变、相关基因等致病因素的研究进展及对F-MMD遗传易患性的探讨,总结了F-MMD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进展,认为烟雾病的发病与人种有显著的相关性。为此,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家族遗传特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早期诊断,为有效的治疗奠定基础。
- 杨丽丽白玉海崔志堂
- 关键词:流行病学病因
- 基底节区脑梗死继发睡眠诱发性发作性运动障碍一例报告
- 睡眠诱发性发作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hypnogeinic dyskinesia,PHD)是发作性肌张力障碍的一个少见类型,是指在NREM睡眠期反复出现刻板的肌张力障碍或运动障碍(如投掷样或手足徐动、舞蹈样动...
- 吴英杨丽丽崔志堂滕晔曹丽华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康复组25例,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结果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组ESS、Fugl-Meyer、Barthe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肌力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推广价值。
- 刘杰金玉萍许鑫佟晓燕杨丽丽贾红娟王晓慧刘锲
- 关键词:早期康复肌力恢复
- 神经营养因子-3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 2018年
- 目的确定神经营养因子-3(NT3)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NT-3组,每组22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NT-3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肌内注射NT-3,30μg/次,1次/日,连续2周为1个疗程。2周后观察记录NIHS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相对于NT-3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为(19.54±2.14)分,NT-3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7.20±1.47)分;对照组NIHSS评分从治疗前(20.54±4.35)分恢复至治疗后的(13.57±2.31)分,NT-3组临床疗效好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T-3能够保护或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损伤的修复。
- 刘杰金玉萍许鑫佟晓燕杨丽丽王晓慧刘锲
-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3脑出血NIHSS评分
- 内囊预警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附高分辨核磁成像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ar warning syndrome,CWS)的临床特征及高分辨核磁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12月18例连续住院CWS患者的临床及高分辨核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CWS患者中,17例高血压,11例高脂血症,吸烟史7例。9例表现为纯运动症状,1例表现为纯感觉症状,6例表现为运动感觉同时受损,2例表现为构音障碍手笨拙。15例患者高分辨核磁可见大脑中动脉斑块。结论 CWS与大动脉病变有关,大脑中动脉上、后壁斑块通过堵塞穿支动脉开口诱发缺血发作,而前、下壁斑块可能通过斑块脱落诱发缺血事件。
- 许鑫魏亚芬杨丽丽崔志堂张暹东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斑块CT血管成像
- 应用SPECT与MRI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缺血改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比较SPECT与MRI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缺血改变的灵敏度。方法:随机取临床明确的诊断为TIA的患者38例,分别作头部SPECT及MRI检查,比较两组诊断TIA后脑缺血改变的阳性率。结果:应用SPECT诊断TIA后脑缺血改变的阳性率为97.4%,应用MRI诊断的阳性率为10.5%,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SPECT在检查TIA后脑缺血改变的方面上优于MRI检查。
- 刘杰金玉萍白玉海闫俊杰吴英张锦耿志伟佟晓燕王晓慧贾红娟杨丽丽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氟中毒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与动脉硬化的关系被引量:4
- 2015年
- 氟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体内,吸收后快速进入血液,其中大部分的氟可与白蛋白结合,另外一小部分的氟以氟化物的形式参与机体运输,进入机体组织、肾脏,并大量聚集在人或动物的牙齿和骨骼中。本文探讨了氟中毒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 王彬许鑫杨丽丽刘锲王晓
- 关键词:氟中毒饮水型严重高血压甘油三酯含量血清氟临床体检
- 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Comparison组与Observation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Observation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Comparison组患者相比,Observation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P>0.05。结论: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杨丽丽于洪玲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 伴痛性强直痉挛发作的视神经脊髓炎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22例伴发痛性强直痉挛(PTS)的视神经脊髓炎(NMO)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伴发痛性强直痉挛的视神经脊髓炎22例,分析临床表现及血清AQP4抗体、磁共振结果,探讨、总结其发病特点。结果 NMO病例中PTS的发生率为32.4%(22/68),18例(81.9%)在复发病程中出现PTS;男:女=3:19;PTS发生于上肢11例(50.0%)、下肢7例(31.8%)、上下肢4例(18.2.%);血清AQP4抗体阳性19例(86.4%)、阴性3例(13.6%);颅脑MRI有脑病灶7例(31.8%),无脑部病灶15例(68.2%);脊髓MRI病灶累及颈髓10例(45.5%)、胸髓8例(36.3%)、颈、胸髓4例(18.2%)。结论 PTS在国人NMO中的发生率高于MS,女性患者、复发性病程的NMO更易发生PTS,PTS易累及上肢或四肢,要重视女性、复发型、存在颈段脊髓病变的NMO病例。
- 贾红娟崔志堂王晓慧杨丽丽王彬许鑫刘杰白玉海闫俊杰
-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