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娟
- 作品数:47 被引量:194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1选育与推广
- 马华平蒋志凯王映红董昀朱红彩唐振海王士坤范永胜付亮杨丽娟
- 针对黄淮麦区赤霉病、纹枯病日趋严重、倒春寒频繁发生等生产上突出问题,采用冬春性材料杂交、人工接菌和混合病圃鉴定抗病性、分期播种鉴定抗寒性、多年多点连续鉴定筛选等选择技术,将优良基因聚合,育成了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突出、抗...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品种选育
- 调控植物耐热性的相关蛋白AtMYBS1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调控植物耐热性的相关蛋白AtMYBS1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提供AtMYBS1蛋白或其相关生物材料在如下任一中的应用:(A1)调控植物耐热性;(A2)培育耐热或对热敏感的植物;(A3)调控植物中独脚金内酯...
- 李祥矫永庆付亮李晓航王士坤王映红杨丽娟蒋志凯董昀马华平任帅王稼苜魏芳
- 文献传递
- 灌水模式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为明确灌水模式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筛选应用抗旱品种,并在抗旱节水品种的选育及节水栽培技术的广泛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南省16个主推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不灌水和灌水处理中研究其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等指标。结果表明:在2种灌水处理中各品种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在开花期均表现为茎秆>穗轴颖壳>上三叶>其余叶,在成熟期均表现为籽粒>茎秆>穗轴颖壳>上三叶>其余叶,穗轴颖壳干物质量在开花期和成熟期无显著差异,其他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较大。各器官干物质转运量基本表现为茎秆>上三叶>穗轴颖壳>其余叶,干物质转运率基本表现为上三叶>其余叶>茎秆>穗轴颖壳。对于大部分品种来说,不灌水(W0)处理有利于花前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但不利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形成不利,灌水(W2)处理则能显著提高开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干物质转运水平高的品种其产量反而较低,产量较高的品种干物质转运水平居中。‘矮抗58’、‘周麦23’、‘众麦1号’等干物质转运水平居中的品种在2种灌水处理中产量均较高,这些品种适宜作为高产、稳产品种推广。
- 杨丽娟李晓航盛坤王映红蒋志凯
- 关键词:灌水模式小麦干物质
- 可用于小麦品质改良的农家种种质筛选
- 2020年
- 为了筛选综合性状较好的可用于小麦品质改良的农家种资源,以212份小麦农家种为材料,采用Vp1B3分子标记和田间喷雾进行了抗穗发芽鉴定,用硬度指数法进行了硬度测定,并考察了部分农艺性状。结果表明,212个农家种中Vp-1Ba(感穗发芽)、Vp-1Bb(抗穗发芽)和Vp-1Bc(抗穗发芽)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70.28%,6.16%,23.70%,以Vp-1Ba基因型为主。3种基因型穗发芽率差异不显著,212个农家种的穗发芽率在7.79%~28.56%之间,平均为15.28%;农家种硬度指数(HI)平均值为71.22;农家种平均株高达到113.46 cm;农家种对白粉病抗性变异丰富,有3个品种为白粉病免疫;农家种平均穗粒数为28.33,平均千粒重为30.96 g。针对抗穗发芽、籽粒硬质、株高适宜、抗白粉病、高产等育种目标,筛选出等‘金包银’‘、玉麦1’‘、大红芒2’等12个种质材料,为进一步培育优质小麦奠定了基础。
- 杨丽娟王士坤盛坤付亮董昀蒋志凯
- 关键词:小麦农家种种质
- 新麦2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 2011年
- 新麦21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偃展1号为母本、新麦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寒、抗病、中早熟小麦新品种,为促进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利用,特提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 付亮李洋刘震宇刘朝辉王映红盛坤杨丽娟
-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 冬小麦节水高产生产技术规程
- 本标准适用于冬小麦节水高产生产技术。
- 杨丽娟李晓航王士坤盛坤蒋志凯张东升
- 基于R语言的冬小麦品种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旨在确定适宜的品种稳定性分析参数及其计算方法。利用冬小麦区域试验数据,通过R语言计算了14个稳定性参数,并采用秩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参数的功效和相关性。结果表明,R语言可以方便、灵活的计算各类参数;相关分析表明,PCOA和产量极显著正相关,CV和Bi极显著正相关,Sigma.square和Si、Si2、Si3、ASV极显著正相关,ASV和Si6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14个稳定性参数可以分为3组,组1包含Bi,与多数参数负相关,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组2包含YIELD、Pi、YSI、CV和PCOA,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组3包含Sigma.square、S.square、ASV、Si、Si2、Si3、Wi、Si6,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表明,ASV和Si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较好,PCOA模型能够同时评价品种产量及其稳定性,三者是单变量参数模型的有益补充。
- 盛坤杨丽娟李晓航王映红蒋志凯
- 关键词:稳定性R语言
- 野生二粒小麦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 2011年
- 野生二粒小麦是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的祖先种,是普通小麦育种的优异基因源。介绍了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亲缘关系和作为优质基因源的优点,总结了分子生物学在野生二粒小麦上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野生二粒小麦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 杨丽娟马华平赵宗武
- 关键词:野生二粒小麦分子生物学抗性
- 黑色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其配粉对馒头和面包品质的影响
- 2024年
- 为筛选品质优良的黑色小麦种质资源用于彩色小麦育种,对部分彩色小麦品系品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15个黑色小麦品系为材料在试验基地种植并制取面粉来测定面团流变学特性,依据GB50093—85测定面粉水分含量,利用电子粉质仪测定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粉质参数;进行彩色小麦配粉蒸煮和烘焙品质研究,分析不同比例下‘周黑麦1号’面粉与小麦精粉混粉对馒头和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品系吸水率在57.4%~67.2%,形成时间在2.7~7.8 min,稳定时间在2.3~10.8 min,弱化度在49~141 Fu,粉质质量指数为41~165。‘漯珍1号’、‘特色小麦1’和‘稷紫黑麦9号’等3个品系吸水率高于对照‘济麦44’。‘稷紫黑麦9号’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粉质指数均优于其他品系。在制作复配粉馒头和面包时,‘周黑麦1号’与普通小麦面粉的最佳比例分别为40%和60%。研究发现,‘稷紫黑麦9号’可作为优质强筋小麦育种的重点材料,‘蜀紫麦1801’等5个黑色小麦品系稳定时间小于3 min,可作为弱筋彩色小麦育种的重点材料,其他参试品系建议做中筋小麦种质或品种使用。用‘周黑麦1号’与小麦精粉混粉制作的馒头和面包品质均低于普通面粉,最优配粉比例与前人研究不同。研究旨在为彩色小麦品质评价标准的拟定提供参考,以及彩色小麦的推广及相关食品的产业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 杨丽娟任星旭周思远李永珍马华平
- 关键词:粉质参数馒头品质面包品质
- 新乡小麦新品系抗穗发芽特性研究
- 为了筛选出抗穗发芽品系,利用Vp-1 基因的STS 标记Vp1B3 检测了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112 个小麦品系,并于收获期进行了室内整穗发芽试验,以期为新乡地区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112 ...
- 杨丽娟盛坤董昀王映红蒋志凯
- 关键词:普通小麦穗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