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净思 作品数:70 被引量:293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化学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悬浮吸附方法生产H_2株甲肝减毒活疫苗的产量质量及免疫效果 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在生产规模条件下 ,对悬浮和单层吸附方法应用于H2 株甲肝减毒活疫苗生产进行了 5年产量质量及人体免疫效果的比较。方法 采用悬浮吸附方法和单层吸附方法并进行比较。结果 悬浮吸附方法HAV增殖高峰比单层吸附方法提前 4天 ,抗原滴度高一个稀释度 ,病毒繁殖全程细胞质量优于单层吸附方法 ,整个生产周期可缩短 9天。历年大规模对比生产和人体免疫效果观察结果表明 :悬浮吸附方法生产甲肝疫苗滴度略高于单层吸附方法 ,两者生产的疫苗在人体免疫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悬浮吸附方法更适宜H2 株甲肝减毒活疫苗工业化、规模化生产。 杨净思 曹逸云 王晓辉 胡凝珠 蒋国润 柯华昕 杨晓蕾 王东宝 董德祥关键词:免疫效果 皮内免疫部分剂量组分无细胞百白破-Sabin株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的免疫持久性 2023年 目的评价皮内免疫(intradermal,ID)部分剂量组分无细胞百白破-Sabin株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acellular component pertussis and Sabin-derived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DTacP-sIPV)的免疫持久性。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分别经ID部分剂量(DTacP-sIPV 1/5和1/10剂量,即1/5D和1/10D ID组)及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IM)全剂量DTacP-sIPV(全剂量IM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ID PBS)。于0、1、2月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12个月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抗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滴度,间接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DT)、破伤风毒素(tetanus toxin,TT)、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aemagglutinin,FHA)和百日咳黏附素(pertactin,PRN)的IgG抗体滴度,并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及抗体阳性率。末次免疫后12个月,经雾化吸入百日咳杆菌气雾进行攻击,攻击时间为30 min,于气雾攻击后2、5、14 d检测各组大鼠白细胞数及肺、气管、鼻部位的菌落克隆形成数(colony-forming unit,CFU)。结果与全剂量IM组比较,1/5D和1/10D ID组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空白对照组各型抗体阳性率均为0。1/5D、1/10D ID及全剂量IM组DT、TT、PT、FHA和PRN的IgG抗体阳性率均为100%,空白对照组IgG抗体阳性率均为0。与攻击后2 d比较,空白对照组大鼠经百日咳杆菌气雾攻击后5 d的白细胞数明显升高(F=3.48,P<0.05),随后开始下降;其他组均随时间的延长保持平稳(F=0.14~1.30,P>0.05)。气雾攻击后,空白对照组大鼠肺部细菌载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F=19.00~206.00,P<0.05),攻击后14 d仍可检测到百日咳杆菌;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3组大鼠肺部细菌载量均于攻击后5 d达峰值,14 d时基本清除,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4~1.25,P>0.05)。空白对照组各时� 李婧妍 蔡路奎 马艳 马艳 胡文著 温嘉纳 史荔 杨净思关键词:免疫持久性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毒种的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sabin strain,s IPV)毒种(亚主种子、工作种子)及疫苗代次病毒(SO+4)的遗传稳定性。方法比较疫苗株SabinⅠ、Ⅱ型及PfizerⅢ型亚主种子、工作种子及疫苗代次病毒的感染性滴度及D抗原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对上述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各代次Sabin株病毒滴度均维持在7.62-8.62 lg CCID50/ml,D抗原含量均维持在30-128 DU/ml。与Gen Bank上登录的SabinⅠ(AY184219.1)、Ⅱ(AY184220.1)、Ⅲ型(AY184221.1)减毒株原始种子(SO)基因序列相比,Sabin株亚主种子(SO+2)、工作种子(SO+3)及疫苗代次病毒(SO+4)均未出现碱基突变。结论 s IPV毒种及疫苗代次病毒的全基因序列与原始种子相比,均未发生变化,毒力均一,遗传性状方面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 邓燕 朱云 梁海孝 杨璐洁 罗娜 王虓宇 王海 杨卉娟 徐明珏 杨净思 孙明波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全基因组测序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研发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2022年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一种仅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目前,全球消灭脊灰行动已到最后阶段,在所有国家被证实阻断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 virus,WPV)传播后,全球将停止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进入后脊灰时代。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倡导发展中国家生产、使用Sabin株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 made from Sabin stains,sIPV)。2015年,全球首剂sIPV单苗在我国获批上市,并于2016年纳入国家儿童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开始实施IPV/bOPV序贯免疫接种程序。sIPV自研发及上市以来,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良好,被WHO纳入全球疫苗采购目录,其将作为后脊灰时代的重要产品广泛使用。本文对全球脊灰防控进程作一综述,对比两种脊灰疫苗,回顾并展望sIPV的研发和应用。 石昊昱 廖国阳 车艳春 易力 杨雨璠 李佳炫 尹兴晓 杨净思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疫苗 DTaP为基础的联合疫苗研究进展 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联合疫苗(Adsorbed 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 diphtheria toxoid & tetanus toxoid combined... 郑惠文 孙明波 杨净思关键词:联合疫苗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与不同剂型Ⅰ+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序贯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 比较Ⅰ+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bOPV)糖丸和液体剂型与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IPV)联合序贯免疫接种在≥2月龄婴儿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采用随机、盲法、单中心、平行对照设计,选择广西柳州市≥2月龄的婴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sIPV+2bOPV和2sIPV+1bOPV组,每种序贯免疫程序按bOPV剂型不同再分为糖丸剂型组与液体剂型组,即1sIPV+2bOPV糖丸组、1sIPV+2bOPV液体组、2sIPV+1bOPV糖丸组、2sIPV+1bOPV液体组,每组100名,按照0、28、56 d的免疫程序,共接种3剂.记录至少接种1剂次受试者(399名)不良反应事件;全程免疫后28 d,采集排除脱落者和违背试验方案者(共350名)血样,采用细胞培养微量中和试验测定抗脊灰病毒Ⅰ、Ⅱ、Ⅲ型中和抗体滴度(GMT),计算抗体阳转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sIPV+2bOPV糖丸组、1sIPV+2bOPV液体组、2sIPV+1bOPV糖丸组、2sIPV+1bOPV液体组全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79/100)、76%(76/100)、80%(79/99)和74%(74/100) (χ2=1.23,P=0.747);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100)、5%(5/100)、6%(6/99)和4%(4/100)(χ2=0.57,P=0.903).全程免疫后,1sIPV+2bOPV糖丸组、1sIPV+2bOPV液体组、2sIPV+1bOPV糖丸组、2sIPV+1bOPV液体组Ⅰ型脊灰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9%(86/87)、100%(83/83)、99%(87/88)、99%(91/92)(χ2=0.94,P=0.815),Ⅱ型分别为47%(41/87)、57%(47/83)、80%(70/88)、79%(73/92)(χ2=31.56,P〈0.001),Ⅲ型分别为100%(87/87)、99%(82/83)、100%(88/88)、99%(91/92)(χ2=2.02,P=0.568);Ⅰ型脊灰抗体GMT分别为4539.68、6243.43、6819.53、7916.29(F=25.87,P〈0.001),Ⅱ型分别为12.98、10.54、63.75、84.21(F=8.68,P=0.034),Ⅲ型分别为1172.55、1416.03、2648.89、3250.75(F=14.50,P=0.002).结论 相同序贯免疫程序中,bOPV 叶慧 黄腾 英志芳 李国良 车艳春 赵志梅 王剑锋 杨晓蕾 史荔 蒋蕊鞠 刘小畅 莫兆军 李长贵 杨净思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剂型 LMP基因多态性与脊髓灰质炎疫苗诱导抗体应答的相关性 2021年 目的探讨低相对分子量蛋白酶体(LM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与脊髓灰质炎疫苗序贯免疫诱导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应答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357名2~3月龄的婴幼儿接种2剂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由Ⅰ、Ⅱ、Ⅲ三类脊灰病毒灭活制成)和1剂二价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bOPV),于疫苗免疫前和基础免疫后第28天时检测婴幼儿血清中3种型别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法对LMP 2基因SNPs位点rs17587(G>A)和LMP 7基因rs2071543(G>T)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这2个SNPs位点与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应答的相关性。结果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水平在携带rs17587和rs2071543位点不同等位基因的个体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7587和rs2071543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GM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7587-AA基因型携带者的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中和抗体GMT水平高于AG和GG基因型携带者(P<0.05),但经Bonferroni校正后,rs17587-AA基因型携带者的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中和抗体GMT水平与GG基因型携带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P基因的SNPs位点rs2071543和rs17587与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后抗体应答无相关性,不是影响脊髓灰质炎疫苗抗体应答的主要遗传因素。 王艳鹏 史磊 韩雪 李菁 李传印 张新文 杨净思 姚宇峰 史荔 刘舒媛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抗体水平 非EV-71和非CV-A16肠道病毒的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被引量:11 2021年 肠道病毒(EV)是人类最常见的病原体,常引发大规模的疾病,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心肌炎、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及急性弛缓性脊髓炎等神经系统和心肺疾病,且多感染5岁以下儿童,严重时可引起致命的并发症。近年来,非肠道病毒71型(EV71)和非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肠道病毒流行强度逐渐增强,EV优势流行株逐渐发生了变化,及时掌握E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分子进化特征,对于EV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非EV71和非CV-A16肠道病毒所致疾病现状及分子流行病学进行阐述,以期对EV的防控产生一定的提示作用。 赵钰萍 杨净思关键词:肠道病毒 病原学 分子流行病学 一种去除无细胞百日咳组分疫苗中内毒素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除无细胞百日咳组分疫苗中内毒素的方法,所述方法利用新型复合型阴离子层析填料Capto adhere,通过层析纯化去除百日咳毒素(Pertussistoxin,PT)和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 孙明波 梁疆莉 高娜 顾琴 姬秋彦 马艳 李琦涵 史茘 杨净思 姚宇峰 杨晓蕾 车艳春 衡燮 和占龙 赵刚文献传递 新型Ⅱ型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21年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GPEI)于2016年4月调整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接种战略,将三价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tOPV)转换为二价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bOPV),并在全球全面撤出Ⅱ型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Ⅱ)。然而在OPVⅡ撤出以后,亚洲和非洲多地暴发Ⅱ型循环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cVDPVⅡ)。为了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病毒,GPEI于2010年启动研发新型Ⅱ型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nOPVⅡ),并于近年开始考虑是否有必要重启OPV。本文概述了OPVⅡ撤出前后cVDPVⅡ的流行病学情况,影响OPV重启的相关因素以及nOPVⅡ相关研究进展。 陈诗怡 李颖 杨净思 尹兴晓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急性弛缓性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