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勤忠

作品数:56 被引量:415H指数:10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6篇稻瘟
  • 35篇稻瘟病
  • 35篇瘟病
  • 24篇水稻
  • 23篇基因
  • 17篇抗性
  • 16篇病菌
  • 15篇抗稻瘟病
  • 12篇稻瘟病菌
  • 11篇抗稻瘟病基因
  • 10篇分子标记
  • 7篇稻瘟病抗性
  • 7篇病抗
  • 6篇十字花科
  • 6篇肿病
  • 5篇稻种
  • 5篇性基因
  • 5篇育种
  • 5篇水稻材料
  • 5篇粳稻

机构

  • 53篇云南省农业科...
  • 7篇云南大学
  • 5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江苏省高邮中...
  • 2篇昆明学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保山市农业科...
  • 1篇日本国际农林...

作者

  • 56篇杨勤忠
  • 32篇董丽英
  • 31篇刘树芳
  • 18篇李迅东
  • 15篇李家瑞
  • 13篇杨佩文
  • 11篇王群
  • 8篇郑凤萍
  • 8篇曾莉
  • 8篇陶大云
  • 6篇徐鹏
  • 6篇李静
  • 4篇赵国珍
  • 4篇周家武
  • 3篇邹茜
  • 3篇陈于敏
  • 3篇汤翠凤
  • 3篇戴陆园
  • 3篇刘慰华
  • 3篇赵志坚

传媒

  • 8篇云南农业大学...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植物保护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云南农业科技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菌物学报
  • 1篇生活教育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 1篇学子(理论版...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3篇2024
  • 10篇2023
  • 7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从稻瘟病单病斑快速分离病原菌DNA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感染稻瘟病的水稻叶片或穗颈瘟单个病斑上直接提取稻瘟病菌DNA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从感染稻瘟病的水稻叶片或穗颈上直接提取稻瘟病菌DNA,提取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提取的DNA适用于稻瘟病菌无毒基因...
杨勤忠董丽英刘树芳徐鹏李静
文献传递
28%三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21
2019年
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田间控制稻瘟病的杀菌剂,本研究通过室内苗期测定和大田试验,评价复配剂28%三环唑·嘧菌酯SC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8%三环唑·嘧菌酯SC对水稻苗瘟及穗瘟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在温室人工控制条件下,施药后接种的防效高于接种后施药的防效,最高防效分别为97.35%和92.70%。在田间对穗瘟的最高防效达到91.11%,与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和250 g/L嘧菌酯SC的平均防效相当,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推荐有效成分用量为252~420 g/hm^2。
董丽英赵秀兰刘树芳李迅东杨勤忠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
云南两个县陆稻稻瘟病菌稻巨座壳交配型测定及致病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2014年,自云南省沧源县及耿马县陆稻地方品种上分离99个稻瘟病菌稻巨座壳单孢菌株,采用4个已知交配型的标准菌株对其进行育性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两地稻巨座壳菌株具较高的育性,平均可交配率高达90.8%,且可育菌株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占60.9%和39.1%;分别随机对沧源县南撒村和班考村同一田块MAT1-1型和MAT1-2型可育两性菌株进行交配,均能发育形成成熟的子囊孢子,说明该陆稻地区稻巨座壳菌的可育菌株数量丰富,且于适宜条件极有可能产生有性世代;利用22个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持有不同抗稻瘟病基因的单基因系对分离的99个稻巨座壳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明确了不同菌株的致病性,且发现Pik-h、Piz-t、Pi5及Pi9基因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平均抗病频率达到90.0%以上、是抗病育种的优异抗原;同时,菌株对特定抗性基因致病性的明确,也为选用不同菌株的组合开展有性杂交,构建遗传群体开展稻巨座壳菌无毒基因的克隆鉴定奠定了基础。
董丽英周伍民刘树芳赵秀兰杨子林李秋阳李迅东杨勤忠
关键词:有性世代
云南稻种稻瘟病抗性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云南稻种稻瘟病抗性研究StudyontheResistancetoRiceBlastDiseaseinYunnanRiceResources李家瑞杨勤忠郑凤萍赵志坚杨佩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昆明650205)云南稻种资源丰富,发掘、研究和利用其...
李家瑞杨勤忠郑凤萍赵志坚杨佩文
关键词:水稻稻种稻瘟病抗性
云南稻种冲腿的孕穗期耐冷性QTL分析(英文)被引量:43
2001年
利用 35 2个探针分析了日本品种农林 2 0和云南品种冲腿之间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RFL P) ,从中筛选出15 7个在农林 2 0和冲腿间显示多态性的探针 ,其中 5 5个被用于其杂交后代 (农林 2 0 /冲腿 )的 70个 F3 系统的孕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 ( QTL)分析。结果初步显示出一些与水稻孕穗期耐冷性有关的 QTL,它们主要分布在第 1、3、4、5、6、7、8、10和第 12染色体上。可能在第 3和第 7染色体上具有对孕穗期耐冷性作用较大的 QTL。
叶昌荣加藤明齐藤浩二伊势一男戴陆园杨勤忠
关键词: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数量性状位点耐冷性孕穗期
抗稻瘟病基因Piz-t和Pi9连锁标记开发及在云南粳稻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6年
云粳优5号、云资粳41号和楚粳28号是农艺性状优良但对稻瘟病抗性弱的粳稻品种,采用回交的方法将2个广谱抗稻瘟病的基因Piz-t和Pi9导入这些品种以改良这3个品种的抗稻瘟病特性。为提高后代抗病材料选择的准确性和效率,本研究开发获得5个与Piz-t和Pi9基因紧密连锁并且在供体亲本和受体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利用分子标记跟踪检测来源于供体亲本与受体亲本回交获得的BC1F1单株中Piz-t和Pi9基因,并进一步利用对受体亲本云粳优5号、云资粳41号和楚粳28号致病,但对持有Piz-t和Pi9基因的供体亲本不致病的稻瘟病菌09BSH-10-5A进行接种分析。结果显示,携带有供体亲本和受体亲本DNA片段的杂合单株均表现抗病,而仅携带受体亲本DNA片段的个体均表现为感病。表明所开发的5个分子标记可用于抗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效提高抗病材料选拔的准确性与效率,创制新的抗源材料。
刘树芳董丽英赵国珍李迅东杨勤忠
关键词: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云南粳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对云南20世纪60年代到2013年以来引进或育成的188个粳稻品种(系)开展稻瘟病抗性测定分析。【方法】采用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合室内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接种的方法进行抗性评价分析。【结果】田间自然病圃鉴定表明,其中146个品种(系)感或高感穗瘟,占鉴定品种(系)的77. 66%;利用9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在室内进一步接种在田间叶瘟和穗瘟均表现抗病的32个材料,发现楚粳13号、凤稻16号、岫03-8和合系20号等13个品种表现良好的抗性。楚粳23号、楚粳25号和凤稻21号等12个品种表现出抗叶瘟但感染穗瘟;而昌粳8号、昌粳9号、昌粳11号和丽粳4号等4个品种则感叶瘟但抗穗瘟。【结论】田间表现抗病且室内接种表现良好抗性的品种,可用作开展抗病育种的抗源材料;叶瘟表现感病,但穗瘟表现抗病的4个品种是否持有抗穗瘟的基因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
董丽英李国生赵秀兰刘树芳李迅东钏兴宽康洪灿杨勤忠
关键词:粳稻稻瘟病抗性
水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测序分析被引量:33
2001年
根据已知的 NBS- L RR类及丝 /苏氨酸蛋白激酶类抗病基因结构中氨基酸的保守区域 ,设计了两组简并引物用于扩增广谱抗稻瘟病品种云系 2号中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结果一共获得 11类的 NBS- L RR类抗病基因同源片段及 16类的丝 /苏氨酸蛋白激酶类抗病基因同源片段。所有 11类的抗病基因同源系列均含有 NBS- L RR类抗病基因的保守序列 ,如 P-loop、Kinase 2、Kinase 3a以及跨膜区域等。所有 16类的蛋白激酶的序列均含有丝 /苏氨酸蛋白激酶所共有的催化区 (共有氨基酸序列 :DL KPEN)、 (共有氨基酸序列 :GT/ SXXYXAPE)以及蛋白激酶的其他催化区。两条 NBS- L RR类的抗病基因同源片段 YR1、YR12分别与抗病基因 I2 C- 2及 Xa1氨基酸同源性很高 (>5 0 % )。7条丝 /苏氨酸蛋白激酶类的抗病基因同源片段与已克隆的 Xa2 1、Pto、L r10等抗病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超过 6 0 %的相同以及 76 %~
杨勤忠杨佩文王群刘继梅鄢波李家瑞黄兴奇
关键词:稻瘟病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基因克隆
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规律及病原检测技术研究
杨佩文曾莉杨勤忠尚慧李家瑞
简要技术说明:1.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并结合实验室根肿病菌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观察,明确根肿病菌的侵染循环,找出阻止和缓解病原菌流行、变异的控制位点和条件,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2.用7个根肿病菌特征引物(S...
关键词:
关键词:根肿病十字花科病原检测
云南省稻瘟病菌群体的致病性分析及交配型分布被引量:7
2023年
为明确云南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毒性频率及交配型分布,利用2007—2013年分离自云南省不同稻区的112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23个持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和持有Pi57(t)的水稻渗入系IL-E1454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对不同抗病基因的毒性频率存在很大差异,分离自粳稻区的稻瘟病菌菌株对持有Piz-t、Pi5、Pi9、Pi20和Pi57(t)这5个水稻品系的毒性频率分别为14.29%、5.36%、5.51%、5.36%和0;分离自籼稻区的稻瘟病菌菌株对持有Pik-h、Piz、Pita、Piz-5、Pita-2、Pi5、Pi7和Pi9这8个水稻品系的毒性频率分别为18.25%、9.13%、9.64%、7.50%、15.72%、0、13.05%和0;分离自陆稻区的稻瘟病菌菌株菌株对持有Pik-h、Pib、Pish、Pi1、Pi5、Pi9、Pi11和Pi57(t)这8个水稻品系的毒性频率分别为6.67%、3.33%、13.79%、13.33%、7.69%、6.67%、0和3.23%;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陆稻区菌株可交配率为100.00%,其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为43.33%和56.67%;粳稻区菌株可交配率为91.84%,其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为69.39%和22.45%;籼稻区菌株可交配率为87.88%,其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为18.18%和69.70%,表明不同稻区稻瘟病菌的育性均比较高,但交配型分布极不平衡。
董丽英刘树芳田维逵周伍民张先闻李迅东杨勤忠
关键词:稻瘟病菌毒性频率交配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