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新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绍兴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下肢
  • 3篇静脉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药物
  • 2篇诊治
  • 2篇深静脉
  • 2篇下肢深静脉
  • 2篇肝素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感染
  • 1篇导管取栓
  • 1篇导管溶栓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动脉穿刺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血

机构

  • 9篇绍兴第二医院

作者

  • 9篇杨志新
  • 6篇徐金夫
  • 3篇周天敏
  • 3篇胡建森
  • 1篇付乐敏
  • 1篇陈国华
  • 1篇钱小毛
  • 1篇沈茂荣
  • 1篇戴江峰

传媒

  • 3篇中国乡村医药
  • 2篇2007年浙...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07
  • 1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分析23例(25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 Dornier 940nm 激光治疗仪(功率13~20W) 连续发射模式临床治疗效果及近期随访结果。
徐金夫杨志新周天敏
文献传递
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滤器置入溶栓治疗,研究组应用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比较两组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不同时间点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第3、7及14天的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1.3%),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显效率(45.8%)高于对照组(3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患肢肿胀,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和并发症。
徐金夫胡建森屠敏民杨志新
关键词:导管溶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使用血管缝合器导致股动脉严重狭窄1例
2020年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蓬勃发展,经皮动脉穿刺已成为冠状动脉及外周动脉介入诊治的常规操作,股动脉穿刺是最常见路径。血管缝合器有减少出血、缩短制动时间等明确优势,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但并发症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科最近诊治股动脉穿刺后使用缝合器导致股动脉严重狭窄1例,现介绍如下。
屠敏民杨志新徐金夫胡建森
关键词:股动脉动脉穿刺血管缝合器介入技术减少出血
胆肠桥式置管内引流加麝香内置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被引量:8
1999年
临床上,由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黄疸的病人,发现时多数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较低,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仅为20%左右,部分病人只能作姑息性手术,均有一定并发症及死亡率。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我院自1994~1996年间,对10例这类病人采用了胆肠桥式...
周天敏付乐敏沈茂荣杨志新陈国华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引流麝香
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11例诊治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骑跨栓的诊治措施。方法分析11例腹主动脉骑跨栓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11例中1例保守治疗死亡,10例行手术治疗者1例死亡,9例存活,存活率81.8%(9/11)。其中存活者中1例双下肢截肢,1例单侧下肢截肢,保肢率83.3%(15/18),1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在腹主动脉骑跨栓的治疗中,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是关键,连续性血液净化和小腿筋膜切开的合理应用能有效提高生存率及保肢率。
屠敏民徐金夫杨志新
关键词:导管取栓骨筋膜室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综合微创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综合微创治疗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30例总计35条肢体,作深静脉瓣膜修复、腔镜下交通支离断、全程浅静脉"点抽"的综合微创治疗并作疗效分析。
杨志新周天敏徐金富戴江峰
文献传递
术中胆道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了解胆道大肠埃希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2003-2005年住院并接受胆道手术的患者在术中取胆囊或胆管中胆汁进行细菌培养,采用K-B法测定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用双纸片协同法和改良三维试验方法分别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结果135株大肠埃希菌共检出产ESBLs菌41株,检出率30.4%,产AmpC酶菌7株,检出率5.2%;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效果。结论大肠埃希菌是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产ESBLs和(或)产AmpC酶的菌株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治疗无效,术前过早、过多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产酶菌株增多的主要原因。
杨志新钱小毛
关键词: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6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2020年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在应用肝素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由抗体介导的肝素不良反应,临床上以血小板计数降低为主要表现,可引发静、动脉血栓形成,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1-2].HIT发病率为0.1 %~5.0 %[3].
徐金夫胡建森杨志新屠敏民
关键词:动脉血栓形成抗体介导肝素类药物血小板计数诊治体会HIT
前列地尔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继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35例,按采用的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6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19例,采用前列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6h、24h、1周及2周时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肺动脉收缩压、动脉氧分压、PT、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h、24h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周、2周,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肺动脉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PT、D-二聚体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前列地尔与低分子肝素联用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早期可有效缓解患者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后期可有效控制患者肺动脉高压,降低右心功能衰竭的发生风险。
屠敏民杨志新徐金夫
关键词:急性肺动脉栓塞前列地尔疗效低分子肝素肺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