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栋
- 作品数:29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医学院抗癌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组织间照射光动力治疗的光辐照设计被引量:3
- 1993年
- 本文提出适用于肿瘤组织间照射光动力治疗的平切光纤点阵插入照射法。该方法对光纤插入点的布局、密度和插入深度,以及每一点的输出光功率和光辐照时间,作了优化设计,以达到在最短的治疗时间里,把预定杀伤区无遗漏地覆盖在光动力杀伤空间中这一目的。
- 杨栋
- 关键词:肿瘤光动力疗法激光疗法
- 红光结合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疗法治疗微静脉畸形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鸡冠动物模型了解红光结合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ether,HMME)在光动力疗法治疗微静脉畸形中的治疗效果和适宜治疗参数。方法:48只鸡随机分组,处理组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HMME后,半导体激光(红光)或氩离子泵浦染料激光不同能量密度分组照射,照射后肉眼和光镜下观察比较组织损伤程度并测量损伤深度。结果:红光结合HMME照射能引起鸡冠颜色变白、血管数量减少等形态学改变。HMME10mg/kg、15mg/kg剂量组中,在相同功率密度时,红光高能量密度照射组(240J/cm2)所造成损伤深度(分别为1.2225±0.8457mm,2.2800±1.3665mm)均显著大于氩离子泵浦染料激光不同能量密度的各照射组(P<0.05)。适宜治疗参数为HMME剂量10mg/kg,红光能量密度120-240J/cm2。结论:红光结合HMME光动力疗法有可能对增厚或结节型微静脉畸形实现更佳的治疗效果。
- 黄雪蕾林李嵩杨栋
-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微静脉畸形光敏剂
- 光辐照诊断恶性肿瘤的研究
- 王凯华杨栋
- 该研究建立起一个可用于临床癌诊断的激光荧光光谱快速检测系统,该系统用一束对人体没有损害的微弱激光,去照射可疑病变的表面或适配内窥镜对内腔病变进行灵敏的无创伤性检查。该研究首次提出肿瘤荧光谱特征的IS/I分析法,并应用于检...
- 关键词:
- 关键词:肿瘤激光诊断荧光特性
- 光动力疗法治疗微静脉畸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7年
- 黄雪蕾林李嵩杨栋
- 关键词:微静脉畸形光动力疗法葡萄酒色斑硬化剂注射鲜红斑痣
- 光动力学方法(PDT)治疗多形性腺瘤恶变一例报告
- 1995年
- 多形性腺瘤恶变采用PDT治疗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1988年治愈一例,存活至今已7年未复发。患者张××,女,30岁,1985年右上唇颊沟长一肿物,在某地区医院手术切除三次复发。1987年7月21日我科收住院。入院检查:全身情况营养较差,消瘦、肝功GPT...
- 曹庆清高月明刘燕妮王凯华杨栋曾超英
-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恶变PDT
- 激光自体荧光法诊断口腔肿瘤的适用性探讨
- 杨栋曾超英
- 关键词:口腔肿瘤激光荧光光谱术光谱分析
- 光动力作用对活体肝组织损伤研究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研究光动力作用对活体肝组织的损伤 ,探讨光动力治疗肝癌的可行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动物实验 :将小鼠分成光动力疗法 (PDT)组、单血卟啉衍生物 (HpD)组、激光组和空白对照组。光敏药物选用血卟啉衍生物 ,给药量每公斤体重 10mg ,药物用 1ml生理盐水稀释 ,于实验前 48h将药物注射入PDT组和HpD组小鼠腹腔内 ,避光饲养。将PDT组和激光组小鼠固定于实验板上。麻醉后 ,剖腹暴露右肝前叶 ,激光直接投照于肝脏表面 ,光斑直径 5mm ,照射 2min。激光器为氩离子泵浦染料激光器系统 ,光波长 6 30nm ,输出功率 10 0mW ,每一照射区能量累积约 6 0J ,照光后关腹 ,回笼饲养观察。于照光后 1、2 4、72、12 0h处死各组小鼠 ,剖腹取肝组织置于 4%福尔马林液中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临床治疗 :经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 ,于治疗前 48h做皮肤划痕试验 ,阴性者按每公斤体重 5mg静脉给药。治疗时 ,在B超引导下 ,用 18G肝穿针经皮穿刺 ,将石英光纤导入肝肿瘤内。激光波长 6 30nm ,输出功率 35 0mW ,每一照射点能量累积2 2 0J。治疗 1个月后行二期切除术。标本用 4%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动物实验光镜观察结果显示 :PDT组于照光后 2
- 曾超英黄萍杨栋杨善民陈福
- 关键词:肝脏光动力学疗法肝癌
- 光动力治疗肝癌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30
- 2000年
- 目的 分析光动力治疗肝癌的临床表现和远期疗效 ,探讨疗效影响因素和治疗适应证 ,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肝癌患者 70例 ,其中小肝癌 2例 ,大肝癌 6 8例。均经B超、CT定位 ,甲胎蛋白 (AFP)定量 ,病理组织学确诊。治疗前 48h ,患者行血卟啉衍生物 (HpD)皮试 ,阴性者按每公斤体重 5mg静脉给药。治疗时 ,在B超引导下 ,用 18G肝穿针经皮穿刺将石英光纤引导入肝肿瘤内进行光辐照。激光器为氩离子激光泵浦染料激光器系统 ,激光波长 6 30nm ,光纤末端为 1cm长柱状弥散头 ,输出功率 30 0~ 35 0mW ,每一照射点能量累积约 2 2 0J,肿瘤内实行多点照射。治疗后 1周 ,检查血常规、肝功能、AFP及B超 ,一个月后 ,行肝穿活检。多次治疗间歇时间为 1个月。结果 70例肝癌行 170次治疗 ,其中接受 1次治疗 30例 ,多次治疗 40例。 1次治疗组 1年生存率 10 % ,无生存 2年者 ;2次治疗组 1年生存率 5 0 % ,2年以上生存率 8% ;3次以上治疗组 1年生存率 82 % ,2年生存率 5 0 % ,3年生存率 32 % ,其中 3例存活5年以上。全组只有 18%的患者出现治疗后短期内一过性ALT、AST轻度升高 (<5 0U)和TBIL轻度升高 ,余未见明显异常。随访患者 1~ 5年 ,未见肝功能远期受损。病人接受治疗后 ,只有 17%出现低热 3~ 4天 ,30
- 曾超英杨栋黄萍张惠娟陈骥吕国荣
- 关键词:肝癌血卟啉衍生物光动力学疗法
- 血管舒缩性鼻炎的氩激光治疗
- 张立中杨栋
- 关键词:离子激光器过敏性鼻炎氩离子激光器疗效
- 氩离子激光激发自体荧光诊断人体表恶性肿瘤的研究被引量:4
- 1994年
- 本文以氩离子激光为激发光源,以光学多道分析仪(OMAⅢ)为光谱分析手段研究恶性肿瘤的激光荧光谱特征。研究中,不给患者任何药物,直接检测病变组织的内源性卟啉荧光,并以这种荧光谱作为特征谱,诊断良恶性疾病。经对203例口腔颌面部、皮肤的良恶性病变和600例正常组织荧光谱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中有特征荧光表达的占86%(60/70),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性病变中有特征荧光表达的占97%(29/30),而14种良性病变(103例)和600例正常精膜、正常皮肤均未见特征荧光。随访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性病变患者,发现2例癌变均为特征荧光阳性者。病例检测中,可以清楚地定位2mm直径的微小癌灶。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对提高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是很有意义的。
- 曾超英杨栋曹庆清
- 关键词:氩离子激光肿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