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永录

作品数:88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4篇氨酸
  • 32篇精氨酸
  • 29篇精氨酸加压素
  • 29篇加压素
  • 18篇体温
  • 9篇体温调节
  • 8篇脂肪
  • 8篇放电活动
  • 7篇毒死蜱
  • 7篇杀虫
  • 7篇杀虫剂
  • 7篇神经元
  • 7篇棕色脂肪
  • 7篇阻断剂
  • 6篇丁胺
  • 6篇乙醇
  • 6篇有机磷
  • 6篇有机磷杀虫剂
  • 6篇神经元放电
  • 6篇受体阻断剂

机构

  • 78篇成都医学院
  • 5篇解放军兰州医...
  • 4篇兰州医学院
  • 3篇兰州大学
  • 3篇兰州军区兰州...
  • 2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兰州医学院第...
  • 2篇解放军第一医...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陇东学院

作者

  • 88篇杨永录
  • 19篇卜舒
  • 17篇沈字玲
  • 17篇胥建辉
  • 15篇唐瑜
  • 14篇王念
  • 14篇孟立
  • 13篇赖雁
  • 11篇罗蓉
  • 7篇陈冰
  • 7篇孙兵
  • 7篇李博萍
  • 7篇黄涛
  • 5篇张洁
  • 4篇李晓明
  • 4篇韩琴
  • 3篇李欣
  • 3篇任佳
  • 3篇杨镇
  • 3篇何彦芳

传媒

  • 19篇成都医学院学...
  • 15篇医学研究杂志
  • 9篇中国病理生理...
  • 8篇中国应用生理...
  • 4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四川省生理科...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中国生理学会...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解放军医学高...
  • 1篇中国老年健康...
  • 1篇国际比较生理...
  • 1篇中国生理学会...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6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氨酸加压素翻转脂多糖引起大鼠发热及其对痛觉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外周给精氨酸加压素(AVP)对脂多糖(LPS)引起的大鼠发热和痛觉过敏的影响,以及与血清中IL-1β和PGE_2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23℃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12 h。用无线遥测系统连续测量大鼠体核温度(Tc)、棕色脂肪温度(T_(BAT))和活动。10:00或11:30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LPS(50μg/kg)、AVP(10μg/kg)或V1a受体阻断剂(30μg/kg)。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和PGE_2的含量。用足底痛觉测试仪(Hargreaves test)测试大鼠热痛缩爪潜伏期的变化。结果:(1)腹腔注射LPS引起大鼠双相发热过程伴有痛觉过敏现象。(2)AVP能够翻转LPS引起的Tc和T_(BAT)升高反应,降低发热引起的痛觉敏感性。(3)外周给V1a受体阻断剂能提高LPS引起的发热反应,但不影响发热引起的痛觉敏感性变化。(4)AVP能抑制LPS引起的发热大鼠血液中IL-1β和PGE_2水平升高。结论:(1)外周给予AVP可通过抑制棕色脂肪产热以及降低血液中IL-1β和PGE_2的浓度而翻转LPS发热反应并降低发热伴随的痛觉敏感性升高现象。(2)内源性AVP也有限制LPS发热的作用,但可能不影响发热引起的痛觉阈值降低现象。
李博萍孟立罗蓉胥建辉杨永录
关键词:精氨酸加压素发热脂多糖痛觉过敏
皮肤温觉转导与传入机制被引量:3
2012年
机体通过温度感受器感知内外环境温度的变化。人和哺乳类皮肤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分别感受热刺激和冷刺激,通常能辨别的温度范围大约是-10~60℃。皮肤温度感觉不仅为维持体温在最佳恒定状态提供调节性输入信号,而且还可以感知潜在的损伤性温度刺激对机体的损伤,其传入信号参与触觉进行分辨不同物体和材料的温度,如金属与木头的性质和温度的分辨。
杨永录汪诚
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在昼光期大鼠紧张性体温调节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昼光期大鼠紧张性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12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棕色脂肪(BAT)温度。上午10:00给大鼠腹腔注射AVP(10μg/kg)或精氨酸加压素V1a(AVP V1a)受体阻断剂(30μg/kg)。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昼光期和暗光期大鼠血浆中AVP浓度。给AVP 60 min后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浓度变化。给予AVP后间隔10 min记录大鼠的理毛活动。结果:(1)在昼光期中AVP V1a受体阻断剂能够升高Tc和BAT温度。(2)在昼光中Tc和BAT温度处于低温期时,血浆中AVP水平则明显提高。(3)腹腔注射AVP引起Tc快速降低时,伴有BAT温度明显降低和大鼠的理毛行为明显增加。(4)AVP可以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与甘油浓度,提高血清甘油三酯的浓度。结论:(1)内源性AVP通过AVP V1a受体参与昼光期大鼠紧张性体温调节过程,因为在昼光期中不仅血浆AVP浓度明显高于暗光期,而且AVP V1a受体阻断剂也能明显升高Tc和BAT温度。(2)AVP能降低BAT温度、血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浓度,提高理毛活动,证明AVP引起低温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分解、降低BAT产热和提高散热反应有关。
杨永录赖雁唐瑜孟立林友胜
关键词:精氨酸加压素脂代谢
胍丁胺对阿尔茨海默病引起大鼠低温反应的改善作用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的低温反应以及胍丁胺(AGM)对其引起体温变化的改善作用。方法:(1)实验用SPF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链脲菌素(STZ)建立AD模型。(2)用无线遥控测温技术连续测量大鼠体核温度(Tc...
杨永录熊资胥建辉刘畅卜舒罗蓉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能量代谢交感神经甲状腺激素胍丁胺
一种温度梯度仪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度梯度仪,包括金属圆筒,端盖,门盖,自动控温制冷水循环器,以及自动控温制热水循环器,在端盖的近端缠绕有管路并连接自动控温制热水循环器,在门盖的近端缠绕有管路并连接自动控温制冷水循环器;所述金属圆筒内部...
杨永录赖雁冯军
文献传递
老年人体温调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体温恒定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健康老年男性和女性的体核温度较健康青年男性和女性低0.4℃,虽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生理学上对机体没有影响。老年人暴露于冷环境或热环境中均会引起低温或体温过高,也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风险,
杨永录卜舒陈冰
关键词:衰老体温温度敏感性产热
胆碱能阻滞剂对毒死蜱引起大鼠体温改变的影响与尾部散热变化的关系
2007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中枢和外周胆碱能阻滞剂对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CHP)引起的低温效应和延迟发热反应的影响与尾部散热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连续记录25℃环境中大鼠的体核温度,用数字体温计测量尾部皮肤温度,每次间隔1h。在CHP(25mg/kg)引起大鼠低温期和延迟性发热期,分别给外周胆碱能阻滞剂甲基东莨菪碱(1mg/kg)和中枢胆碱能阻滞剂东莨菪碱(1mg/kg)。结果①毒死蜱导致体温快速降低时,伴有尾部散热反应明显增加。东莨菪碱可以阻滞CHP的降温作用和血管舒张效应,但甲基东莨菪碱对其无明显影响。②甲基东莨菪碱可阻滞CHP引起的延迟发热反应,而东莨菪碱可轻度提高其发热反应。结论CHP引起的低温和血管舒张反应主要是通过中枢胆碱能通路所致,而发热反应主要是通过外周胆碱能通路所引起。实验对人暴露在有机磷杀虫剂中出现的持续发热现象和使用阿托品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对其发热的治疗用外周胆碱能阻滞剂甲基东莨菪碱可能疗效更好。
赖雁杨永录黄涛韩琴任佳
关键词:有机磷杀虫剂
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在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和雌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动物活动的昼夜节律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AVP的浓度。结果 (1)当大鼠在昼光期中体核温度明显降低时,血浆中的AVP水平明显提高,但雄性大鼠血浆中的AVP浓度高于雌性;(2)在昼光期中V1a受体阻断剂能够升高体核温度,而且雄性大鼠的体温升高反应大于雌性。结论实验结果证明:(1)内源性AVP通过V1a受体参与大鼠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过程;(2)内源性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有性别差异。
杨永录沈字玲王念唐瑜呼海燕孟立
关键词:体温精氨酸加压素昼夜节律性别差异
不同环境温度对毒死蜱引起大鼠体温与血压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本研究观察不同环境温度(Ta)对正常大鼠体温、血压、心率和活动的影响以及对毒死蜱引起这些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用无线遥测技术同步记录体核温度、血压、心率和活动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 (1)将大鼠置于16℃环境温度中,其在昼光期和暗光期中的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25℃环境中的大鼠;而30℃环境温度能使大鼠体核温度明显升高。(2)在25℃环境温度中,给大鼠口饲毒死蜱能引起体核温度快速降低和血压升高反应。(3)在25℃和30℃环境中,毒死蜱能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轻度升高,而16℃环境对其无影响。结论实验表明:(1)冷环境能引起血压升高,而热环境可导致体温过高。(2)毒死蜱能使中性环境温度和热环境中大鼠血压升高,而冷环境对其无明显影响。
杨永录王念孟立林友胜唐瑜
关键词:体温血压毒死蜱
去除颈动脉窦对外周给AVP引起大鼠低温反应以及支配BAT交感神经放电变化的影响
目的:压力感受器兴奋能引起皮肤交感缩血管神经的紧张性增加,通过改变大鼠尾部血流量而调节机体散热过程。为此,我们观察了去除颈动脉窦对精氨酸加压素(AVP)引起大鼠低温反应和支配棕色脂肪(BAT)交感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旨在...
卜舒陈冰杨永录胥建辉刘畅
关键词:精氨酸加压素颈动脉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