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栓
  • 2篇血栓性
  • 2篇血栓性微血管...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病
  • 1篇血尿
  • 1篇血栓性血小板...
  • 1篇血栓性血小板...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性...
  • 1篇颜面
  • 1篇颜面部
  • 1篇源头
  • 1篇诊治
  • 1篇诊治研究
  • 1篇溶血
  • 1篇溶血尿毒症综...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医学会

作者

  • 3篇林宛兵
  • 3篇陈楠
  • 1篇任红
  • 1篇潘晓霞
  • 1篇沈平雁
  • 1篇张文
  • 1篇陈晓农
  • 1篇李晓

传媒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家庭用药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血栓性微血管病发病机制及分类新认识被引量:8
2011年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分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HUS又分感染后HUS和非典型HUS,现认为HUS发病主要与补体旁路途径的过度激活相关。
林宛兵陈楠
关键词:血栓性微血管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水肿——源头是心还是肾
2011年
肾源性水肿 肾源性的水肿一般可分为肾病性水肿和肾炎性水肿两类。特点以晨起最为明显。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颜面部、足踝部。严重时可累及下肢及全身。所以如晨起出现颜面部水肿等,应首先怀疑肾源性水肿。
林宛兵陈楠
关键词:源头肾病性水肿面部水肿颜面部足踝部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临床、实验室及诊治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11年6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确诊的46例TMA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46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均完整,男∶女为1∶2.29;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为(33.24±14.48)岁。根据有无明确病因,分为特发性TMA(12例)及继发性TMA(34例)。继发性TMA患者中,免疫相关性疾病16例(34.8%,系统性红斑狼疮15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例),妊娠相关性疾病6例(13.0%),恶性小动脉型肾硬化5例(10.9%),血管炎3例(6.5%),其他4例(8.7%)。肾脏为TMA最常见的受累器官,42例(91.3%)患者有肾脏表现,其中38例为肾功能受损,以急性肾损伤多见[67.4%(31/46)];另有63.0%(29/46)和41.3%(19/46)的患者出现发热和神经系统症状。23例患者予以血浆置换(PE)治疗,中位治疗次数为4次。首次发病治疗后,完全缓解25例(54.3%),部分缓解14例(30.4%),治疗无效7例(15.2%);完全或部分缓解后的患者中,有7例患者复发,特发性TMA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继发性TMA患者(P<0.05)。本组死亡10例,其中经治疗30d内死亡4例(8.7%),5年内死亡6例(13.0%)。影响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中,血小板计数<30×109/L、乳酸脱氢酶水平>1000U/L的患者30d内死亡危险度增加,特发性TMA、有神经系统受累使疾病复发危险度增加。结论本组TMA以继发性为主,其中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为多见。初次诊断时患者病情多较严重,肾脏为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早期诊断、及时行PE等联合治疗是改善TMA患者预后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林宛兵张文沈平雁潘晓霞陈晓农任红李晓陈楠
关键词:血栓性微血管病诊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