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199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影响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负担的作用方向和强度,并预测2050年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慢病负担。方法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将1990—2019年中国人群疾病别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早死损失寿命年(YLLs)、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的差距归因于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规模和所有其他原因的贡献,使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至2050年慢病产生的DALYs。结果中国慢病导致的DALYs在1990—2019年期间增加了746.0万人年,其中年龄结构的贡献为186.0%(95%UIs:178.4%~193.6%),人口规模为77.0%(95%UIs:69.5%~80.8%),其他所有原因为-163.0%(95%UIs:-163.1%~-159.3%)。DALYs由252.7万人年的YLLs和493.4万人年的YLDs构成,其中年龄结构对YLLs和YLDs的贡献分别为414.6%(95%UIs:396.2%~432.5%)、69.1%(95%UIs:66.7%~71.4%)。2019—2050年期间,年龄结构变化使DALYs增加的慢病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神经失调、感觉器官疾病、糖尿病和肾脏病、肌肉骨骼疾病、消化道疾病、精神障碍、皮肤和皮下疾病。结论1990—2019年,除皮肤和皮下疾病外,其他类别慢病的归因负担均有上升,且以归因伤残负担为主。至2050年,多数慢病归因于人口老龄化的慢病负担可能持续升高。
- 席俊彦张艳霞林晓林晓
-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疾病负担
- 广州市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宏观影响因素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索广州市宏观因素与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广州市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测算2011—2020年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引入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提取宏观因素的主要信息,构建混合效应模型估计宏观因素对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作用方向和强度。结果2011年广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为24.3岁(95%CI:24.2~24.4岁),2020年为25.4岁(95%CI:25.3~25.5岁),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0.6%(95%CI:0.4%~0.7%)。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主成分1(经济密度、户籍密度、每千人病床数、每千人执业医师数)和主成分2(净迁移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份和主成分3(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的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市宏观因素对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存在健康效应,需要在制定公共政策时予以充分考虑,助力推进健康老龄化。
- 席俊彦林晓林晓梁伯衡顾菁
-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 东莞市镇际关系协调研究
- 自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以来,东莞形成了独特的“不设区、不辖县”的地级市行政区划管理模式,即东莞以地级市的身份直接管辖位于市区的4条街道和28个建制镇。如果说,东莞1988年升级为地级市后不增加县级编制的行政区划管理...
- 林晓
- 文献传递
-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员离职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COVID-19疫情防控人员离职倾向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为提高防疫队伍的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在线问卷对广东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参与过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查,通过层次回归分析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及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结果本研究共调查2168名疫情防控人员,632人(29.15%)有离职倾向。高级职称、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有编制、每日睡眠时间≥6 h、工作满意度和领导/同事/亲戚支持对疫情防控人员的离职倾向存在负向作用,而工作通宵和休息日加班对离职倾向具有促进作用。交互作用项“工作满意度×家人支持”在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之间存在负向调节效应。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广东省疫情防控人员的离职倾向较高,完善疫情防控工作的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为防疫人员提供更多支持可降低其离职倾向。
- 方莹莹杜志成林晓林晓顾菁
- 关键词:离职倾向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