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炎生

作品数:17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营养血管
  • 5篇皮瓣
  • 5篇皮神经
  • 4篇筋膜
  • 4篇筋膜皮瓣
  • 3篇断层解剖
  • 3篇营养血管筋膜...
  • 3篇神经营养
  • 3篇神经营养血管
  • 3篇皮神经营养血...
  • 3篇解剖学
  • 3篇CT
  • 2篇动脉
  • 2篇前臂
  • 1篇带血管
  • 1篇带腓肠神经
  • 1篇蒂皮瓣
  • 1篇动脉分叉
  • 1篇血管蒂
  • 1篇腰椎

机构

  • 14篇广东医学院
  • 3篇广东医学院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45...
  • 2篇湛江医学院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 1篇华侨中学

作者

  • 17篇林炎生
  • 7篇廖进民
  • 5篇黄群武
  • 5篇吕端远
  • 4篇欧伟
  • 4篇陆卓琼
  • 4篇王绥江
  • 4篇谢华
  • 3篇韩景茹
  • 3篇罗少军
  • 3篇钟桂午
  • 3篇钱学华
  • 3篇魏建华
  • 3篇周庭永
  • 3篇吕发金
  • 3篇孔禄生
  • 2篇苏开鑫
  • 2篇陈应佳
  • 1篇刘双意
  • 1篇崔晓军

传媒

  • 4篇解剖学研究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广东解剖学通...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九江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2
  • 3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32 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进 行解剖, 对腓肠神经及其 营养血管进行详细观 测。 结果  吻合型腓 肠神经占531 % ;非吻合型占469 % 。该神经的营养血管为腓肠浅动脉和穿动脉, 腓肠浅动脉于腓骨头上方(50 ±15)c m 由腘动脉发出,起始处外径为(08 ±03 ) m m ,伴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下行, 与踝关节附近的皮动脉进行吻合;穿动脉则来源于胫后动脉肌皮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皮支, 其外径分别为(08 ±04) m m 和(08 ±03) m m 。这些皮动脉除与腓肠浅动脉构成链式吻合外,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形成广泛的筋膜皮血管网。 结论 可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动脉为蒂设计筋膜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中下部。
林炎生廖进民魏建华陈海芳陈应佳彭智刘双意孔禄生
关键词:腓肠神经皮瓣
以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为膝后区带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膝后区的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详细观测。结果:股后皮神经在窝上角处的横径为1.7±0.6mm,在该区的干长为16.1±2.3cm。营养动脉平均2.3(1~3)条,外径为0.8±0.3mm,分别来源于穿动脉的肌皮支(占49.3%)和动脉的筋膜皮支(占50.7%)。静脉回流有营养动脉的伴行静脉和浅静脉,外径分别为1.1±0.5mm和2.1±1.9mm。结论:该区的神经血管恒定,可制成带感觉的转位筋膜皮瓣,用以修复膝关节附近的软组织缺损。
林炎生廖进民魏建华魏建华罗少军陆卓琼欧阳向华
关键词:股后皮神经血管蒂皮瓣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移植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的作用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后补阳还五汤是否有促进移植间充质干细胞(MSC)转分化为神经元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以自制改良Allen装置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不治疗)、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加MSC组各10只。补阳还五汤组大鼠造模后当天即开始每天一次中药灌胃(3g/kg);补阳还五汤加MSCs组大鼠造模后随即移植MSC,细胞浓度1×106/mL,每鼠4.5!L,注入大鼠蛛网膜下隙,注射速度1!L/min,并开始每天一次中药灌胃,剂量3g/kg。4周后观察脊髓结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脊髓组织结构明显改善,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有所增加;补阳还五汤加MSC组结构最佳,并且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最多。结论由此推测补阳还五汤可能有促进移植MSC转分化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作用。
蔡雪彦谢华崔晓军黄志伟纳青青苏开鑫林炎生
关键词:脊髓损伤间充质干细胞补阳还五汤
带臂外侧上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4
1997年
目的:为带臂外侧上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2例经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对臂外侧上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等进行了较详细的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臂外侧上皮神经在均由腑神经发出,起点横径为1.5±0.4mm,在三角肌深方斜向外下3.6±1.1cm从该肌后缘中1/3浅出肌间隔,分为上支和下支,分布于三角肌后部、外侧部和臂外侧上部.该神经的营养血管起源于旋肱后动脉,起点外径为0.9±0.4mm;其行程、分支和分布均同在神经,供血范因为14.8×9.8cm^2,并与周围的皮动脉存在丰富吻合.结论:带臂外侧上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 瓣可视受区需要设计成游离瓣或旋转瓣,用于修复邻近部位、手或颌面部缺损.
廖进民王绥江林炎生吕端远陆卓琼孔禄生欧阳向华
关键词:营养血管筋膜皮瓣
股骨骨髓腔的应用解剖
1993年
本文测量了30块成人股骨的长度,骨髓腔长度及内径。骨髓腔的长度为28.86±2.79cm,其最狭窄部位在股骨中段,最小径为9.86±1.20mm。股骨长度与骨髓腔长度明显相关(P(0.001),回归方程为Y=-4.0543+0.8516X,为骨外科髓内钉术提供应用解剖学数据。
谢华林炎生扈维瑶陆卓琼
关键词:股骨骨髓腔
以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臂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为带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来自尺侧上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肱动脉肌间隔皮支和尺侧下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0mm、0.6mm和0.7 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 1.5 cm、1. 1cm和 1.2 cm。其神经支在神经束间或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结论:以臂内侧度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形成臂内侧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廖进民王绥江黄群武钟桂午林炎生欧伟
关键词: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
以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的前臂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为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 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 ,观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 前臂内侧皮神经近侧的血供来源于尺侧返动脉混合肌皮支 ,起始处外径为 0 .8mm ,穿出深筋膜前长度为 1.1cm ;中部主要来自尺动脉近中段和远中段的粗大皮支 ,起始处外径均为 0 .7mm ,穿出深筋膜前长度均为 1.0cm ;远侧有尺动脉腕上皮支 ,起始处外径为 0 .9mm ,穿出深筋膜前长度均为 1.0cm ;远侧有尺动脉腕上皮支 ,起始处外径为 0 .9mm ,穿出深筋膜前长为 2 .6cm。其神经旁血管网与神经皮穿支及神经内血管广泛吻合组成了皮神经血管轴。结论 可设计成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筋膜上瓣 ,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廖进民王绥江林炎生黄群武吕端远钟桂午罗少军欧伟
关键词:前臂内侧皮神经皮神经营养血管
吻合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血管筋膜皮瓣的解剖与临床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为带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为尺侧上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肱动脉肌间隔皮支和尺侧下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0mm、0.6mm和0.7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5cm、1.1cm和1.2cm。其神经支在神经束间或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结论:可设计成带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廖进民王绥江黄群武钟桂午林炎生欧伟
关键词:皮神经解剖学
棘胸蛙(RanaspinosaDavid)的生态观察及人工饲养的初步调查被引量:3
1998年
通过1986年5~10月间对粤北山区棘胸蛙的生活环境、食性、寄生虫和当地人工饲养棘胸蛙等的初步调查.发现棘胸蛙适应生活在气温205~250℃,水温195~225℃,相对湿度在83%以上的山间小溪中,山溪的海拔高度在300~760m之间,水质偏酸性(pH40~60).棘胸蛙以昆虫为主食,兼食蚯蚓等其他小动物.棘胸蛙的消化道和体表均发现寄生虫.
李少杰林炎生
关键词:棘胸蛙生态食性人工饲养
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在前臂的吻合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4年
在59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在前臂的吻合及分布。正中神经或骨间前神经与尺神经吻合的出现率为33.9%,它们发出吻合支的部位分别是内、外上髁连线远侧平均27mm和98mm处,吻合支平均长76mm;骨间前神经和尺神经发出支配指深屈肌肌支的部位分别在内、外上髁连线远侧平均84mm和35mm处,分别支配第二、三、四、五指深屈肌和第五、四、三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或指深屈肌的副头有40例。用组织学方法,另观测了3例新鲜标本的吻合支,它为混合性纤维,运动纤维平均有247根(220~263)。
林炎生
关键词:吻合支正中神经尺神经解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