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贤凡

作品数:32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乙型
  • 15篇肝炎
  • 14篇乙型肝炎
  • 13篇基因
  • 12篇细胞
  • 8篇多态
  • 8篇多态性
  • 8篇树突
  • 8篇树突状
  • 8篇树突状细胞
  • 8篇基因多态性
  • 8篇HBV感染
  • 7篇HBEAG
  • 7篇病毒
  • 6篇乙肝
  • 6篇通路
  • 6篇小鼠
  • 6篇慢性
  • 6篇肝病
  • 6篇IFN-Γ

机构

  • 16篇温州医学院附...
  • 15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市人民医...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台州市立医院

作者

  • 32篇林贤凡
  • 28篇吴金明
  • 18篇黄智铭
  • 15篇陈瑾
  • 14篇孙慧
  • 13篇吴建胜
  • 10篇金思思
  • 9篇王秀燕
  • 7篇申苏建
  • 4篇吴文治
  • 4篇汤斌斌
  • 3篇金嵘
  • 2篇林春景
  • 2篇薛海波
  • 2篇马丽丽
  • 1篇吴金明
  • 1篇孙慧
  • 1篇陈瑾
  • 1篇吴康为
  • 1篇管华琴

传媒

  • 4篇胃肠病学和肝...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温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浙江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2015浙江...
  • 1篇第二届浙江省...

年份

  • 4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酒精性肝病模型小鼠胆红素清除通路影响及结构型雄烷受体的表达研究
:研究酒精性肝病模型小鼠胆红素清除通路变化以及胆红素代谢调控因子组成型雄烷受体的表达情况. 方法:采用Lieber-DeCarli酒精饲料以及等卡热的对照饲料予小鼠自由饮食4周构建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检测总红素、直...
王秀燕郑力宇吴金明汤斌斌林贤凡金嵘黄智铭吴建胜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胆红素代谢调控
IFN-γ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结局之间的关系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IFN-γ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临床转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60例自限性HBV感染者(SR组)和118例慢性持续性HBV感染者[包括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组)36例和进展性肝病者82例(慢性乙型肝炎50例、乙肝后肝硬化32例)]的IFN-γ基因+874T→A、+2109A→G两个位点的多态性,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874T→A位点多态性中,慢性持续性感染者总AA基因型频率比SR组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等位基因A的频率,进展性肝病组均显著高于SR组(P<0.05)。②+2109A→G位点多态性中,进展性肝病组总GG基因型显著高于SR组(P<0.05),而肝硬化和慢乙肝组之间,SR和AsC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IFN-γ基因+874T→A、+2109A→G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结局之间有关,携带+874T→A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HBV感染者容易发展为慢性,A等位基因更趋向于进展性肝病,而携带+2109A→GGG基因型患者则容易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
吴金明孙慧吴康为黄智铭吴建胜陈瑾林贤凡
关键词:干扰素-Γ慢性乙型肝炎慢性HBV感染基因多态性
酒精性肝病模型小鼠胆红素清除通路影响及结构型雄烷受体的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病模型小鼠胆红素清除通路变化以及胆红素代谢调控因子组成型雄烷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Lieber-DeCarli酒精饲料以及等卡热的对照饲料予小鼠自由饮食4周构建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检测总红素、直接胆...
王秀燕郑力宇吴金明汤斌斌林贤凡金嵘黄智铭吴建胜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胆红素
文献传递
ICAM-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118例慢性持续性HBV感染患者(包括无症状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60例HBV急性自限性感染者的ICAM-1基因G241R(G/A)、K469E(A/G)两个位点的多态性,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ICAM-1 G241R(G/A)位点总GG基因型频率在HBV慢性持续性感染组高于急性自限性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P>0·05)。②ICAM-1 K469E(A/G)位点,进展性肝病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总KK基因型和总K等位基因的频率与无症状携带者组和自限性感染组相比显著增高(χ2=8·60,P<0·05;χ2=5·07,P<0.05),而在自限性感染和无症状携带者之间却无显著差异。结论携带ICAM-1 K469E KK基因型和K等位基因的患者容易进展成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可致慢性HBV感染患者病情进展。
孙慧吴金明黄智铭吴建胜陈瑾林贤凡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慢性HBV感染基因多态性
HBV S-ecdCD40L融合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HBV S-ecdCD40L融合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M-CSF、IL-4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培养第5天,以脂质体介导转染,分为pcDNA3.1-S-ecdCD40L转染组、pcDNA3.1-S转染组、pcDNA3.1转染组及PBS对照组。转染48h收集DC及上清,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0、CD86、HLA-DR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2的分泌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DNA3.1-S-ecdCD40L转染组DC表达CD80、CD86、HLA-DR水平增加,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分泌IL-12水平增高。结论 HBV S-ecdCD40L融合基因修饰能促进DC活化,增强DC功能,将CD40L胞外段基因与HBV抗原基因融合可能是增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有效方法。
林贤凡吴金明林春景金思思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CD40配体树突状细胞
酒精性和乙肝肝硬化患者微量元素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酒精性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微量元素变化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2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和32例乙肝肝硬化(HLC)患者的血微量元素及γ-GT及AST/ALT水平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C患者血铜含量、γ-GT及AST/ALT高于HLC,血锌低于H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铜、锌、γ-GT及AST/ALT在两种肝硬化患者病因中鉴别出酒精性肝硬化的AUC均大于0.5,有诊断意义,其中铜的AUC最大,高于传统的诊断指标γ-GT和AST/ALT,但锌的诊断意义不如γ-GT和AST/ALT。结论血铜、血锌水平在酒精性硬化和乙肝肝硬化患者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金思思管华琴林贤凡
关键词:肝硬化酒精性乙肝微量元素
HBeAg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HBe Ag对LPS诱导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经CD11c磁珠分选纯化后将D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HBe Ag+LPS刺激组。流式检测DC表型变化,混合淋巴反应(MLR)检测DC促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2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38磷酸化水平,并设置SB203580组为阳性对照探讨细胞IL-12分泌的可能调节机制。结果 LPS刺激未成熟DC引起细胞表面MHC-Ⅱ、CD86表达升高,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IL-12分泌量增高。HBe Ag可抑制LPS促进DC表面MHC-Ⅱ、CD86表达升高和促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的作用。LPS刺激DC可引起p38磷酸化水平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HBe Ag或SB203580预处理细胞再予LPS刺激,磷酸化p38表达和IL-12分泌较单纯LPS刺激组明显下降。结论 HBe Ag对LPS引起的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HBe Ag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下调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IL-12的产生。
蓝松松吴乐灿吴金明林贤凡吴文治王秀燕黄智铭吴建胜
关键词:脂多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白细胞介素-12
HBeAg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下调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IL-12的分泌水平
目的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在HBe Ag抑制脂多糖(LPS))刺激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分泌IL-12中的作用。方法体外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成未成熟DC,用CD11c免疫磁珠分选纯化后,台盼蓝染色...
吴金明蓝松松吴乐灿林贤凡吴文治王秀燕黄智铭吴建胜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白细胞介素-12
文献传递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60例及同时期体检的健康成人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收集患者的外周血,比较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血清HBV-DNA载量以及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以及无应答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ALT含量以及HBV-DNA载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患者各时间段Tregs比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在治疗及停药期间,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患者的Tregs比例一直在下降;治疗期间HBV-DNA转阴患者的Tregs比例逐步下降且显著低于未转阴的患者(P<0.05);治疗期间血清学转换的患者Tregs比例逐步下降且显著低于未转换的患者(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其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下降,且越早出现下降的患者其治疗后血清转阴的可能性越大。
薛海波马丽丽林贤凡吴金明
关键词:干扰素调节性T细胞
体外负载HBeAg对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HBeAg对体外活化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例患者分为HBV-1组(免疫耐受期)、HBV-2组(低或非HBV复制期),并设正常对照组,自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培养DC,经HBeAg体外负载后,分别检测各组负载前后的DC表型、DC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的刺激能力和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1)与其他两组比较,HBV-1组患者DC表面分子表达率降低、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L-12的能力较弱;(2)经HBeAg刺激后的DC表面分子表达率升高,3组间CD86、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无明显差异,HBV-1组患者DC的CD80表达率较其他两组降低(P〈005);(3)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显示,HBeAg负载的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在DC:T比例为1:5、1:10、1:20时,各组之间的刺激指数无明显差异;(4)HBeAg负载后的DC分泌IL-12水平较负载前明显增高,3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免疫耐受期乙肝患者存在DC成熟障碍和功能缺陷,HBeAg体外负载可提高DC功能,从而可能对增强免疫耐受期患者的HBeAg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作用。
陈瑾吴金明林贤凡孙慧金思思申苏建
关键词:乙型肝炎树突状细胞乙肝E抗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