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斌捷
- 作品数:92 被引量:35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21例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12例,颈后路手术冶疗6例,颈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3例。结果本组获得随访7—40个月,骨折端复位满意、愈合好,植骨融合率为100%,未出现钛板松动等现象。结论颈椎前路及后路手术均可使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严重骨折脱位的Hangman骨折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更为可靠。
- 魏海峰桂斌捷李海俊卞建陈春茂
- 关键词:HANGMAN骨折脱位前路后路
- 微创稳定系统治疗下肢长骨复杂骨折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初步评估微创稳定系统(LISS)治疗下肢长骨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LISS治疗11例下肢多段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果11例获6个月24天~18个月6天随访。骨折均于6个月~9个月6天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骨折再移位发生。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分:优9例,好1例,一般1例。结论LISS钛板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的功能恢复。为下肢长骨复杂骨折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操作程序。
- 孙和炎周健桂斌捷卜海富
- 关键词:微创稳定系统下肢骨折生物学内固定
- 一项随机对照实验:传统TKA与机器人辅助TKA的早期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 2023年
- 讨论 比较传统TKA与机器辅助TKA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这是一项随机前瞻对照实验,将我院关节外科病区38例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辅助系统手术组(RATKA组)和传统膝关节置换手术组(TKA组),每组9例。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OM)、KSS评分以及WOMAC疼痛、僵硬、功能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的术前术后情况;通过测量髋-膝-踝角(HKA)偏移程度及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关节汇聚角(JLCA)等,评价假体植入情况及下肢力线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RATKA组手术时间较传统TKA组延长(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术中创伤较小有关。术后1个月随访,术后两组内膝关节ROM、KSS 评分以及WOMAC疼痛、僵硬、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术后组间进行比较,术后KSS评分、WOMAC疼痛、僵硬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ROM、WOMAC功能和改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LDFA及M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HKA及JL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RATKA组,HKA偏移更接近理想值,纠正更为精确(p<0.05)。结论 采用机器人辅助系统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提高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假体安放位置和下肢力线的精准度,用于严重膝关节炎的治疗可获得较好早期疗效。
- 张诗逸张金陵荣根祥唐智桂斌捷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机器人辅助早期疗效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伽玛钉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对比伽玛钉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来本院骨科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共4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PFNA组患者行伽玛钉固定,关节置换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关节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伽玛钉固定临床疗效确切,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 凡福成桂斌捷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老年患者
- 国人鞋子尺寸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大小的关联研究
- 2022年
- 目的通过分析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验证国人鞋子尺寸及膝关节假体大小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中国患者121例(132膝)进行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男性34例(40膝),女性87例(92膝);年龄47~83岁,平均(66.03±7.49)岁;身高142~180 cm,平均(161.50±7.68)cm;体重46~95 kg,平均(66.64±10.16)kg;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15~33.32 kg/m^(2),平均(25.55±3.38)kg/m^(2)。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假体厂家、胫骨假体型号、股骨假体型号采集记录,3种厂家的假体纳入研究。电话询问患者鞋子尺码并记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Spearman’s秩相关性分析。结果Spearman’s秩相关性分析结果为鞋子尺码与胫骨假体前后径(anterior posterior,AP)(r=0.608,P<0.05),鞋子尺码与胫骨假体内外侧径(medial later,ML)(r=0.631,P<0.05),鞋子尺码与股骨假体AP(r=0.739,P<0.05),鞋子尺码与股骨假体ML(r=0.712,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强正相关。身高与胫骨假体AP(r=0.407,P<0.05),身高与胫骨假体ML(r=0.446,P<0.05),身高与股骨假体AP(r=0.536,P<0.05),身高与股骨假体ML(r=0.565,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中等正相关。结论国人鞋子尺码大小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大小存在正相关,此相关性可以提高骨科医生在术前规划中预估假体大小的准确性,经济有效。
- 蒋玮申才良杨昆胡孔足桂斌捷孙和炎张利锋李岩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 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结合全髋置换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19例被引量:2
- 2011年
- 背景: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治疗充满挑战性,最佳治疗方法尚未达到一致。目的:观察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效果。方法:纳入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9例,假体均为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的全髋关节。髋臼侧采用生物性假体压配固定,股骨侧采用带抗生素骨水泥假体固定。12例选取金属-聚乙烯承重界面,7例选取陶瓷-聚乙烯承重界面。置换后随访,定期摄片监测假体位置,并指导功能锻炼,记录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与结论:手术时间(110±55)min,术中出血量(510±60)mL,置换后出血量(310±40)mL。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局部红肿,脓性渗出。双下肢畸形恢复,长度相差均小于1cm。19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见假体松动征象。置换后1年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置换前(P<0.05),其中优10例,良8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7%。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有一定困难,采用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可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以及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患者关节疼痛以及活动度可得到明显改善。
- 胡孔足桂斌捷卜海富周健张先龙沈灏
- 关键词:内固定失败全髋关节置换股骨颈骨折骨水泥髋关节功能
- 闭合性股骨干骨折并发血肿内感染一例被引量:3
- 2012年
- 闭合性股骨干骨折并发血肿内感染的几率极低,Baskaran等2004年报告1例右侧闭合性股骨干骨折伴发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这种感染临床表现常与骨折重叠,局部有红、热、压痛等症状,且无明显特异性。由于发生率极低,临床上容易漏诊。我科最近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
- 章振华桂斌捷胡孔足周健
- 关键词:闭合性股骨干骨折内感染血肿并发骨髓炎患者特异性
- 大鼠脊髓损伤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α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α (MIP 1α)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 42只 ,随机分为 7组 ,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 ,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伤段脊髓MCP 1、MIP 1αmRNA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MCP 1、MIP 1αmR NA的表达 ,脊髓损伤后MCP 1、MIP 1αmRNA表达逐渐增强 ,MCP 1在伤后 2 4h达到高峰 ,MIP 1α伤后 6h达到高峰。结论 :MCP 1、MIP 1α存在于正常的脊髓组织内 ,脊髓损伤后MCP 1、MIP 1α表达迅速增强 ,提示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 ,并可能是损伤因素。
- 陈宣维贾连顺孙海燕桂斌捷陈长青
- 关键词:脊髓损伤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聚合酶链式反应
- 间歇性低剂量应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对兔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间歇性低剂量应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34)]对兔胫骨小范围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50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右侧胫骨中段造成3mm缺损,术后予石膏外固定,随机分成A、B两组。术后第2天,A组按rhPTH30μg/(kg·d)行腹部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4周;B组按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2、3、4周每组随机抽取兔4只处死取材,摄X线片,骨密度(BMD)、骨矿物含量(BMC)测试,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并且第4周行HE切片染色观察。结果A组的骨痂面积、成骨细胞含量同期均高于B组。治疗后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组BMD和BMC在术后随时间延长而增加,1、2、3、4周时A组BMD和BMC均高于B组(P<0.05,P<0.01),A组在1、2、3、4周BMP-2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间歇性低剂量应用rhPTH1-34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加速骨矿物沉积,同时诱导BMP-2表达从而加速骨折的愈合。
- 张琦卜海富桂斌捷李力
- 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多孔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观察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β-磷酸三钙制备的复合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利用溶液浇铸技术制备β-磷酸三钙/聚乳酸复合材料。将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两组,手术造成右股骨髁部直径8mm腔洞状骨缺损,实验组植入直径8mm复合材料,对照组作空白对照。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图像分析技术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及材料的降解情况。结果:影像学结果表明,实验组术后8周新生骨痂将缺损修复,术后16周骨痂塑形良好;对照组术后16周内均无骨痂形成,缺损未修复。组织学显示,实验组术后8周载体材料降解成较大的数块,有新骨形成;术后16周正常骨材料之间形成贯通的髓腔;对照组为少量纤维组织连接。术后8周和16周材料降解率分别是30.3%和52.2%。结论:以聚乳酸、β-磷酸三钙制备的骨修复材料对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 李力桂斌捷吕浩
- 关键词:修复外科手术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