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洛平

作品数:61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华文文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0篇文学
  • 17篇女性
  • 12篇作家
  • 12篇小说
  • 8篇女作家
  • 7篇文化
  • 6篇性文学
  • 6篇台湾女作家
  • 6篇女性文学
  • 5篇社会
  • 5篇台湾女性
  • 5篇客家
  • 4篇台湾客家
  • 4篇台湾女性文学
  • 4篇文坛
  • 4篇文学研究
  • 3篇底蕴
  • 3篇生命
  • 3篇诗歌
  • 3篇文化底蕴

机构

  • 57篇郑州大学
  • 6篇黄河科技学院
  • 2篇华文文学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作者

  • 58篇樊洛平

传媒

  • 5篇郑州大学学报...
  • 4篇世界华文文学...
  • 4篇华文文学
  • 3篇中州学刊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3篇职大学报
  • 2篇语文知识
  • 2篇暨南学报(哲...
  • 2篇黄河科技学院...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文艺研究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台湾研究集刊
  • 1篇焦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文学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2009年
郑州大学文学院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作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其主干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0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多年来,该课程教师潜心教学,致力于教学改革,不断探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获得历届学生好评。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该学科点教师围绕加强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展开自己的深入思考。本刊特邀该学科点部分骨干教师撰写以下笔谈文字,希望有助于中文学科教学之探索。
樊洛平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国家精品课教学改革
季季:台湾社会生活的独特透视
2004年
季季在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文坛上,是最有希望突破女性写作困境的实力派作家。一方面,她以现实参与精神,关注转型时期的台湾社会与人群,借小说笔墨演绎世态人心变迁,见证人性批判的深度。另一方面,她坚持女性本位的写作立场,以温和、迂回的抗衡方式和宽厚的母性色彩,观照台湾女性的当下生存境遇,通过人生的怀疑与疏离、生命的感念与超越、女性的互助与救赎等角度,传达了自己对女性的悲悯情怀和书写理念。季季对女性写作空间的开拓,功不可没。
樊洛平
关键词:作家社会生活人性批判
廖辉英:女性问题的文学诠释被引量:3
1999年
作为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廖辉英始终坚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诠释女性问题并探寻女性文学的方向。她所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蕴含着对男权中心话语的强烈批判和对女性成长过程的深刻反思。旧式妇女的形象,写尽了封建传统重压下世代重演的女性悲剧;“窗口女人”的形象,揭示出台湾妇女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之间角色转换的难题;事业女性的形象。
樊洛平
关键词:台湾女性文学廖辉英女性问题女性形象
谢霜天:拥抱乡土的客家情怀
2003年
谢霜天在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文坛上 ,是以独特的客家生活经验和乡土情怀抒发而自称格局。特别是她的长篇小说《梅村心曲》 ,更成为客家女性乡土生存历史的真实写照。其创作 ,不仅在族群经验发掘的意义上丰富了客家文学创作 。
樊洛平
关键词:乡土情怀
在人心的原始森林中探索——台湾女作家欧阳子小说解读被引量:9
2003年
作为20世纪60年代台湾现代派文学的代表人物,欧阳子的小说极具反叛性格和挑战精神。她的作品不是讲述常态下的婚姻爱情故事,而是以冷静、客观的心理写实方法和越轨的笔致,去描写各种非常态下的情爱困境,意在发掘人生故事背后复杂的性心理和潜意识。从这种角度剖析爱情婚姻与人性欲望的悲剧,大胆突破了文化及社会的禁忌,使欧阳子有着“心灵外科医生”的成功,也遭遇着毁誉参半的风险。
樊洛平
关键词:欧阳子
十七年工业文学形态论被引量:5
1999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可谓工业文学全面启动和初步繁荣的时期。透过这一时期工业题材创作的文本现象,可以看出17年工业文学形态的四个鲜明特征:一是从“战争———建设”互相转换的视角,来确立观察、体验和表现生活的支点,塑造出工业战线上的领导干部形象;二是从工人与农民的天然联系中,来看五六十年代工人形象的特殊构成,表现出农业中国向工业中国转变的侧影;三是受到当时社会价值标准与文学观念制约,创作多停留于生产方案之争的“车间文学”模式;四是受到作家文化素养与艺术功力的局限,创作多推崇一味摹写生活的趋实风格,缺乏强大的主体创造精神和超越时尚的力量。17年的工业文学形态、特点与弱点互见,开拓意义与时代局限并存,其中的经验教训。
樊洛平
台湾怀乡文学的女性书写——从《城南旧事》、《失去的金铃子》、《梦回青河》谈起被引量:4
2005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坛上,台湾女作家笔下的怀乡文学呈现出女性书写的特色。她们多以大量琐碎而真实的故乡日常生活题材表现,淡化了“家国神话”的构建和时代风云的宏大叙述;往往透过女性中心视角下的故乡经验,表现了传统女性在中国底层社会的生存困境与婚姻悲剧;并以强烈的自传色彩,书写出女性在乡土世界里的生命成长。这种游离于当时台湾官方论述、也有别于男性作家创作路线的女性书写,带来了台湾怀乡文学中独特的女性意识、故乡情怀和成长视角。
樊洛平
关键词:女性视野自传色彩
新世纪欧华文学中的“二战”记忆书写
2019年
作为"二战"策源地的欧洲,表现"二战"与大屠杀题材、反思战争和人性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21世纪以来,欧华作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二战"记忆书写,透过长篇小说的宏观视野表现欧洲乃至人类史上的战争灾难、生命创伤和灵魂救赎主题。作品或强调以个人记忆抵抗集体遗忘的写作,或在特定历史场景中打捞战争往事,或彰显人类面对大屠杀悲剧时的爱心拯救,或呈现"活在纳粹之后"各色人等的生命图景,发掘美好的人性、爱情及和平愿景之于战争的超越力量。这些"二战"记忆书写,成为欧华作家长篇小说创作超越的一种标志。
樊洛平
关键词:战争创伤救赎
台湾新文学重建的历史见证──关于40年代后期台湾文学问题的讨论被引量:2
2000年
樊洛平
关键词:台湾文学五四新文学运动文学历史
政治话语遮蔽下的不同女性文学境遇比较——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两岸文坛谈起被引量:2
2011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两岸女性文学境遇,无论是大陆文坛强调的"文学为政治服务",还是台湾文坛充斥的反共"战斗文艺",两岸都有过被意识形态话语遮蔽的天空。同样面对泛政治化的文艺生态环境,台湾女作家能够争取到较多的自主创作空间,呈现出文学境遇的营造力量和复杂面向;而大陆女作家则显得力不能逮,陷入单色调的女性文学境遇。两岸女性文学境遇的不同,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文艺体制、文学生产场域以及女性观念的差异。
樊洛平
关键词:政治话语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