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树臣

作品数:87 被引量:466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9篇政治法律
  • 6篇社会学
  • 5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41篇法律
  • 17篇判例
  • 15篇混合法
  • 15篇成文法
  • 14篇律文
  • 13篇法律文化
  • 12篇判例法
  • 9篇法系
  • 9篇法治
  • 9篇传统法
  • 8篇中国法
  • 8篇文化
  • 8篇国法
  • 8篇法文化
  • 6篇中国传统法
  • 6篇中国法律
  • 6篇中华法系
  • 6篇法典
  • 6篇传统法律
  • 5篇中国传统法律

机构

  • 43篇山东大学
  • 32篇北京大学
  • 9篇北京市第二中...
  • 2篇河北经贸大学
  • 2篇第29届奥林...
  • 2篇北京市政法管...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86篇武树臣
  • 3篇丁明胜
  • 2篇武建敏
  • 1篇徐友军
  • 1篇赵秀文
  • 1篇王晨光
  • 1篇龙翼飞
  • 1篇史际春
  • 1篇吴志攀
  • 1篇王利明
  • 1篇赵秉志
  • 1篇钱明星
  • 1篇姜明安
  • 1篇朱景文
  • 1篇黄京平
  • 1篇湛中乐
  • 1篇曲三强
  • 1篇马小红
  • 1篇林叶
  • 1篇潘剑峰

传媒

  • 9篇中外法学
  • 8篇河北法学
  • 7篇学习与探索
  • 5篇法学杂志
  • 5篇法学研究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3篇法学家
  • 3篇判例与研究
  • 3篇法律科学(西...
  • 2篇甘肃社会科学
  • 2篇中央政法管理...
  • 2篇北京市政法管...
  • 2篇殷都学刊
  • 2篇南京大学法律...
  • 2篇人大法律评论
  • 2篇华东政法大学...
  • 2篇法制资讯
  • 2篇学术前沿
  • 1篇当代法学
  • 1篇周易研究

年份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1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8
  • 3篇1997
  • 4篇1996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成文法的起源被引量:7
1990年
中国成文法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罪名与刑名二项合一,二是具有法典或准法典的特征,这两个特点是习惯法与成文法的分水岭。至于说“公布”,它只能说明法律实施时的方式和程序,而不能决定成文法的实质内容。我们应以中国成文法的确切概念作为判断成文法起源的标准。根据现存中国古代法其中的有关记载,作者通过分析认为,中国的成文法诞生于战国而起源于春秋。
武树臣马小红
关键词:成文法罪名刑书法律发展西周时期刑名
裁判自律引论被引量:25
1998年
裁判自律引论武树臣裁判自律引论武树臣我国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1〕各级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民事(含经济)、行政案件,依据案件的事实和有关法律作出裁判,以确定对刑事被告的处罚和民事、行政案件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凡是经过法...
武树臣
关键词:成文法判例法大陆法系
“仁”的变迁:孔子法律思想的历史逻辑被引量:2
2015年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哲学观念。"仁"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仁"源于东夷民族母哺其子、抵足而眠等风俗习惯。"仁"的基本精神是"相人耦"(人相偶)即人与人相互友爱、尊敬和合作。"相人耦"精神在殷周政治法律实践活动中有所体现。孔子把朴素的"相人耦"习俗加工成为"人己和"思想,完成了"仁"的哲理化。同时形成孔子法律思想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亲属相和的礼治思想,君民相和的德治思想,君臣相和的贤哲思想。
武树臣
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评判——兼与杨师群同志商榷被引量:8
1998年
武树臣
关键词:法家法治韩非子《法经》商君书成文法私有财产
人生的精神追求
2011年
君子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对真理的永恒追求,就是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也"。一个人如果有了"朝闻夕死"的精神,就能够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职守,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贡献一切今天是同学们的节日,也是老师们的节日。六百多名学子,在母校和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
武树臣
关键词:君子不器法律理念中国传统文化
法律涵量、法官裁量与裁判自律被引量:28
1998年
“法律涵量”与“法官裁量”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从静态来看,“法律涵量”限制着“法官裁量”,“法律涵量”越大,“法官裁量”也越大,反之亦然;从动态来看,“法官裁量”是实现“法律涵量”的载体或过程。“法律涵量”过大必然造成“法官裁量”过大,在法官综合素质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势必造成裁判不公、司法不一,出现“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甚至枉法裁判。为解决这一难题,有必要引进“裁判自律”机制,使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不仅要受法律、司法解释的制约,还要受法院制作的并经审核批准的判例的制约。这也许是在我国当今法制实际状况下,继审判方式改革、错案责任追究制之后,从深层次、从根源上推行司法改革的重大措施。
武树臣
关键词:法官素质裁量法律行为
古文字中的“仁”
2015年
甲骨文中是否存在从人从二的"仁"字,学术界尚无最后定论。但金文中的"仁"字始见于西周晚期的《夷伯夷簋器铭》,又见于春秋早期的《鲁伯俞父簋铭》,以及战国中山王墓铜器铭文和睡虎地秦墓竹简,可谓一脉相传。甲骨文中有"仁"的八个原形字:仌、夾、化、乘、尼、儿(兒)、身、申。它们反映了东夷民族"相人耦"的古老风俗,也是"仁"字问世的文化土壤。这些原形字的共同特点是双人结构。重文符号"二"的使用是"仁"字产生的技术条件。孔子关于"仁"的学说正是以殷商时代的"仁"的古老观念为起点的。
武树臣
关键词:东夷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构成及其对实践的影响被引量:3
1991年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法律实践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深深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不论在总体精神还是宏观样式上,都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烈气息。
武树臣
关键词:儒家化特殊表现形式《法经》以刑去刑
中国传统法学实践风格的理论诠释——兼及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孕育被引量:19
2013年
中国传统法学根植于法律实践中,它虽然不构建一种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但却具备明确的理论指向和思想旨趣。中国传统法学的理性基础不是科学理性,而是实践理性,因此传统法学不追求客观性的标准答案,而是探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性路径。这种特质决定了传统法学的实践风格,这种实践面向包含了善的目的性追求与法律实践智慧。中国传统法学乃是当代中国实践法治观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生成的思想文化前提。法治是一种行动,通过行动塑造法治,是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行动纲领。
武树臣武建敏
关键词:传统法学
从“阶级本位·政策法”时代到“国、民本位·混合法”时代--中国法律文化六十年
本文试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六十年的法律实践活动进行宏观而简捷的描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近三十年间,是中华民族在法律实践活动方面既有辉煌业绩又有众多教训的历史阶段。把这一时期称为“阶级本位&#...
武树臣
关键词:中国法律史法律文化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