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枫

作品数:16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叙事
  • 5篇小说
  • 3篇第一人称
  • 3篇现实主义
  • 2篇笛福
  • 2篇第一人称叙述
  • 2篇叙事学
  • 2篇现实主义小说
  • 2篇伦理
  • 2篇解构
  • 2篇解构性
  • 2篇库切小说
  • 2篇巴赫金
  • 2篇《福》
  • 2篇沉默
  • 1篇电影
  • 1篇电影叙事
  • 1篇短篇
  • 1篇短篇故事
  • 1篇对话性

机构

  • 16篇复旦大学
  • 1篇国际关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伯明翰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6篇段枫
  • 1篇卢丽安
  • 1篇许娅
  • 1篇陈星

传媒

  • 4篇复旦外国语言...
  • 3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叙事(中国版...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巴赫金与修辞叙事学——从布思对巴赫金的序言说开去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韦恩·布思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序言中的相关评价和前后变更,可以梳理巴赫金对"杂语"、"复调"、"对话"等概念的论述,澄清巴赫金对小说整体修辞研究和作者艺术构建的重视。由此结合叙事理论界对小说交流环节、特别是"隐含作者"和多维读者的相关探讨,可进一步挖掘巴赫金理论和修辞叙事学之间的相通之处,二者可以在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发展并指引我们的文学分析实践。
段枫
关键词:巴赫金修辞叙事学
如何正确理解“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进程”?——申丹教授访谈被引量:3
2021年
申丹教授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际顶级期刊《叙事》(美国)和《文体》(美国)的顾问、《语言与文学》(英国)的编委,以及欧美《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的顾问编委。近10年来,申丹教授在国内外陆续提出"隐性进程"以及由隐性进程和情节发展(显性进程)所构成的"双重叙事进程"概念,在叙事理论和文学研究界引起了巨大反响。2021年夏,申丹教授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接受了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段枫副教授的书面访谈。申丹教授对"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进程"概念进行了细致说明,介绍了这一理论在西方理论界引起的一些误解和争议,也深入剖析了造成误解和争议的根本原因。究其根本,对"隐性进程"和"双重进程"的把握,不但涉及对这一理论如何超越了长期研究传统的正确理解,也需要将这一原创性术语与其他概念进行辨析和比较。这一访谈旨在厘清"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进程"等概念,并阐明这一理论在应用于批评实践时容易遇到的问题。
段枫
关键词:访谈
《福》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被引量:8
2010年
本文针对《福》的叙述结构,对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述,对以往评论忽视的镶嵌在叙述声音中的其他声音,对星期五引人注目的沉默都进行了详细的文本探讨。旨在揭示,库切不但在小说中成功塑造了被压迫的女性主体和女性声音,借助历史话语在小说情节中的断裂揭露出传统历史书写对物质生活的选择和扭曲,也通过声音(包括沉默的声音)的层层镶嵌,使这部第一人称叙事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复调性和开放性,为此传统叙述手法注入新的活力。
段枫
关键词:《福》沉默
《等待野蛮人》的时态
2013年
本文从叙事时态这一角度切入库切的《等待野蛮人》,首先针对詹姆斯·费伦和多利特·库恩等人的论述,在理论上梳理小说中非常规的"同故事同时现在时"叙事手法,继而探讨这种手法在小说中的主题作用,并指出被大多数评论家所忽视了的、小说中偶尔出现的过去时叙述。论文将这种形式探讨与库切对历史话语的反思联系起来,重在挖掘时态的使用及转换之后的深层含义;力求论述小说通过叙述时态的巧妙运用,一方面揭示出帝国历史书写常规范式的封闭性和局限性,一方面也形象反映了主人公挑战历史书写模式的尝试和失败。
段枫
关键词:《等待野蛮人》历史书写
当代西方跨媒介叙事学研究述论被引量:11
2020年
跨媒介叙事学突破了传统叙事研究以文字叙事为主要考察对象的媒介界限,也不再狭隘地将叙事看作必须涉及叙述者和受述者的特定言语行为,呈现出特殊的颠覆性和革命性的突破意义,不但可为后经典叙事理论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提供动力,对媒体研究和文化研究等相关领域也将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分析工具。本文尝试对西方跨媒介叙事学理论所涉及的不同叙事媒介研究进行梳理,对跨媒介叙事学理论所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此呈现西方跨媒介叙事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走向和研究路径。
段枫陈星许娅李荣睿
关键词:戏剧叙事电影叙事
审讯室外的小说家被引量:3
2009年
针对罪恶及其艺术再现这一问题,库切的《罪恶问题》不但通过主人公意识中的思想争鸣引入了种种社会杂语,也在各种对立声音之间保持了平等态势。这种开放性对话结构旨在呼唤读者的积极参与和进一步探索,也体现了作者库切对相关问题未完成的思索过程。小说家如何通过小说这种特殊话语形式来面对历史丑恶,如何"用自己的方法想象暴力",同样也是库切面对南非种族隔离政治而在其小说创作的具体实践中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命题。
段枫
关键词:对话性
一个解构性的镶嵌混成:《仇敌》与笛福小说被引量:25
2004年
库切 1 984年的作品《仇敌》一向被看作是对笛福经典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重写。本文试图论证 ,《仇敌》从故事情节、叙述手法两个层面 ,对以笛福为代表的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作了一个镶嵌混成。通过这样的镶嵌混成 ,库切对此类小说的现实性提出了质疑 ,传达了他对历史、叙述。
段枫卢丽安
关键词:笛福现实主义小说叙述手法
《快乐王子》中的双重叙事运动:不同解读方式及其文本根源被引量:8
2016年
本文以申丹提出的"双重叙事运动"为理论依据,指出研究者们对王尔德《快乐王子》的种种解读呈现出较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作品中存在并列前行的童话情节和表现男同之爱的隐性进程。通过对相关故事结构、象征符号和文体特色的分析,本文讨论该隐性进程如何贯穿文本始终,且人物角色和作用又如何因此相对于情节而出现了明显变化。这双重叙事运动一主一辅、一明一暗、相互对照、相互矛盾又相互补充,联手展现出丰富的主题意义和多面的人物形象。
段枫
关键词:《快乐王子》
《仇敌》Vs.笛福:库切对笛福现实主义小说的解构性镶嵌混成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1984年的作品《仇敌》一向被看作是对笛福经典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重写.然而,在细读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小说与《摩尔·弗兰德斯》或《罗克塞娜》等其他笛福作品之间,同样存在着互文关...
段枫
关键词:笛福
文献传递
走出牢笼之后——从《耶稣的童年》看库切小说的创作轨迹被引量:1
2018年
在《耶稣的童年》中,库切通过对“乌有之邦”诺维拉的构建,探讨了人类在摆脱历史创伤之后,如何从历史的记忆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发现普世规则和善意之外的个体生命的愉悦,从而建设某种新生活这一重要问题,这标志着库切小说创作一个新阶段的到来。为了揭示这一被以往评论忽视的主题,本文挖掘了“历史”一词在《耶稣的童年》中被赋予的全新内涵,考察了库切在焦点人物西蒙的意识和其他人物声音之间形成的对话和碰撞,最后分析了大卫这一“逃生艺术家”形象,试图说明这个特立独行的孩子象征的,并非耶稣式的救世主,而是某种“挣脱锁链”的希望。
段枫
关键词:伦理生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