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倩倩

作品数:18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放射性
  • 4篇核素
  • 4篇放射性核素
  • 2篇电沉积
  • 2篇定年
  • 2篇有机碳
  • 2篇中放
  • 2篇内筒
  • 2篇能量分辨率
  • 2篇海洋环境
  • 2篇海域
  • 2篇放射源
  • 2篇峰形
  • 2篇CS
  • 2篇长江口
  • 2篇PB
  • 2篇131I
  • 1篇东海海域
  • 1篇悬浮泥沙
  • 1篇渔场

机构

  • 18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18篇毕倩倩
  • 16篇杜金洲
  • 5篇王锦龙
  • 3篇黄德坤
  • 2篇张芬芬
  • 2篇刘丹彤
  • 1篇张丹
  • 1篇张文祥
  • 1篇黄珊
  • 1篇吴梅桂
  • 1篇张耀玲
  • 1篇蔡炜颖
  • 1篇崔莹
  • 1篇徐程
  • 1篇于涛
  • 1篇赵丽君
  • 1篇周婧
  • 1篇王希龙

传媒

  • 5篇核化学与放射...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海海域210Po/210Pb的不平衡性及其示踪上层水体中颗粒有机碳输出
<正>210Po(t1/2=138 days)和210Pb(t1/2=22.3 years)具有适宜的半衰期和颗粒物活性,广泛应用于研究海洋环境中化学清除和颗粒物输送等过程。本文于2011年10月秋季调查了东海陆架表层水...
苏锴骏毕倩倩杜金洲
文献传递
一种电沉积-自沉积制备α放射源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沉积‑自沉积制备α放射源实验装置,其特点是该实验装置由设置在不锈钢底座上的特氟龙外筒和特氟龙内筒组成设有夹套的沉积槽,所述特氟龙内筒内设有筛板;所述特氟龙外筒上设有进、出水管;所述进、出水管与特氟龙...
杜金洲钟强强毕倩倩
文献传递
放射性核素210Pb在非造礁黑角珊瑚定年中的应用
<正>黑角珊瑚俗称'海柳'或'海铁树',是非造礁珊瑚的一个种属。其骨骼主要由有机质组成,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是潜在的海洋环境记录的优良载体。黑角珊瑚不似造礁滨珊瑚,其生长线特征不是明暗相间的条状带,而是以酷似年轮的同心...
张晓笛毕倩倩张芬芬杜金洲
文献传递
福岛核事故后上海气溶胶中^(131)I、^(134)Cs和^(137)Cs的来源途径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对气溶胶中典型放射性核素(^(131)I和134,^(137)Cs)的分析,可以评估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上海及全球的大气放射性本底水平造成的影响。本工作结合核事故释放过程、核素的天然衰变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获得核事故期间上海的气溶胶中^(131)I和134,^(137)Cs活度浓度及其比值的分布特征:^(131)I被检出的时间(2011-03-27)早于^(134)Cs(2011-04-06)和^(137)Cs(2011-04-08),^(131)I的活度浓度(0.01~1.20 mBq/m3)比^(134)Cs(0.01~0.58mBq/m3)和^(137)Cs(0.01~0.65mBq/m3)大2~10倍,而且在不同的时间段出现相应的多峰值现象;^(131)I/^(137)Cs活度浓度比值(1.3~10.6)在2011年4月5日之后呈递减趋势,但是^(134)Cs/^(137)Cs活度浓度比值(0.8~2.9)则一直在1.1左右波动。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放射性气团运移轨迹的分析方法,表明在核事故期间输入到上海的放射性气溶胶的途径有东北和西北两条主要迁移路径。同时通过结合国内相关城市核事故期间大气放射性监测数据,证实了东北路径在中国境内的控制地位。另外,通过总结和分析北半球大气监测数据中^(131)I/^(137)Cs和^(134)Cs/^(137)Cs活度浓度比值最大值的分布特征,验证了日本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气溶胶在北半球的传输过程。
刘丹彤王锦龙毕倩倩杜金洲
关键词:气溶胶
基于MnO_2共沉淀的海水中^(234)Th的分析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室内模拟MnO2共沉淀和直接β计数分析海水中234 Th。实验中对模拟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共沉淀滤膜选择混合膜时,实验流程空白计数率稳定在(0.50±0.04)min-1;共沉淀前若酸化,会破坏海水中U和CO23-络合作用,导致U-Th分离效果减弱;共沉淀时最佳pH=10.0;海水中添加碳酸盐能明显降低海水中U的共沉淀效率;增大沉淀剂的用量,会一定程度改善U-Th的分离效果,每升海水中加入1.2mgKMnO4和3.0mg MnCl2.4H2O时最佳。本实验方法已经将模拟条件的结论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到东海天然海水中234 Th的分析,该方法的全程回收率为(36.0±5.2)%(n=3)。
毕倩倩杜金洲黄德坤张耀玲
福岛核事故后2011-2012年舟山渔场生物样品中^(137)Cs的分布及剂量评估被引量:1
2023年
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核事故至今已有10余年,日本政府于近期决定将事故产生的核废水排入海洋,而海洋鱼类可以吸收和积累人工放射性核素而成为人工放射性物质的携带者与传播者,因此,对海洋鱼类中人工核素包括137Cs的监测就十分重要。为了解福岛核泄漏发生以及日后核废水稀释排入海洋后137Cs在中国东海的污染影响情况,于2011-2012年在东海舟山渔场海域采集了包括鲳属(Pampus)、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带鱼(Trichiurushaumela)、鮟鱇科(Lophiiformes)、红娘鱼属(Lepidotrigla)、舌鳎属(Cynoglossus)、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内的海洋生物样品,利用高纯锗伽马能谱仪对137Cs进行分析。发现137Cs的质量活度为<0.11-1.2 Bq·kg^(-1),略低于美国西海岸和北太平洋渔场(6-36 Bq·kg^(-1)),明显低于福岛附近海域(5-1200 Bq·kg^(-1))。137Cs在研究区域生物样品中的生物浓缩系数为(2.7-20)×10^(2) L·kg^(-1),是仅次于福岛排污废水中14C的生物浓缩系数(~104 L·kg^(-1))。居民食用中国东海的海产品带来的辐射剂量为0.039-0.45μSv·a-1,明显小于美国西海岸、北太平洋渔场和福岛附近海域。研究表明,137Cs在鱼类中生物浓缩系数较高,因此,需要加强海洋中不同种群的鱼类中人工核素(包括137Cs)含量的监测,以评估日本排放核废水对海洋环境、生物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该研究是福岛核事故刚发生后对中国近海渔场海洋生物体内137Cs剂量水平的一次调查,为今后调查福岛核事故以及核废水排放的人工放射性物质对中国近海渔场的后续影响提供了基础资料。建议对中国近海和中国传统的太平洋渔场进行连续性调查,特别是处于福岛东北部海域的北太平洋渔场的调查,因黑潮延伸体可以将福岛排污水直接输送至该区域。
姚志鹏王锦龙毕倩倩黄德坤于涛杜金洲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放射性核素海洋生物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234Th/238U和210Po/210Pb不平衡特征及其示踪颗粒有机碳输出
本文根据234Th/238U和21oPo/210Pb的不平衡性示踪东海颗粒有机碳从真光层向下输出的过程,主要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内容: 1.长江口东海陆架: (1)21oPo和210Pb在上海地区大气沉降通量平均值分别为0....
毕倩倩
文献传递
基于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环境中^(33)P和^(32)P分析方法研究
2023年
本研究利用Quantulus GCT 6220超低本底液闪谱仪同时测定环境中的^(33)P和^(32)P,确定了^(33)P和^(32)P的能量区间,并优化了测量条件。结果表明:当闪烁液和样品溶液的体积比大于2、混合溶液体积大于12 mL、避光时间大于6 h、溶液pH为6~7时,计数效率较高。实验过程中选定高能β核素^(32)P能量区间为150~1710 KeV,低能β核素^(33)P (以^(14)C替代)能量区间为0~150 KeV,可以消除同时测量^(33)P和^(32)P的干扰,^(33)P和^(32)P测量效率分别为(54.8±8.7)%和(64.6±3.7)%。基于该方法,计算得到^(33)P和^(32)P在不同环境样品中的探测下限LLD,并将所得结论应用于环境样品的测量。
黄珊刘建安徐程毕倩倩杜金洲
关键词:环境样品
海水中^(131)I的快速检测技术被引量:1
2018年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后,对海洋环境中关键放射性核素的快速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放射性核素^(131)I在核反应裂变产物中活度相对较高且半衰期短,是用来快速评价核污染的关键性核素之一。本工作从亚铁氰化钾、硝酸铜及硝酸银为原料出发,制备出亚铁氰化铜和亚铁氰化银混合(CuFC/AgFC)吸附材料并分散于聚丙烯纤维富集柱上,来实现水环境中^(131)I现场快速富集。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发现:在流速为6.25L/min,^(131)I在海水中I^-初始浓度为24μmol/L时,单次吸附效率即可达到50%以上;而当海水中I^-初始浓度为4μmol/L时,一定体积的海水在连续循环8次后(CuFC/AgFC)聚丙烯纤维富集柱吸附效率达到100%。本方法制源时间约40min,测样时间约12~24h,故最快可在30h内完成海水中^(131)I的分析。本方法的检测限与分析周期均低于目前GB/T 13272-1991水中^(131)I的分析标准,极大地提高了^(131)I的分析时间。除此之外,该法可以同时分析海水中的^(137) Cs(^(134) Cs),有望作为淡水和近岸环境中常规监测和应急时对关键核素^(131)I和^(137) Cs(^(134) Cs)进行快速测定的备选方法之一。
俞怡王锦龙黄德坤于涛毕倩倩赵丽君杜金洲
关键词:131I
崇明东滩不同高程潮间带沉积物中^(210)Po和^(210)Pb的时空特征
2016年
^(210)Po和^(210)Pb在海洋环境过程和放射生态学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10年每月采集崇明东滩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分析其^(210)Po和^(210)Pb活度,结合大气沉降和长江河流输入的^(210)Po和^(210)Pb通量,研究了^(210)Po和^(210)Pb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春夏季接近,且明显低于秋冬季;由北到南,由陆向海,平均粒径均逐渐增大。崇明东滩表层沉积物中^(210)Po和^(210)Pb的比活度介于20.9~124 Bq/kg和26.1~101 Bq/kg,均高于同期徐六泾(长江河流入海节点)悬浮颗粒物中^(210)Po和^(210)Pb相应的值。北、中、南三个断面^(210)Po/^(210)Pb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05,1.06和0.97,崇明东滩表层沉积物的主要来源为陆源的河流输送。从空间分布来看,^(210)Po和^(210)Pb的比活度随潮滩高程的降低而逐渐减小的特征,季节特征为在夏季最高,而冬季相对较低。
苏锴骏杜金洲吴梅桂毕倩倩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