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德林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异步轧制
  • 2篇厚度
  • 1篇带钢
  • 1篇轧带
  • 1篇深冷
  • 1篇全线
  • 1篇热连轧
  • 1篇热轧
  • 1篇热轧带钢
  • 1篇中性角
  • 1篇组态
  • 1篇最小可轧厚度
  • 1篇阈值
  • 1篇温度场
  • 1篇温度场模拟
  • 1篇系统开发
  • 1篇连轧
  • 1篇抗拉
  • 1篇抗拉强度
  • 1篇工业纯

机构

  • 4篇东北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汤德林
  • 4篇刘相华
  • 2篇宋孟
  • 1篇李翔宇

传媒

  • 1篇钢铁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工业纯铝在室温和深冷轧制条件下的微尺寸效应被引量:12
2015年
对1060工业纯铝分别进行室温轧制和深冷轧制,取成品厚度为300、200、100、50和25μm 5组试样进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室温轧制的轧件,当其厚度减薄至100μm时出现微尺寸效应,即厚度大于100μm时随厚度减小抗拉强度增大,厚度小于100μm时随厚度减小抗拉强度减小;发现100μm是纯铝室温轧制时出现尺寸效应的临界值。与室温轧制相比,经过深冷轧制轧件微尺寸效应的临界值相同而表现形式不同,厚度小于临界值100μm后其抗拉强度随厚度减小而增加的速度加快。在相同厚度条件下,深冷轧制后的轧件比室温轧制的晶粒内部亚结构更细小,分析认为这是其强度高于室温轧制的一个原因。
汤德林刘相华宋孟
关键词:抗拉强度
铜极薄带轧制过程中尺寸效应的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利用四辊异步冷轧机轧制工业纯铜极薄带,对轧制出厚度为25~300μm的轧件进行拉伸实验,发现在其力学性能方面出现了尺寸效应现象:随着厚度的减小,材料抗拉强度先增大,达到某一厚度临界值后转而减小,即存在一个厚度阈值,在此阈值之前出现加工硬化,之后转为加工软化.针对这一现象,对轧件进行机械性能检测和EBSD等观察或分析,认为极薄带出现尺寸效应的原因是:随着轧件厚度的减薄,胞壁沿厚度方向尺寸大幅度减小,位错向胞壁迁移距离减小,异号位错在胞壁处湮灭,导致抗拉强度降低.
汤德林刘相华宋孟
关键词:异步轧制尺寸效应
热连轧全线温度场模拟系统开发
在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带钢温度是直接影响轧制产品尺寸精度和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它影响金属的变形抗力,从而影响带钢变形和轧制的力能参数;其次,它影响金属的微观组织变化,从而影响轧后产品的组织和性能。计算轧制过程温...
汤德林
关键词:热轧带钢温度场
文献传递
同步轧制最小可轧厚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研究了不同压下规程、不同工作辊直径以及不同轧件强度对同步轧制最小可轧厚度的影响并得到在不同条件下的轧件最小可轧厚度。结果表明:同步轧制中轧件的最小可轧厚度与压下规程无关,而与轧辊直径成正比,与轧件的平面变形抗力成正比;在工作辊直径分别为180、120、50 mm的轧机上,Q195轧件的最小可轧厚度分别为139、94、40μm。在工作辊直径为50 mm的轧机上,Q195、硅钢、工业纯铝的最小可轧厚度分别为40、60、8μm。
汤德林刘相华李翔宇
关键词:最小可轧厚度
异步轧制搓轧区几何参数被引量:10
2015年
为研究异步轧制搓轧区的几何参数,根据力平衡方程和秒流量相等的原则,建立了无张力条件下不同变形区组态的中性角和搓轧区比例计算模型,并按中性角取值对不同变形区组态进行划分。在三区组态的条件下,分析讨论了异速比、摩擦因数、轧件厚度和压下率对搓轧区比例的影响。搓轧区比例是决定异步轧制在降低轧制力、最小可轧厚度和得到细化组织工艺条件的重要参数,搓轧区比例计算模型的建立,为异步轧制工艺参数的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中性角和搓轧区比例计算式经过试验验证,与实际值吻合。
汤德林刘相华
关键词:异步轧制中性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