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宇平

作品数:19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菌群
  • 5篇肠道
  • 5篇肠道菌
  • 5篇肠道菌群
  • 5篇刺血
  • 5篇刺血疗法
  • 4篇电针
  • 3篇外感
  • 3篇外感发热
  • 3篇小儿外感
  • 3篇小儿外感发热
  • 3篇感发
  • 2篇血量
  • 2篇脏腑
  • 2篇针灸
  • 2篇针药
  • 2篇针药结合
  • 2篇疗效

机构

  • 19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沈阳市骨科医...

作者

  • 19篇沈宇平
  • 6篇陈以国
  • 4篇成泽东
  • 3篇董宝强
  • 3篇林星星
  • 2篇张志星
  • 2篇曹锐
  • 1篇张文静
  • 1篇侯国亮
  • 1篇李岳
  • 1篇马贤德
  • 1篇姜家康
  • 1篇柳椰
  • 1篇高玉
  • 1篇王颖
  • 1篇周鹤
  • 1篇王芮
  • 1篇杨涛
  • 1篇杨世泽

传媒

  • 5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浙江中医杂志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筋病灶点与激痛点的比较被引量:33
2016年
经筋理论源起于内经时代,是古代医家对反复出现在筋肉组织之上的常见劳损痛点及其扩延现象进行的朴素总结和概括。肌筋膜激痛点理论最早在1942年提出,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肌肉和筋膜。而基于经筋理论的结筋病灶点与激痛点无论在基础理论、形成机理角度,还是在检查、分布分类、治疗方面,都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有必要对二种"点"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发现能使古今贯串、中西结合的"点",借以推动现代针灸学的发展。
沈宇平董宝强林星星高玉
关键词:结筋病灶点激痛点肌筋膜
经筋灸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疼痛、功能及肌耐力的影响被引量:30
2019年
目的:观察经筋灸法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训练组、结合组,每组46例。经筋组采用经筋灸法,首先对患者触诊标记,每次选取8~12个结筋病灶点,以艾条温和灸,30 min/次;训练组借助瑞士球,按端坐、双桥、屈膝双桥、反桥和俯卧撑的顺序,每个动作持续30 s,每次间隔休息1 min,重复3次。结合组采用先经筋灸法,后核心稳定训练的方法。3组均1次/d,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3组治疗前后VAS、RMDQ分值、静、动态肌耐力评估,并评价疗效。结果:(1)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经筋组和训练组(P<0.05),经筋组疗效优于训练组(P<0.05);(2)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VAS、RMDQ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腰部静、动态肌耐力评估值明显增强(均P<0.05);(3)治疗后,与经筋组、训练组相比,结合组VAS、RMDQ评分明显降低(P<0.05),腰部静、动态肌耐力评估值明显增强(P<0.05);(4)治疗后,与经筋组相比,训练组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RMDQ评分明显降低(P<0.05),腰部静、动态肌耐力评估值明显增强(P<0.05)。结论:经筋灸法结合核心稳定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疼痛、腰部功能,并明显增强静、动态腰部肌耐力,疗效显著。
曹树琦董宝强林星星沈宇平曹锐蔡青原李光明姜家康
关键词:随机对照试验
浅析《黄帝内经》中络脉理论与刺血疗法被引量:14
2015年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了"络"的概念,初步奠定了络脉、络病及刺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文章就《黄帝内经》中络脉的生理功能、络病形成的病因病机、诊络方法以及刺络放血疗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指导络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曹树琦沈宇平蔡卫根陈荷光
关键词:黄帝内经络脉络病刺血疗法
少商、商阳刺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出血量与疗效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穴位刺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不同出血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180例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病例根据其就诊顺序分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Ⅰ组采用单侧少商、商阳穴位刺血联合中药治疗;治疗Ⅱ组采用双侧...
曹树琦沈宇平蔡卫根
关键词:小儿外感发热刺血疗法出血量疗效
刺血疗法结合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笔者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外感发热患儿60例,采用少商、商阳穴位针刺放血疗法结合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曹树琦沈宇平蔡卫根
关键词:小儿外感发热刺血疗法中药
针刺结合活络聪明汤对老年健忘大鼠GSH-Px及Na+-K+-ATP酶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使用10%D-半乳糖颈部皮下注射的方式对60只老年健康大鼠进行健忘模型复制,观察针刺结合活络聪明汤疗法对老年健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中的GSH-Px和Na+-K+-ATP酶活力、脑重量的影响,探讨该疗法的...
沈宇平
关键词:健忘针药结合
文献传递
陈以国教授从瘀论治健忘症临床经验被引量:11
2017年
健忘症是以记忆力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对应现代医学的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兹海默病早期阶段。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针对可逆性类型有效,针对不可逆性类型的疗效不明显,而传统中医学在本病的整体诊疗方面更有优势。陈以国教授从医执教四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内科杂病,其中对健忘症的诊治主张从瘀论治,收效显著。总结陈以国教授从瘀论治健忘症临床经验,并举验案一则。
沈宇平陈以国
关键词:健忘症从瘀论治
基于16S rRNA技术研究电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动脉斑块及肠道菌群科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电针防治干预对动脉粥样硬化(AS)动脉斑块及科水平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影响,筛选特征性菌群,探析电针抗AS的机制。方法:实验兔平均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防治组,每组6只。模型组以高脂饲料结合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方法造模;防治组先予电针干预后造模,后再予电针干预。观察油红O染色、16S rRNA测序与生信分析结果。结果:防治组颈动脉内壁沉积脂质斑块明显少于模型组;空白组与防治组组间肠道菌群群落差异更小;防治组S24-7、Synergistaceae、Veillonellaceae、[Mogibacteriaceae]科菌群相对丰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空白组相近。结论:AS与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有关,电针能抑制动脉斑块形成并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可能与S24-7 Veillonellaceae、[Mogibacteriaceae]科菌群相对丰度有关。
沈宇平陈以国成泽东孙瑞
关键词:电针动脉粥样硬化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技术动脉斑块
基于针刺调“气”思想治疗不寐被引量:4
2019年
不寐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通过针刺治疗不寐已经成为一种常用手段。《黄帝内经》指出针刺目的在于调气,而不寐与'气'密切相关。文章介绍通过针刺调理营卫之气以及脏腑气机治疗不寐,并且举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丁思元王琪格张志星王颖沈宇平安利君陈以国
关键词:调气针灸治疗不寐营卫脏腑
基于16S rRNA技术研究电针对家兔动脉粥样斑块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兔动脉斑块及肠道菌群特征,探讨电针对AS的防治机理。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Blank)、模型组(Model)、防治组(EA-P),每组6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法造模;防治组先予电针干预,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3个疗程,疗程期间结合高脂饲料喂养,造模后采用电针干预4个疗程。干预后取颈总动脉进行HE染色、取未污染的粪便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及生信分析。结果对比模型组,防治组颈动脉壁沉积AS斑块更少;对比模型组,防治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而空白组与防治组组间微生物群落相似度更高;对比模型组,防治组Coprococcus属、Turicibacter属、Dorea属、Roseburia属、Bifidobacterium属相对丰度明显提高(P<0.05),Phascolarctobacterium属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防治干预具有抗AS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提高Coprococcus属、Turicibacter属、Dorea属、Roseburia属、Bifidobacterium属的相对丰度,降低Phascolarctobacterium属的相对丰度实现的。
沈宇平成泽东陈以国马贤德孙瑞
关键词:电针动脉粥样硬化肠道菌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