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宝
- 作品数:45 被引量:784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黑河实验(HEIFE)的一些研究成果被引量:176
- 1994年
- 本文回顾了黑河实验(HEIFE)的执行情况,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的主要研究成果。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地表参数、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和湍流通量参数化的结果。同时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物理机制同湿润地区有质的差异这一认识:同湿润地区不同,干旱地区地表蒸散和植被过程并不是地表能量平衡中的控制因子,因为感热并不输送到自由大气仅是大气边界层的强迫因子;而潜热输送给自由大气并且潜热的释放是大气环流的主要能源,但干旱地区很少或没有水汽和潜热输送到自由大气,所以干旱地区自由大气不能从地面得到热能;地表反射率大和向上长波辐射强致使净辐射亏损大;基于以上原因,干旱地区可能是一个水汽输送和热能的“汇”。这些结果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干旱地区的陆面过程。黑河实验的结果以系统的观测事实证实了绿洲的冷岛效应,临近绿洲沙漠的逆湿现象,即夏季白天常常是绿洲有感热向下输送,临近绿洲的沙漠有水汽向下输送。
- 胡隐樵高由禧王介民王介民季国良沈志宝程麟生陈家宜
- 关键词:陆面过程干旱地区黑河实验
- 大气沙尘辐射特性的卫星观测被引量:29
- 1998年
- 对1991年3~5月在HEIFE实验区过境的10次AVHRR测量资料和同期大气浑浊度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AVHRR资料可用于大气沙尘对地气系统辐射能收支影响的研究。AVHRR可见光和近红外通道反射率以及通道3和通道4亮度温度差对大气沙尘较为敏感,伴随大气浑浊度系数的增大,地气系统的后向散射增加,行星反照率增大;射出长波辐射则减少,但这种减少主要与地表温度的降低有关。
- 魏丽沈志宝
- 关键词:地气系统卫星观测
- 西北地区戈壁和绿洲风蚀起沙(尘)的研究被引量:25
- 2004年
- 利用敦煌地区戈壁和绿洲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两种地表下春季的风蚀起沙(尘)情况.研究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地表土壤的粒子尺度分布特征、植被覆盖度及地表土壤水分含量等下垫面特征不同,绿洲地表风蚀起沙的临界摩擦速度要大于戈壁地表,其垂直尘粒通量(风蚀起沙率)比戈壁地表小将近一个数量级;但考虑人为的翻耕作用时,绿洲地表风蚀起沙的临界摩擦速度可能会减小一半以上,其垂直尘粒通量也将增加大约一个数量级,甚至比戈壁地表还要大.
- 申彦波沈志宝杜明远汪万福
- 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沙尘天气被引量:66
- 2003年
- 利用敦煌、北京等5个观测站的大气光学厚度[AOT(λ)]资料,分析了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各站每月都有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AOT(λ=0.50μm)≥1.04]出现,与我国北方历年在春季发生的沙尘天气的一般时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本文还探讨了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水平能见度以及沙尘天气之间的关系。
- 申彦波沈志宝汪万福
- 关键词:春季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沙尘天气
- 敦煌莫高窟区大气环境成分的监测分析被引量:12
- 2006年
- 利用1996—2001年在莫高窟区及敦煌农区的同步监测资料,分析了对敦煌壁画有害成分的SO2、NOX和TSP质量浓度的年际变化、年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莫高窟大气环境中SO2和NOX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268 mg.m-3和0.0217 mg.m-3,达到国家(GB3095-1996)中规定的二级标准;TSP质量浓度为0.3077 mg.m-3,是国家二级标准的153.9%。莫高窟SO2质量浓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 汪万福王涛沈志宝谢建平邢军
- 关键词:壁画污染状况
- 甘肃河西季节冻结深度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分析被引量:28
- 2005年
- 根据甘肃河西1958-2003年17个气象站的土壤冻结上、下限记录和最长连续冻结的初、终日资料,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河西季节冻结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甘肃河西最大冻土冻结深度的变化存在8~10 a的周期振荡, 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其变化的转折期, 反映了甘肃河西冬季气候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变暖的事实. 气候成因分析说明, 气候变暖对河西季节冻结影响显著. 冬季最低气温与甘肃河西季节冻结深度和冻结时间关系密切,特别是冬季地气温差和气温日较差与其关系尤为密切.
- 郭慧李栋梁张强陆登荣冯建英倾继祖汤懋苍沈志宝
- 关键词:热力作用年代际变化
- 风蚀沙流层质量通量垂直分布的数值模拟及沙粒跃动特征参数的估算
- 风蚀地表上跃动沙流层的垂直质量通量结构与沙丘形成直接相关,也与沙流危害程度密不可分。Shao(2005)建立的沙流层相似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出裸露、干燥、疏松、单一沙地地表上沙流层的质量通量垂直分布廓线,Liuetal.(...
- 李万元吕世华沈志宝
- 文献传递
- 敦煌春季沙尘天气过程中某些参量和影响因子的变化特征被引量:37
- 2003年
- 利用中日合作"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对气候与环境影响(ADEC)的研究"项目敦煌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1年和2002年春季沙尘天气过程中两个沙尘参量———沙尘浓度指数(DCI)和粒子数浓度(N(d))的变化以及摩擦速度(u )和风速(u)与地面风蚀起沙的关系。结果表明:可用DCI=0.2作为扬沙、浮尘等一般沙尘天气的临界值,DCI=0.4作为沙尘暴天气的临界值;沙地和农田上起沙的临界摩擦速度分别约为0.5m·s-1和0.3m·s-1,临界风速分别约为7m·s-1和3m·s-1。农田和沙地起沙临界摩擦速度的差异,导致绿洲站沙尘天气发生的频数比沙漠站大;与地面起沙量有关的总沙尘粒子数浓度N(d>0.5μm)近似与u2 成比例。
- 申彦波沈志宝杜明远汪万福
- 关键词:沙尘天气绿洲
- 青藏高原地面反射率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5
- 1993年
- 本文根据地面反射率变化的原因,将其分解为自身变化、随机变化和随太阳高度角变化三种形式。对青藏高原上改则等4站地面反射率的自身变化和随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初步分析,得到了一个较为满意的地面反射率与太阳高度角的函数关系,以及地面反射率自身变化的一些有用的规律。
- 沈志宝左洪超
-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面反射率太阳高度角
- 青藏高原地面热源观测研究的进展被引量:12
- 1989年
- 1.历史的回顾青藏高原不仅在大地形的动力方面影响着我国和亚州的大气环流,而且在高原地面加热场和地一气系统的能量收支方面对我国、亚州甚至北半球的天气气候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几十年来一直为国内外气象学家们所关注。为了揭示高原地区地面热状况及其对天气气候影响的本质,我国气象工作者从50年代开始就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在如此辽阔的高原地区,至今仍仅有很少的日射观测台站,这就给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 季国良钟强沈志宝
- 关键词:地面热源太阳辐射青藏高原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