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
- 作品数:27 被引量:336H指数:7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问题研究
- 徐胜温泉周秋麟王斌梁玉波马明辉叶属峰陈彬王道儒江锦祥崔文林王培刚蔡燕红刘莲马志华司慧黄秀清范航清唐森明陈春华刘述锡张洪亮杨建强杨翼张爱君
- 选择我国近岸海域有代表性的典型海洋生态类型和海洋开发利用热点区域作为重点外业补充调查;收集与近岸海域生态问题相关的资料,综合分析我国近岸海域生态问题和主要原因;对沿海地区发放《海洋生态调查相关资料表》,了解近20年间主要...
- 关键词:
- 关键词:近岸海域海洋生态
- 海洋生态系统管理——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管理新模式探讨被引量:32
- 2006年
- 起源于传统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过程,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系统管理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而且还具有迫切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992年以来逐渐成为美国等国家的一些政府机关和非政府机构所采用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后,学者们展开了一系列理论探讨,主要内容为陆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海洋领域仅涉及海岸带综合管理和大海洋生态系统,但尚未在海洋政策中确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管理模式。文章在综述生态系统管理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特征,系统阐述了在我国实施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我国建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管理新战略与行动,为我国制定海洋区域化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 叶属峰温泉周秋麟
- 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管理
- 海岸带开发强度评价研究——以温州为例被引量:5
- 2015年
- 文章采用资源(R)—生态环境(EE)—社会经济(SE)指标体系法,构建了陆域资源、海域资源、陆域生态环境、海域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六大因素19项指标33个参数的评价指标体系,规范了海岸带开发强度评价内涵,建立海岸带开发强度评价方法,以温州为例,评价海岸带开发强度。研究结果:1温州市沿海没有开发强度等级高的区县。2龙湾区、乐清市、瑞安市和苍南县开发强度等级均较高,其评级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龙湾区、乐清市、瑞安和苍南;开发强度等级中等县区是洞头和平阳,二者评价级别相同。3海域开发强度等级最高的是乐清市和洞头县,瑞安市海域开发强度等级最低。4龙湾区、乐清市、瑞安、平阳和苍南生态环境分项评价值较高,海岸带区域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研究结论:基于R—EE—SE指标体系法是研究海岸带开发强度的一个较好评价方法。
- 刘述锡孙钦邦孙淑艳闫吉顺温泉
- 关键词:海岸带指标体系
- 形势依然严峻的背后
- 2006年
- 温泉
- 关键词:海洋环境质量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变化污染分布污染状况海域污染
- 不得不说的入海排污口被引量:1
- 2006年
- 温泉
- 关键词:入海邻近海域海水浴场风景旅游区水体透明度旅游风景区
- 令人担忧的“美丽赤潮”
- 2006年
- 温泉
- 关键词:赤潮灾害持续时间生物种类高发期
- 基于GIS的虾夷扇贝养殖适宜性综合评价——以北黄海大小长山岛为例被引量:17
- 2014年
- 由于水产养殖缺乏科学空间规划,近年来中国最大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养殖基地长山群岛发生了扇贝大规模死亡现象。当地渔业主管部门急需水产养殖空间格局优化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采用叶绿素a浓度、海水表面温度、水深、透明度以及评价单元到渔港、城镇、旅游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距离等指标,构建了虾夷扇贝养殖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大小长山岛海域为示范区,对该海域的虾夷扇贝的养殖适宜性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大小长山岛海域虾夷扇贝养殖适宜性较高且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在不考虑海域使用冲突情形下,养殖适宜性指数在6.0—7.0以及7.0以上的海域占示范区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6.04%(167.75 km2)和4.73%(44.06 km2),且高适宜性(SSI>7.0)区主要分布在大长山岛西北和西南海域;而由于航道和水产养殖存在海域使用冲突,高适宜区面积大幅下降为19.56 km2。在此基础上对大小长山岛海域虾夷扇贝养殖空间格局优化提出了建议。利用一些简单的距离指标反映了陆地基础设施因素对水产养殖选址的影响,体现了海陆统筹的理念并可为海陆统筹技术方法研究提供重要借鉴。
- 林勇刘述锡关道明张振冬温泉
- 关键词:海陆统筹GIS模型
- 陆海统筹生态保护修复的生态学基础、难点问题与对策建议
- 2025年
- 如何实现陆海和谐与统筹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沿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统筹好陆海空间,确保生态安全已经逐渐成为共识。本文从陆海空间生态耦联关系出发,探讨了陆海生态系统连续体和海陆生态交错带的结构与功能,为陆海统筹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分析认为陆海二元结构所导致的生态系统连续体断裂与生态交错带丧失,是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保护修复生态系统连续体,恢复陆海生态廊道连通,构建多生境生态缓冲空间,并促进陆海空间协同增效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推进面向陆海统筹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基础参考。
- 陈雪初孙彦伟温泉温泉叶属峰
- 关键词:陆海统筹生态交错带生态廊道
- 沿海滩涂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对策
- <正>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我国沿海湿地提供了多种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沿海湿地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功能下降,许多生境丧失和破碎化。本文探讨了双台
- 温泉
- 文献传递
- 生态红线划分的理论和技术被引量:131
- 2016年
- 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控制人类活动强度,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解决生态环境退化和资源枯竭问题,减轻异常自然灾害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不少省市已开展生态红线划分和管理试点工作,但生态红线划分的理论和技术尚不完善。生态红线区划和管理急需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对生态红线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空间红线、面积红线和管理红线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了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和区域生态服务需求在生态红线划分中的重要性;在生态红线划分技术研究综述基础上剖析了生态红线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划分方法简单粗放、对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空间过程和空间联系考虑不足以及由于部门和学科分割带来的(海)水陆缺乏统筹等;论述了生态适宜性评价、景观/区域安全格局理论、海陆统筹理论、干扰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管理和适应性理论以及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框架等技术方法和理论以及它们在在生态红线划分中的潜在应用;最后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和区域生态服务需求的生态红线划分的技术路线,并对今后生态红线划分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的生态红线划分技术和理论方法可为今后生态红线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林勇樊景凤温泉刘述锡李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