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端华
-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基于社区服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了解基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福州市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一般情况、社区管理、被照料、服药情况及总体疗效等),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3 358例,其中男性54.9%(1 842例)、女性45.1%(1 516例);平均(47.7±12.6)岁;病程间歇性者占59.7%;复发率为61.3%;家庭贫困者占59.5%;接受社区康复服务占21.4%;照料者主要为父母(36.5%)和配偶(28.0%);服药率88.2%,不同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有差异;患者治疗痊愈占5.5%(186例)、好转占58.0%(1 947例);疾病严重度较高、家庭经济贫困、丧偶/离异、服药间断/不服药、未服药和文化程度低,是社区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福州市精神分裂患者社区管理总体现状良好,建议积极推动"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完善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综合管理体系。
- 熊端华纪家武郝楷荣郑樱林文张丽平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公共卫生健康教育
- 福建省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 了解福建省年龄≥15岁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分布特点和规律,为制定全省精神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2—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个县(市)中1万名年龄≥15岁的个体为调查财象,先由护士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将调查对象分为患精神疾病高危险人群、中危险人群、低危险人群,然后由精神科医生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依次对100%高危险人群、40%中危险人群、10%低危险人群进行调查,使用DSM—Ⅳ对各类精神障碍进行诊断。结果(1)共有9986人完成调查,精神障碍的总时点患病率为17.44%(95%可信区间为16.70%~18.19%);最常见的特定精神障碍为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disorder,3.35%)、酒精依赖性和滥用性障碍(2.93%)、未特定抑郁障碍(2.29%)。(2)女性精神障碍总时点患病率高于男性(17.60%VS1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精神障碍总时点患病率与城市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2%VS17.01%,P〉0.05)。结论福建省精神障碍患病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其中重性抑郁障碍、酒精依赖性和滥用性障碍以及未特定抑郁障碍是我省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加强对常见精神障碍的防治,关注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应成为福建省精神卫生T作的重点。
- 方向陈元生陈旭先熊端华纪家武施光铸郑景涛陈彬陈涛翁赛峥欧文前邓泓邓俊琦王进义黄运坤李尤拉马周丁丽君张海涛田俊李文燕
- 关键词:患病率流行病学方法
- 腔隙性脑梗死临床及CT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CT表现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263例腔隙性脑梗死CT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表现为纯运动性卒中69例,感觉运动性卒中45例,纯感觉性卒中18例,共济失调性轻偏瘫3例,假性帕金森综合征2例,偏侧舞蹈症2例,假性延髓麻痹1例,构音不全-笨拙综合征1例,脑血管性痴呆16例,无症状106例;梗死灶部位依次以放射冠、内囊、基底节、白质、丘脑、脑干为多见.42例为多发性梗死,67例为不同部位梗死2次以上,16例血管性痴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明测试40~54分11例, 25~39分5例,Hachinsk缺血指数量表(HIS)>7分. 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症状表现轻,预后良好,也可以无症状,CT对腔隙性梗死部位提出可靠依据.但腔梗容易复发,且效应可以累加,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甚至血管性痴呆,要重视预防和防止再发.
- 施光锜熊端华林巧林祥通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CT血管性痴呆
- 福建省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各类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以及对精神问题的行为趋向现状。[方法]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全省7地市10个县(区)、市对10 000人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和理念及精神卫生的行为趋向调查。[结果]有效问卷9 581份,基本知晓率为16.3%,部分知晓率56.6%,较少知晓率27.6%;60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农民等人群知晓率较低。经济状况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结论]福建省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科普知识知晓率偏低,对心理问题的症状及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认识不足,提示精神卫生的宣传和健康促进有待加强。
- 方向熊端华陈旭先施光锜陈元生纪家武
- 关键词:心理卫生精神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