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燕继晔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葡萄
  • 3篇病菌
  • 2篇链格孢
  • 2篇毛色
  • 2篇坏死
  • 2篇基因
  • 2篇斑病
  • 2篇病原
  • 1篇典型症状
  • 1篇毒力
  • 1篇毒力测定
  • 1篇叶斑
  • 1篇叶斑病
  • 1篇叶斑病菌
  • 1篇遗传分化
  • 1篇樱桃
  • 1篇症状
  • 1篇植物
  • 1篇致病
  • 1篇杀菌剂

机构

  • 9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9篇燕继晔
  • 7篇张玮
  • 7篇李兴红
  • 2篇刘梅
  • 2篇周莹
  • 1篇李世访
  • 1篇赵雪艳
  • 1篇王慧
  • 1篇周莹

传媒

  • 4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植物保护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果树学报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葡萄霜霉病菌的遗传分化
葡萄霜霉病是由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 (Berk.et Curtis) Berl.et de Toni]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葡萄叶片,病害严重时可导致叶片焦枯早落,严重影响着葡...
赵雪艳张玮燕继晔李兴红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遗传分化
北京地区桃黑斑病新症状的发现与诊断
2023年
2019年-2020年在北京地区桃园病害调研普查时发现一种桃树病害的新发症状-新叶坏死,主要症状表现为当年新生枝条顶端新叶和生长点腐烂坏死。为明确这种新叶坏死症状是否由病原菌侵染引起,从北京平谷2个乡镇3个桃园采集35份病梢样品,经病样组织分离和菌株纯化,选取12个代表性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系统进化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多基因(ITS,Alt a1,gpd)系统发育分析,以上分离株均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3株代表性菌株的致病性测定验证了A.alternata是引起新叶坏死症状的病原菌,并且该病原菌也能导致桃枝条和果实发病,产生黑斑病症状。这是首次报道A.alternata除了引起桃果实黑斑症状之外,还可以引起桃树新叶坏死症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链格孢侵染桃树的症状多样性,为链格孢引起的病害的整体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周莹周莹李永华李世访李世访
关键词:桃树病原鉴定链格孢
我国葡萄白粉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建立我国葡萄白粉病菌对QoI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明确葡萄白粉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对来自我国北京、湖南、宁夏、云南、江苏5个葡萄种植地区的145株葡萄白粉病菌的EC_(50)值,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ytb基因上G143A的突变情况。【结果】吡唑醚菌酯对43株当年未施用过化学杀菌剂的葡萄白粉病菌菌株EC_(50)值呈连续性单峰且符合正态分布,其均值(1.387±0.107)μg·mL^(-1)作为葡萄白粉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采用孢子萌发法分析的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吡唑醚菌酯的抗性频率为45.52%,采用荧光定量PCR(G143A)法分析的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QoI类杀菌剂的抗性频率为57.69%。在RF>2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孢子萌发法测定结果趋势一致,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我国葡萄白粉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抗药性发生较为普遍,应注意与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轮换使用或混用,以延缓抗药性发展。
高琪张玮刘梅周莹邢启凯彭军波李兴红燕继晔
关键词:葡萄白粉病菌吡唑醚菌酯敏感性
引起我国葡萄黑根病的Dactylonectria novozelandica的鉴定
2023年
葡萄黑根病(Black foot disease)是重要的葡萄枝干病害之一,全球葡萄主要种植区均有发生[1],近两年我国有该病害发生的报道[1-2]。田间,黑根病主要危害8年树龄以下的幼树,症状主要表现为发芽异常,枝条节间缩短,叶片失绿黄化,根部出现褐色至黑色坏死等[3-5]。引起葡萄黑根病的病原菌复杂多样,已报道8个属34种病原菌[1]。
谭海芸吴林娜张玮陈鹏召李兴红燕继晔
关键词:PATHOGENSIDENTIFICATION
引起山西省葡萄白纹羽病的病原菌鉴定
2024年
葡萄(Vitis vinifera L.)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是世界重要的果树之一,其经济价值较高,用途多样,可以鲜食、酿酒、制干和制汁等^([1])葡萄白纹羽病在世界范围内常见,其病原菌为座坚壳菌(Rosellinia spp.),能严重危害树体健康^([2])该病害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根部表面覆盖一层白色至灰白色的菌丝层,地上部分生长衰弱,最终导致植株死亡^([3])。
王萌吴林娜陈鹏召李兴红张玮燕继晔
关键词:木质藤本植物白纹羽病病原菌鉴定田间症状葡萄属葡萄科
防治葡萄溃疡病的杀菌剂筛选与评价
2023年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可可毛色二孢CSS-01s的室内生物活性,筛选出3种抑制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通过对离体葡萄绿枝条及盆栽葡萄幼苗新梢进行人工接种病原菌,进一步评价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活性,其中戊唑醇、氯氟醚菌唑、啶酰菌胺和氟啶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EC_(50)分别为0.116、0.137、0.109μg/mL和0.119μg/mL;戊唑醇、氯氟醚菌唑、氟啶胺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EC_(50)分别为0.420、0.595μg/mL和1.885μg/mL。CSS-01s接种离体葡萄绿枝条试验中,戊唑醇100、200 mg/L,氯氟醚菌唑100、300 mg/L和氟啶胺100、200 mg/L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在57.81%~65.31%;CSS-01s接种葡萄幼苗新梢试验中,氟啶胺200 mg/L的防治效果最好,为77.56%,与氟啶胺100 mg/L、氯氟醚菌唑100、300 mg/L和戊唑醇200 mg/L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戊唑醇100 mg/L。研究结果显示,氯氟醚菌唑、戊唑醇和氟啶胺可以作为推荐杀菌剂,经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评价用于葡萄溃疡病的防治。
刘梅金添王慧李永华王训成李兴红燕继晔
关键词:杀菌剂室内生物活性
北京葡萄溃疡病病原菌Lasiodiplodia citricola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初探被引量:1
2022年
葡萄溃疡病是由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引起的,易造成葡萄果梗干枯、果实干缩或掉粒,枝条或枝干顶梢枯死或表面出现溃疡斑,维管束组织可见褐或黑色的不规则坏死斑,进而影响树势,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1-2])。2020年的田间病害调查发现,北京密云区两个葡萄园内葡萄溃疡病发病比往年严重,发病率均超15%,其中某一采样点病株茎表皮肿大开裂(图1-A),整株干枯死亡率为12%,这与之前溃疡病的典型症状不同。
吴林娜李兴红张玮周悦妍燕继晔
关键词:典型症状葡萄园生物学特性
十三种杀菌剂对两种甜樱桃叶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2
2022年
以引起北京市甜樱桃叶斑病的2种主要病原菌链格孢和胶孢炭疽菌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上述2种病原菌的毒力,以期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强的杀菌剂,为北京市甜樱桃叶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中,10%苯醚甲环唑WG对2株链格孢菌丝生长活性抑制作用最强,EC_(50)值分别为0.4868、0.1965mg·L^(-1),其次为250g·L^(-1)吡唑醚菌酯EC、50%啶酰菌胺WG和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AS;1000亿CFU·g^(-1)枯草芽孢杆菌WP对2株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值分别为0.0664、0.0004mg·L^(-1),其次为25%咪鲜胺EC、10%苯醚甲环唑WG和430g·L^(-1)戊唑醇SC。
冀树娴周悦妍宗新颖李兴红张玮燕继晔
关键词:甜樱桃叶斑病链格孢胶孢炭疽菌毒力测定
可可毛色二孢菌全基因组非经典分泌蛋白的预测及致病相关性分析
2024年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可侵染500余种木本植物,危害严重。分泌蛋白在病原菌的侵入、扩展、定殖以及病害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有关经典分泌蛋白的研究较多,而对于非经典分泌蛋白在植物病原真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L.theobromae全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得到238个候选非经典分泌蛋白编码基因。基因功能预测及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碳硫裂解酶活性(Car-bon-sulfur lyase activity)通路中被富集。基于PHI-base病原-宿主互作数据库的注释信息,其中有15个非经典分泌蛋白编码基因可能参与了L.theobromae的致病过程。ApoplastP软件预测结果显示,其中4个定位于植物细胞质外体,11个定位于植物细胞内。经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证实,这些候选关键非经典分泌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在葡萄枝条组织诱导条件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本研究结果,非经典分泌蛋白在葡萄—L.theobromae互作体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深入解析非经典分泌蛋白对L.theobromae致病力影响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邢启凯王欣芳彭军波张玮燕继晔李永华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预测功能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