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俊坤 作品数:26 被引量:87 H指数:6 供职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9年 炎症性肠病(IBD)由遗传、环境、免疫及肠道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动物模型的合理运用,在探索IBD的发病机制、药物筛选中具有重大意义.既往化学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是研究IBD发病机制的最主要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IBD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近期出现的斑马鱼和基因工程动物模型逐渐发展,引领IBD发病机制研究的浪潮.本文就IBD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做一评述,以期为IBD的基础研究提供帮助. 李时杰 牛俊坤 缪应雷关键词:动物模型 肠病 铁死亡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特殊细胞死亡方式,已成为当前炎症性肠病(IBD)研究中的热点。铁离子代谢失衡和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不仅是铁死亡发生的关键因素,而且在IBD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肠道内铁死亡的发生会损害肠道屏障功能,并加剧炎症反应。因此,干预铁离子的代谢过程和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对控制IBD进展至关重要。尽管目前对铁死亡在IBD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了解相对有限,但通过调控铁死亡可能为IBD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闫镜先 白欣宇 缪应雷 牛俊坤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干扰和过表达热休克转录因子2对肠上皮细胞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2015年 目的: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过表达和干扰肠上皮细胞热休克转录因子2(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2,HSF2)表达,研究不同HSF2水平对肠上皮细胞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选取HT-29(人结肠癌细胞株)作为研究材料,丁酸钠(设置不同时间点/浓度)诱导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周期.按实验结果选取最佳丁酸钠浓度及时间位点;(2)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过表达和干扰结肠上皮细胞HSF2表达;用倒置荧光显微镜、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基因在细胞中的转染效率;(3)细胞迁移实验(划痕法/Transwell小室)检测过表达和干扰HSF2后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4)经过表达和干扰HSF2后的细胞,给予丁酸钠诱导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结果:(1)MTT实验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NC组)的HT-29细胞增殖活性在实验观察期间(0-96 h)不断升高,48 h后,实验组的细胞对4个丁酸钠浓度组均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抑制,相对于NC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故丁酸钠对HT-2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NC组有少量凋亡,总凋亡率为0.548%±0.113%,而实验组经4个不同浓度丁酸钠处理48 h后,总凋亡率分别为51.588%±5.110%、77.732%±2.746%、90.115%±1.438%、94.247%±1.243%,与NC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当丁酸钠浓度>2.5 mmol/L,凋亡率较1.25 mmol/L明显上升.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与NC相比,1.25 mmol/L丁酸钠处理HT-29细胞48 h,G0/G1期HT-29细胞未显示出明显差异(P=1.00>0.05),即无明显细胞周期阻滞;而2.5、5.0、10 mmol/L以上浓度在各观察点均出现明显的细胞周期阻滞现象,呈明显的G1/G0期阻滞(P<0.01);(2)慢病毒载体转染效果检测: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100)观察可发现,各组HT-29细胞经慢病毒载体转染后均� 杨刚 牛俊坤 李小玉 张峰睿 缪应雷关键词:RNA干扰 过表达 HT-29细胞 凋亡 迁移 干扰HSF2对THP-1细胞NLRP3炎症复合体的影响 2015年 目的:通过慢病毒-热休克转录因子2-RNA干扰(lentivirus-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2-RNA interference,LV-HSF2-RNAi)人巨噬细胞系(THP-1),探讨HSF2对THP-1细胞NOD样受体3(NOD-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复合体及其下游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用THP-1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慢病毒(LV-HSF2-RN Ai)转染THP-1,干扰其HSF2表达,使用佛波醋(phorbol 12-myristate13-acetate,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与转染组,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细胞凝胶电泳PCR检测细胞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 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DR domain,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e-requiring aspartate protease-1,Caspasel)、IL-1β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NLRP3、ASC、Caspasel、IL-1β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内IL-1β水平.结果:Western blot检测HSF2干扰组中HSF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LPS刺激后,干扰组NLRP3、ASC、Caspasel、IL-1β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干扰对照组(P<0.05);HSF2干扰组IL-1β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及阴性对照组(538.800 pg/mL±52.250 pg/mL vs 257.010pg/mL±26.148 pg/mL,238.231 pg/mL±29.245 pg/mL,P<0.05).结论:干扰HSF2可以明显提高THP-1细胞NLRP3炎症复合体活化水平,提高IL-1β水平. 杨刚 张峰睿 李小玉 牛俊坤 缪应雷关键词:THP-1细胞 炎症因子 脑-肠轴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5年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我国,I B D发病率逐年上升.现阶段对于I B D发病机制的研究,焦点多集中于遗传易感性、免疫调节、环境、感染等方面,但其病因仍未完全明确.近期IBD神经调节机制的研究也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目前,诸多研究发现脑-肠轴的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在I B 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探讨其他心理治疗方法可能会成为IBD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案.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脑-肠轴与IBD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李茂涓 牛俊坤 缪应雷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脑-肠轴 肠神经系统 溃疡性结肠炎妊娠期合并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2016年 患者女,31岁,因反复黏液血便4年余,伴发双下肢脓疱、溃疡1个月,于2014年10月23日入院。入院时孕24周4d,该患者4年前因黏液血便行肠镜和病理检查(图1和2),确诊为UC(初发型,广泛结肠型,活动期中度)。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信谊嘉华药业有限公司,0.25g/片)4g/d诱导缓解,并以3g/d的剂量维持治疗,治疗后2年粪便正常.无腹痛、里急后重等,自行停药,停药后2年内疾病处于缓解期。 李茂涓 罗娟 牛俊坤 缪应雷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坏疽性脓皮病 妊娠期 黏液血便 柳氮磺吡啶 孕24周 超声内镜、计算机断层扫描小肠造影、磁共振小肠造影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16年 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反应性疾病,包括UC和CD。目前,IBD的诊断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其他肠道疾病的基础上作出诊断。近年来,一些影像诊断方法如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小肠造影(computedtomographyenterography,CTE)和磁共振小肠造影(magneticresonanceenterography,MRE)在IBD诊断中占重要地位。超声内镜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 杨莉 牛俊坤 缪应雷关键词:影像诊断方法 计算机断层扫描 超声内镜 炎症性肠病 慢性非特异性 HSF2在溃疡性结肠炎粘膜愈合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检测 HSF2(Heat Shock Factor 2,HSF2)在不同 MES(Mayo endoscopic subscore,MES)评分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粪便... 牛俊坤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文献传递 胶囊内镜在426例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评估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胶囊内镜检查的426例患者的疑诊小肠疾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胶囊内镜体内运行时间、通过幽门和小肠时间、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率、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和病变检出率。结果426例患者以住院患者为主(65.96%),其中1例(0.23%)因肠道准备差未能完成检查,12例(2.82%)滞留于胃腔,经胃镜引导至小肠。其中1例(0.23%)出现胶囊滞留,转至外科行手术治疗。全小肠检查成功率为99.53%,小肠疾病检出率为60.56%。检出的小肠病变以非特异性炎症为主,占35.44%。其对腹痛、小肠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胶囊内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检查手段,尤其是对腹痛、小肠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王婷 吴静 刘文斌 缪应雷 牛俊坤 张峰睿 李茂涓关键词:胶囊内镜 小肠疾病 小肠出血 专业团队多途径健康教育模式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探讨专业团队多途径健康教育模式对IBD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复发率的影响,为制订科学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IBD患者,根据是否参加过健康教育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38例)。分别采用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8(MMAS-8)和中文版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知识问卷(CCKNOW)评估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和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AS-8评分、药物依从性差的比例、CCKNOW评分和随访48周时的疾病复发率。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干预组患者的MMAS-8总分和CCKNOW总分均高于对照组[(5.58±1.96)分比(4.47±1.44)分、(10.87±4.21)分比(9.23±4.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6、-2.79,P均<0.05)。干预组患者药物依从性差的比例和随访48周时的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56.0%(56/100)比86.2%(119/138)、20.0%(20/100)比31.9%(44/1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18、4.17,P均<0.05)。结论专业团队多途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IBD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和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复发率。 刘晓琳 牛俊坤 吴静 李树安 缪应雷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 药物依从性 疾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