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丽
- 作品数:14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歧义现象分析
- 2013年
- 随着国际交往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当代社会对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也逐渐成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重要公共课程。本文收集了一个班非英语专业学生一学期的作文,对其中的歧义现象进行了归类、总结和分析,并试图探究如何提高、改进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 王亚丽
-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非英语专业学生歧义现象
- 任务型教学在美国课堂的实例分析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被引量:1
- 2010年
- 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笔者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两所公立高校担任中文教师,两年的美国教学实践使得笔者对美国的公立教育体系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由于笔者是语言教师,对中国的英语教学和海外的汉语教学都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和心得,所以该文将着重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介绍和探讨美国课堂的一些特色,并探讨其对中国英语教学的一些启示。
- 撒忠清王亚丽
-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美国课堂实例分析大学英语教学
- 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的若干思考被引量:1
- 2010年
- 无论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还是从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来说,都很有必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渗透英美文学。就此,文章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素质等。
- 王亚丽
- 关键词:英美文学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 关于我国2000—2010年英语阅读与母语使用情况研究的综述被引量:1
- 2011年
- 阅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大学生英语阅读中受到母语的影响程度有多大及如何消除母语的消极影响,这些已经引起不少学者的密切关注。本文就2000-2010年间我国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做一简要的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做了展望,以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 王亚丽
- 关键词:英语阅读母语使用
-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差异性引起的歧义现象分析
- 2012年
- 为了更好理解、使用英美英语,很有必要了解英美英语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特别是由这些差异性所产生的歧义及其原因。这里通过具体的例子,从词汇含义不同、习惯用法不同以及其他情况三个方面分析引起的歧义。要正确理解英美英语,必须要确认其具体的语境。
- 王亚丽
- 关键词:英式英语美式英语歧义
- 词块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讨被引量:2
- 2016年
- 文章旨在做好大学生英语词汇教学,合理运用词块理论基础,通过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块使用为例,做好教学的调查分析工作,结合词块理论下的大学生英语词汇搭配、多词短语和习语表达统计结果,总结了大学生英语词汇教学结论,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增强词汇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 王亚丽
- 关键词:词块理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 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我国外语界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始终在不断地寻找二语习得的有效模式。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将解决二语习得的目光转向了隐喻理论,因此,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是继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之后,成为二语习得的另一个研究对象。本文从阐述二语和二语学习隐喻的本质入手,对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王亚丽
- 关键词:隐喻理论二语习得
- 跨文化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2012年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外语教学目标是培养更多的具备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对文化教学要给予足够重视,认真贯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在此主要探讨跨文化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王亚丽
- 关键词: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
- 大学生英语词汇歧义现象及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 2015年
- 词汇歧义可分为无意歧义及蓄意歧义。英语专业某一课程期末考试的答卷情况表明,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词汇歧义,尤其是无意歧义尚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为此,文章以非英语专业学生英文写作中出现词汇歧义为切入点,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若干设想。
- 王亚丽
- 关键词:词汇歧义词汇教学同义词
- 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学生提问”的行动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该研究以元认知理论、社会建构理论与Swain的输出假设为理论支撑,通过改变学习者观念,建立新的评估体系,形成学习小组以及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等措施促进课堂学生提问的行为发展。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因素、学习习惯、课堂结构以及任务形式对学生提问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教师引导下,提问频率大幅增加、提问种类得到丰富、提问质量明显提高;学习者信念发生积极变化;被试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充分肯定也说明了该行动研究的现实针对性和有效性。
- 王亚丽徐勰
- 关键词:学生提问提问类型提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