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芳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漯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眩晕
  • 3篇神经功能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血小板
  • 2篇阵发
  • 2篇阵发性
  • 2篇肿瘤
  • 2篇位置性
  • 2篇位置性眩晕
  • 2篇细胞
  • 2篇良性阵发性位...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急性脑梗死患...
  • 2篇超声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机构

  • 10篇漯河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王伟芳
  • 2篇张工化
  • 2篇鲁靖
  • 2篇杨洪
  • 2篇李艳伟
  • 2篇王永玲
  • 2篇张艳华
  • 1篇刘素红
  • 1篇李红伟
  • 1篇张艳辉
  • 1篇宋彦伟
  • 1篇王艳华
  • 1篇王艳华
  • 1篇张四瑞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2008年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FNH的临床病理、影像学检查、外科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19例FNH,影像学检查诊断率较低,其中彩超确诊率42.1%(8/19),CT57.9%(11/19),MRI75.0%(12/16),手术切除病灶效果好,随访1年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目前CT和MRI是FNH诊断的重要手段,对影像检查疑为FNH又暂不同意手术探查病人可考虑定位穿刺活组织检查,但对穿刺未能定性成功及不能排除恶性肿瘤者应手术治疗。
李红伟张艳辉王伟芳刘素红宋彦伟
关键词:肝肿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小板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平均体积/淋巴细胞计数(MPVL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漯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非重症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活血化瘀类药物替换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配伍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注射,1次/d。两组患者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巴氏(Balthel)指数评分、MPV和MPVLR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PV、MPVLR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且观察组MPV、MPVL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患者MPV、MPVLR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苏刚王伟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小板平均体积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18F-FDG代谢PET/CT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N SCLC)的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方法:对120例病理已明确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进行PET/CT检查,利用18F-FDG在肿瘤病灶及转移灶中的高代谢原理,分析全身各系统病灶放射性摄取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 ax)。依据美国联合癌症分类委员会(A 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 ICC)2002年制订的TNM分期标准[1],从而对肺癌患者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结果:以PET/CT检查结果为依据对N SCLC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准确率较其他检查设备高。结论:18F-FDG代谢PET/CT检查对N 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工化王伟芳杨洪王艳华王永玲张四瑞
彩色高频超声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探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彩色高频超声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BPPV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分为轻度组63例(DHI评分<60分)和中重度组22例(DHI评分≥60分)。两组患者均使用彩色高频超声检查,记录比较两组椎动脉指标[管腔内径、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液流速(EDV)]。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管腔内径、RI、PSV、EDV与DH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管腔内径、RI、PSV、EDV及联合诊断BPPV患者病情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中重度组管腔内径、PSV、EDV小于轻度组,而RI明显大于轻度组(P<0.05)。管腔内径、PSV、EDV与DH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RI与DH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管腔内径、RI、PSV、EDV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0.716、0.671、0.864;截断值分别为2.941 mm、0.590、50.00 cm/s、25.00 cm/s。联合诊断的ROC曲线AUC为0.968,敏感度为95.45%,特异度为92.06%,联合评估的AUC明显大于管腔内径、RI、PSV、EDV单独评估(P<0.05)。结论通过彩色高频超声可诊断出BPPV患者椎动脉管腔狭窄、血流速度下降,其为临床诊断BPPV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
王伟芳鲁靖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彩色高频超声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116例,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联合氯呲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NIHSS、mR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BI评分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理想,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王伟芳李艳伟
关键词:超早期脑梗死阿替普酶双联抗血小板神经功能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高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探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高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AIV)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VBAIV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收治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的血流峰速度变化,并分析TCD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LVA、RVA、BA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29、11.454、8.566,P<0.05)。200例受检者中,真阳性87例,真阴性100例,假阴性13例。TCD诊断高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灵敏度为87.00%,特异度为100.00%,漏诊率为13.00%,准确度为93.50%,阴性预测值为88.50%,阳性预测值为100.00%。结论:TCD观测结果能够有效反映高龄VBAIV患者的血流变化情况,为疾病诊断提供判断依据。
王伟芳鲁靖
关键词:多普勒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
视频眼震电图仪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视频眼震电图仪(VNG)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漯河市中心医院门诊收治的BPPV患者100例,均行Dix-hallpike试验(Dix-hallpike)与滚转试验(Roll Test),均采用VNG和裸眼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后半规管BPPV(PSC-BPPV)、前半规管BPPV(ASC-BPPV)、水平半规管BPPV(HSC-BPPV)、混合型BPPV检出率。结果VNG检查对PSC-BPPV典型眼震的检出率(93.15%,68/73)高于裸眼检查(71.23%,52/73),P<0.05;VNG检查对ASC-BPPV典型眼震的检出比例(4/4)与裸眼检查(2/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VNG检查对HSC-BPPV典型眼震的检出比例(18/19)高于裸眼检查(12/19),P<0.05;VNG检查对混合型BPPV典型眼震的检出比例(4/4)与裸眼检查(2/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NG应用于BPPV患者诊断中,可有效观察眼震发生情况,提高眼震检出率。
王伟芳张艳华李雅雯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眼震
超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超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给予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两次间隔时间为7 h,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的临床有效率、侧支循环血流速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 h、治疗7 d和治疗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治疗1 h、治疗7 d和治疗14 d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1 h、治疗7 d和治疗14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在治疗1 h、治疗7 d和治疗14 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1h、治疗7 d和治疗14 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流速显著加快,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流速显著减慢(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MCA流速与对照组相比较快(P<0.05),观察组ACA和PCA流速与对照组相比较慢(P<0.05)。结论超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改善侧支循环血流速度,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孙艳霞李世学王伟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注射液神经功能侧支循环
拉考沙胺与卡马西平治疗新确诊成人癫痫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对比分析拉考沙胺与卡马西平治疗新确诊成人癫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新确诊成人癫痫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拉考沙胺组(40例,采用拉考沙胺治疗)与卡马西平组(40例,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癫痫发作情况、认知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拉考沙胺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卡马西平组(77.50%,31/40),P<0.05。治疗后,拉考沙胺组癫痫发作频率、癫痫样放电次数、累及导联数少于卡马西平组(P<0.05),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卡马西平组(P<0.05),Hcy、ICAM-1水平低于卡马西平组(P<0.05),TC、TG水平低于卡马西平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拉考沙胺组复发率(5.00%,2/40)低于卡马西平组(20.00%,8/40),P<0.05。结论与卡马西平相比,拉考沙胺治疗新确诊成人癫痫患者的效果更好,可降低脑损伤标志物表达,改善癫痫发作情况和认知功能,减轻对血脂水平的影响,且复发率低。
王伟芳张艳华李艳伟
关键词:癫痫卡马西平
PET-CT在肿瘤学方面的临床应用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英文缩写,是一种进行功能代谢显像的分子影像学设备。它采用了正电子核素作为示踪剂,通过病灶部位对示踪剂的摄取多少来了解病灶功能代...
杨洪张工化王永玲王伟芳王艳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