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健波

作品数:5 被引量:11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移栽
  • 2篇移栽机
  • 2篇有机碳
  • 2篇育苗
  • 2篇育苗移栽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免耕
  • 2篇秸秆粉碎
  • 2篇开沟
  • 2篇开沟机
  • 2篇耕地
  • 2篇钵苗
  • 1篇地冬
  • 1篇冬小麦
  • 1篇胀缩
  • 1篇胀缩性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碳平衡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王健波
  • 5篇刘恩科
  • 5篇严昌荣
  • 4篇张燕卿
  • 4篇陈保青
  • 3篇何文清
  • 2篇刘爽
  • 2篇刘勤
  • 2篇梅旭荣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种能够自动导苗的免耕育苗移栽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导苗的免耕育苗移栽机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机架,机架的下面连接有开沟机构和覆土压实机构,开沟机构的前面设有破茬机构,破茬机构包括安装在旋转轴上的若干个破茬刀;机架上设有自动导苗机构,自动导苗机...
刘恩科严昌荣陈保青刘爽张燕卿梅旭荣何文清刘勤王健波张恒恒
文献传递
一种能够自动导苗的免耕育苗移栽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导苗的免耕育苗移栽机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机架,机架的下面连接有开沟机构和覆土压实机构,开沟机构的前面设有破茬机构,破茬机构包括安装在旋转轴上的若干个破茬刀;机架上设有自动导苗机构,自动导苗机构包...
刘恩科严昌荣陈保青刘爽张燕卿梅旭荣何文清刘勤王健波张恒恒
文献传递
北方旱区免耕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与碳平衡的影响被引量:42
2015年
农田系统对大气CO2库呈碳汇还是碳源效应取决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和温室气体释放之间的平衡,而耕作措施会改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影响农田系统的碳循环与碳平衡。该研究以北方旱区山西临汾20 a长期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为基础,田间原位测定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确定各类农业投入碳排放参数,利用碳足迹方法综合分析不同耕作措施(传统耕作CT和免耕NT)下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结果表明:在化肥、机械等农业投入产生的间接碳排放量方面,化肥投入碳排放量约占系统农业总投入碳排放量的73.5%-77.4%,是农业投入中主要的碳源。由于免耕减少了翻耕、旋耕和秸秆移除3道程序,NT比CT少排放约5.1%,NT产量显著提高28.9%,且碳生产力大于CT。0-6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NT(50.86 Mg/hm2)比CT(46.00 Mg/hm2)高10.5%。与CT相比,在小麦休闲期和生育期NT土壤呼吸CO2释放总量高于CT。但根据农田系统碳平衡公式分析得出,NT更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呈碳汇效应,而CT表现为碳源。因此,长期免耕耕作能够提高农田土壤固碳量,减少大气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改善北方旱区土壤碳库和减排效果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张恒恒严昌荣张燕卿王健波何文清陈保青刘恩科
关键词:土壤生态系统传统耕作免耕土壤有机碳碳平衡
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有机碳转化及影响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3年
土壤有机碳对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收支起到重要作用,关系到全球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综述了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和有机物质的腐殖化的研究进展,以及土壤团聚体结构、土壤胀缩性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等对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国内外研究表明,干湿交替对土壤有机碳转化具有重要影响,土壤团聚体、土壤胀缩性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变化与土壤有机碳的转化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有机碳转化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为有效调控土壤中碳循环与周转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王健波张燕卿严昌荣刘恩科
关键词:干湿交替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特性
长期免耕覆盖对旱地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被引量:46
2015年
【目的】小麦开花后光合特性对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具有重要作用,而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研究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免耕覆盖的蓄水保墒作用和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传输特征,及其对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转运规律的影响,以期为旱区作物生产及农田高效用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山西临汾20年免耕覆盖和常规耕作两种耕作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于2013年休闲期和小麦生育期对土壤水分,小麦生育后期光合有效辐射、旗叶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测定。【结果】在休闲期和小麦生育期,与常规耕作方式相比,免耕覆盖耕作0—16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显著增加,平均提高了12%,其中在土壤水分含量的最低时期(灌浆前期)比常规耕作提高21%(P<0.01)。在抽穗和灌浆前期免耕覆盖处理的小麦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比常规耕作高163μmol/(m2·s),其中在灌浆前期二者差异最大,达19.3%(P<0.05),并且免耕覆盖下小麦中上层和中下层都有充分利用光能的机会。在灌浆前期免耕覆盖比常规耕作处理的小麦旗叶气孔导度平均增加39%,二氧化碳利用能力平均增加11%,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2%;小麦抽穗后到成熟期免耕覆盖处理的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平均比常规耕作高39%,收获期籽粒重和植株总重分别比常规耕作高57%和46%(P<0.01),并且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达到了64%。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免耕覆盖的小麦穗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常规耕作高31%和10%,实收产量比常规耕作高41%(P<0.01)。免耕覆盖耕作方式下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缓解了因水分胁迫作用而出现的光合午休现象,保证了小麦光合速率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免耕覆盖增强了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能力,并且籽粒干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而常规耕作则�
王健波严昌荣刘恩科陈保青张恒恒
关键词:旱地小麦免耕覆盖光合有效辐射光合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