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元
- 作品数:336 被引量:1,598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熔喷纤网的非均匀性分析
- 2000年
- 通过对纤网图像的灰度非均匀性分析 ,得出了实际熔喷纤网的横向、纵向及总的不匀率 ,并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判断了纤网的横向非均匀性 .
- 潘莺王善元
- 关键词:熔喷纤网方差分析非均匀性非织造布
- 溶液性质对静电纺纤维形态的影响被引量:26
- 2008年
- 以聚乙烯醇和聚丙烯腈溶液为原料进行静电纺丝,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级纤维的形态。在影响静电纺纳米级纤维的众多参数中,分析了溶液质量分数及其导电性对串珠和纤维直径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串珠明显减少,纤维直径增加,并得出溶液质量分数是影响串珠和纤维直径大小的主要因素;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盐,改善溶液的导电性,研究发现随着溶液导电性的增加,纤维直径离散度明显减少,从而得出溶液导电性是影响纤维直径离散度的主要因素。
- 李妮覃小红王善元
- 关键词:静电纺导电性直径串珠
- 天然纤维素的核磁共振碳谱表征被引量:21
- 2008年
- 利用核磁共振碳谱(NMR)和X衍射研究几种常见的天然纤维素纤维(苎麻、亚麻、棉纤维)以及2种浆粕(竹浆和硬木浆)的结晶结构,并探究2种方法之间的差异。详细解析这些纤维素纤维的核磁共振碳谱,一些结构特征参数如结晶度、侧向微纤尺寸以及晶型的组成被确定。利用核磁共振计算的几种纤维素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比利用X衍射计算的要小,只有对于高结晶的纤维素样品如苎麻和亚麻偏差才比较小,认为主要原因在于NMR结晶区信号峰的强度只反映结晶相内部的C原子数目,而没有反映晶区表面C原子的数目。
- 何建新王善元
- 关键词:纤维素核磁共振碳谱
- PET/PTT自卷曲纤维不对称结构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利用偏振光研究PET/PTT自卷曲纤维双侧不对称结构在光学各向异性上所表现出的特性。同时将PET和PTT单组分纤维与PET/PTT复合纤维的偏光干涉条纹及双折射率作分析比较,解释PET/PTT纤维双侧不对称光学性质与纤维卷曲的关系。
- 陈四海王善元高亚英
- 关键词:光学各向异性双折射率
- 防弹层压复合材料靶板成型工艺参数确定的DMA方法被引量:1
- 1999年
- 利用动态力学分析技术,得到了一系列Twaron织物—树脂层压复合材料靶板成型工艺参数的参考值,并通过弹道性能和点冲击测试确定了最佳的成型工艺参数。
- 熊杰顾伯洪王善元
- 关键词:层压复合材料防弹材料芳纶树脂靶板
- 几种高性能纤维热收缩性能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02年
- 对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芳纶 )、高强聚乙烯醇 (PVA)纤维、高强聚乙烯 (PE)纤维的热收缩性能进行测试研究 ,从纤维内部结构分析这 3种纤维不同的热收缩特性 ,并讨论这 3种纤维作为橡胶骨架材料的适用性。
- 黄莉茜王善元
- 关键词:芳纶橡胶高性能纤维
- 长丝与毛短纤维复合纱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 通过实验对涤长丝与毛短纤维纺制的Sirofil(双组分纺)复合纱、并捻复合线及与毛短纤维合股线的结构和基本力学性能作了比较研究,发现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强伸特性,抗弯、抗扭特性及毛羽、条干不匀率等方面,并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 吴雄英王府梅王善元
- 文献传递
- 静电纺纳米纤维的过滤机理及性能被引量:38
- 2007年
- 静电纺丝是种相对简单的不同种聚合物来制造超细纤维的方法.纳米纤维将来最广泛的用途是过滤.研究静电纺纳米纤维的过滤机理,测试分析不同基布与纳米纤维层复合后的过滤效率、过滤阻力及孔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基布上铺上纳米纤维层复合后,过滤效率明显增加,压力降也有一定增加;纳米纤维层的孔径比基布孔径约小两个数量级,并且纳米纤维层孔径分布均匀、离散度小.
- 覃小红王善元
- 关键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
- 用EIB对变形纱线直径变化特征的测试被引量:8
- 2007年
- 为了对变形纱外观形态特征进行更好的评价,利用EIB对线密度接近(16tex左右)的棉纱、毛纱、加捻长丝、空气变形纱和假捻变形纱分别进行测试,对获得的纱线直径、纱线片段不匀(CV)、直径粗细分布、纱线模拟形态图等参数和指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纱线直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评价.通过实验定量地说明线密度为16tex左右的变形纱纱线直径粗细变化类似于短纤棉毛纱,并且得出利用EIB来比较和评价纱线直径粗细变化特征的方法是有效的.
- 叶海民姜岩高亚英王善元
- 关键词:变形纱CVEIB
- 多重变形加工长丝技术被引量:2
- 2003年
- 首先简要叙述了变形加工的目的、意义及其发展概况,同时指出单一变形加工纱线形态、结构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多重变形加工的新概念,包括复合变形和细观变形以及讨论了它们的技术特点。最后回顾了多重变形应用成果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 王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