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文
- 作品数:130 被引量:910H指数:1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农村反贫困绩效的推动因素测度及分解:1978-2014被引量:9
- 2017年
- 本文利用《中国住户调查年鉴》和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S)数据分阶段对农村反贫困绩效的推动因素进行测度和分解,并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显示,1978-1985年,农村贫困率下降主要得益于土地政策的内生性改革;1986-1993年,农村贫困率仍在迅速下降,经济增长因素起了主导作用,但边际收益在下降。尽管在1994-2000年,农村地区实施了开发式扶贫与社会救助"双轮驱动"的反贫困模式,但贫困率下降幅度不大,从贡献率来看,主要是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被分配因素的不合理带来的负向效应部分抵消。2001-2014年,农村贫困率有小幅上升,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增长因素对贫困的降低程度在逐渐减弱,另一方面是由于扶贫瞄准机制所发挥的收入分配效应不高,导致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要素的复合贡献率在下降。纵观农村三十多年的反贫困战略和路径,本文发现,经济增长因素是主导,随着贫困率和贫困缺口率的反弹,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因素缓解贫困的贡献率将会上升。政府应从加大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的尺度上来优化农村反贫困的策略和路径。
- 王增文
- 关键词:反贫困贡献率开发式扶贫
- 社会保障基金进入A股市场的风险测度--VaR的市场风险分析
- 在中国股市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将社会保障基金投入A股市场是一种较好的保值增值方式.但如何控制市场风险就成为入市的关键.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的A股投资结构分析,笔者发现,社会保障基金以季度而非年度为投资周期,在每个季度末对社会...
- 王增文陈源
- 关键词:股票市场社会保障基金风险评估
- 文献传递
- 乡村品牌身份重构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基于贵州“村超”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 2025年
- 乡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鉴于乡村的资源积累相对薄弱,利用特色品牌建设来吸引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投入已经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乡村视为品牌社群,运用最优区分理论,以贵州省榕江县“村超”带动乡村发展的实例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乡村如何凭借品牌身份构建来动员利益相关者资源投入的机制逻辑。具体而言,欠发达乡村可以通过两种身份区分机制——内化式平衡与外衍式平衡,逐步强化对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动员效果。一方面,通过内化式平衡,乡村能够重新凝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借助外衍式平衡,乡村进一步整合外部利益相关者,吸引并汇聚优质资源,携手推进核心竞争力的深度开发,进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的发展活力。此发现不仅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微观关系战略层面的实践启示,同时也拓宽了身份构建理论与最优区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范畴。
- 王泽宇周翔王增文王英奇邓智平
- 关键词:身份建构
- 从单一非理性大城市化到组合配套跟进的理性城镇化路径研究--兼论中国健康城镇化之路被引量:2
- 2018年
- 中国目前的城镇化仍是延续1978年以来"摊饼"式的模式进行,然而,真正的城镇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非农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活动的过程。因此,城镇化不等同于城市规模的"摊饼"式的扩张和大量农业人口的非理性化涌入,而是一个各相关政策组合配套跟进的"理性"城镇化转向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城镇居民"对其社会资本和身份的认同是中国健康城镇化之路畅通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CHIPS数据并结合经验分析模型得出的结果显示:就业岗位的可及性、收入水平、土地禀赋、住房状况及机会成本能显著性地影响到流动动向和意愿,而同工同酬、政策和社会歧视、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及医疗卫生等组合配套跟进因素显著性地影响到其流动和定居行为,这对于中国健康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王增文
- 关键词:非理性健康城镇化新生代农民工
- 江苏省补充养老保险替代率的差异研究——基于性别差异视角
- 2010年
- 为研究未来江苏省补充养老保险替代率变化状况,在分析制度替代率的基础上,建立了测算模型,分别对江苏省2010—2030年不同性别的职工做预测。结果显示:江苏省补充养老保险替代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制度对不同性别参保职工退休后生活水平的影响差别悬殊,超过制度起初设计的目标。逐步提高缴费率、延长退休年龄特别是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是提高女性职工补充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的关键。
- 王增文
- 关键词:补充养老保险替代率性别差异缴费率
-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社会保障基金均衡投资组合策略及决定因素分析——基于沪、深两市数据的比较被引量:8
- 2017年
-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问题日益成为个人、社会和政府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不仅仅是因为基金本身的属性,更重要的是社会保障基金所属的制度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从目前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渠道来看,90%以上投资于银行和购买国债。鉴于此,笔者采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模型,通过稳健性检验,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策略的"畸轻畸重"效应。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投资策略与目前金融市场的发育度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对基金投资渠道及投资比例限定有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在目前金融市场发展格局下,社会保障基金被大量的投入银行和国债势必会导致在"保值"策略下的"贬值"格局的产生。因此,应逐步把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职能由政府主导行为逐步过渡到市场主导行为,而政府应回归其监督和服务职责。
- 王增文
-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金融市场
- 中国企业年金的生命周期投资组合效率的创新路经研究
-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及投资结构的和投资组合问题,中国企业年金收益率一直较低,从而导致基金的严重贬值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了补充养老保险账户的改良思路,这种改良首先是让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参保人有一定的个体选择...
- 王增文
- 关键词:生命周期企业年金投资组合
- 文献传递
- 中国社会保障治理结构变化、理念转型及理论概化——范式嵌入与法治保障被引量:13
- 2015年
- 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有制度主义和文化解析两大取向。按制度主义观点,实现社会保障公平的最主要手段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发展。从系统思维的视角来看,中国社会保障实践存在着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变迁、治理转型、府际关系、治理体系及运行机制五个基本政策要素的内在结构、理论范式及政策依托的理念,以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执政理念的四大阶段的动态变化状况为研究载体,通过类比研究和逻辑推理,对中国社会保障治理转型的演进和固化进行理论概化,提出中国社会保障治理结构的八个理论推论。中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脱离了法治保障嵌入的结构,而依赖于行政手段是社会保障治理陷入困境的关键致因。鉴于此,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应嵌入现代化的社会建设、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治理理念,通过法治保障增进制度创新,综合推动中国社会保障治理结构的整体优化和结构演进。
- 王增文
- 关键词:社会保障法治保障
- 中国社会保障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研究-基于国民参与权视角
- 社会保障制度属公共事务范畴,在治理理论兴起、国民参与意识不断提升的形态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规划、决策、实施及评估监督过程中,国民未能充分参与,甚至部分项目自始至终未能参与,而被动的接受'自上而下'的社会保障的'顶层设计...
- 王增文邓大松
- 关键词:社会保障
- 文献传递
- 基层干部如何有效分配时间与精力——理论分析与经验借鉴被引量:2
- 2021年
- 基层干部客观上背负着沉重压力、负担和焦虑;主观上面临着角色错配、职责不清和本领恐慌等问题,导致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消耗,干事创业的手脚被束缚。应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同时发力,解除外部阻碍,保证基层减负效果,推动基层干部科学管理时间和分配精力,鼓励基层干部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地方。
- 王增文
- 关键词:基层干部管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