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姗姗

作品数:47 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银屑
  • 23篇银屑病
  • 11篇蜈蚣
  • 11篇蜈蚣败毒饮
  • 8篇治疗银屑病
  • 8篇中医
  • 6篇中药
  • 5篇中医外科
  • 5篇教学
  • 4篇中医外科学
  • 4篇痤疮
  • 4篇细胞
  • 3篇证论治
  • 3篇皮肤
  • 3篇辨证
  • 3篇辨证论治
  • 2篇多元化教学
  • 2篇多元化教学模...
  • 2篇血清
  • 2篇寻常性

机构

  • 45篇黑龙江中医药...
  • 29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作者

  • 45篇王姗姗
  • 36篇杨素清
  • 19篇安月鹏
  • 6篇袁锐
  • 6篇张晴
  • 4篇王松岩
  • 3篇张海龙
  • 3篇刘畅
  • 2篇闫景东
  • 2篇张杨
  • 1篇王姗姗
  • 1篇王俊志
  • 1篇李东东
  • 1篇王宇
  • 1篇蔡宏婷
  • 1篇李琛
  • 1篇李婷
  • 1篇周兢兢
  • 1篇赵海艳
  • 1篇孙艺榕

传媒

  • 7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中医药学报
  • 3篇四川中医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成才之路
  • 2篇医学食疗与健...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烧伤创疡...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因子κB、β连环素在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β连环素在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尖锐湿疣患者,将其作为病例组;另留取同期在医院接受外阴整形术或包皮环切术治疗的96例患者的正常组织样本,将其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接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根据治疗后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亚组与未复发亚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NF-κB、β连环素表达;使用Phi系数分析NF-κB、β连环素与尖锐湿疣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检验NF-κB、β连环素与复发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F-κB、β连环素对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皮损组织中NF-κB、β连环素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55.21%(53/96)比23.96%(23/96)、56.25%(54/96)比36.46%(3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hi系数检验显示,NF-κB、β连环素阳性与尖锐湿疣呈正相关关系(r>0,P<0.05)。随访6个月,96例患者中3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6.46%(35/96),复发亚组皮损组织中NF-κB、β连环素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复发亚组[85.71%(30/35)比37.70%(23/61)、85.71%(30/35)比39.34%(2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检验显示NF-κB、β连环素阳性表达与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复发有关(HR=4.017、3.898,95%CI 1.516~10.646、1.470~10.336,P<0.05)。绘制ROC曲线可见NF-κB、β连环素及二者联合均对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复发存在中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0、0.732,其中以联合预测价值最高,AUC为0.810(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中NF-κB、β连环素阳性率较高,且对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刘雨琛林立王姗姗安月鹏杨素清
关键词:尖锐湿疣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Β连环素预后
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将PBL教学法与中医外科学教学相融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方法以本科学生作为试点对象,分别进行新型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培养,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重视中医外科学的学科特色与PBL教学法的结合,并采用考核和反馈主客观多角度的调查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理论考核和临床考核方面,试验班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班(P<0.05),教学反馈情况良好,各问题肯定性回答均达到85%以上。结论 PBL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及协作能力,促进知识结构化等方面优势明显,是一种可以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推广的新型模式。
杨素清王松岩王姗姗安月鹏
关键词:PBL教学法中医外科学教学
蜈蚣败毒饮联合火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蜈蚣败毒饮联合火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7月诊治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辨证属血瘀证者中选取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口服蜈蚣败毒饮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仅用火针治疗,最终去除脱落病例,观察组完成33例,对照组完成31例。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记录,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且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部分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第4周和第8周观察组的PASI评分和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到87.88%和51.52%,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第8周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肝功能、肾功能、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标测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蜈蚣败毒饮联合火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疗效可靠、安全性佳,可能与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有关。
杨素清林立王姗姗
关键词: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蜈蚣败毒饮火针血液流变学
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模型鼠细胞标志物影响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对蜈蚣败毒饮干预后的血清学中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的细胞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对其与银屑病模型鼠皮损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蜈蚣败毒饮低剂量组、蜈蚣败毒饮中剂量组、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甲氨蝶呤西药对照组,经灌胃治疗后,采用改良的PASI评分法对银屑病模型鼠的皮损指数进行评价,采用流式细胞法对各免疫细胞的相关标志物CD3、CD4、CD8、CD11c、CD56、CD163、CD31进行检测,同时分析蜈蚣败毒饮各剂量组灌胃前后皮损指数变化量(△MPASI)与各细胞标志物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分析蜈蚣败毒饮的细胞作用靶点。结果灌胃后各药物组大鼠的MPASI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或P<0.01),以甲氨蝶呤西药对照组和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的效果最为显著(P<0.01),蜈蚣败毒饮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下调T淋巴细胞的标志物CD3和内皮细胞的标志物CD31(P<0.01),并显著上调T淋巴细胞的标志物CD4/CD8的比例(P<0.01),同时,蜈蚣败毒饮各剂量组干预后的皮损指数变化量(△MPASI)与T淋巴细胞标记物的变化量(△CD3和△CD4/CD8)及内皮细胞标记物的变化量(△CD31)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蜈蚣败毒饮可以有效改善银屑病模型鼠的皮损状态,其机制可能与干预T淋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免疫途径有关。
王姗姗林立杨素清安月鹏
关键词:蜈蚣败毒饮银屑病细胞标志物T淋巴细胞内皮细胞
中药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
2015年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受试对象分为联合治疗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自拟方及外用湿润烧伤膏,中对、西对组分别给予口服中药自拟方和盐酸西替利嗪片,并均以凡士林外用。通过4周的观察疗程,对三组患者的主客观皮损指标进行判定从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的有效率依次为83.33%、56.67%、36.67%,两两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湿润烧伤膏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改善皮疹状态、缩小皮损面积,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盐酸西替利嗪片。
刘畅安月鹏王姗姗张海龙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中药皮肤瘙痒症
王玉玺用乌蛇驱风汤治疗银屑病经验简介被引量:4
2021年
银屑病是一种以红斑、丘疹、鳞屑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在临床中极为常见。乌蛇驱风汤出自《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具有搜风清热、败毒止痒的功效,它是治疗荨麻疹、扁平苔藓、瘙痒症等以瘙痒为主的皮肤病方剂。银屑病(进行期)常表现为湿热蕴结体内,瘙痒剧烈,若在此基础上又感染风热之邪,湿热兼加外风客于肌肤,致使肌表凝结邪气,久聚不散而发病。王玉玺教授认为风邪、血热、毒邪共为银屑病(进行期)的致病因素,并强调风邪的重要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除了要清热、凉血、解毒以外,还要兼顾祛风之法。在银屑病(进行期)的用药经验上,王老善用虫类药以搜刮内风,又善用虫类药的毒性,以达到以毒攻毒的作用。王教授灵活运用乌蛇驱风汤加减治疗银屑病(进行期)临床疗效颇佳,屡试屡验。该文从病因病机、治疗经验、经典案例等方面对王玉玺教授运用乌蛇驱风汤加减治疗银屑病(进行期)的经验进行探讨。
杨素清孙玉文王姗姗
关键词:乌蛇驱风汤银屑病名医经验
花类药治疗银屑病经验被引量:4
2021年
银屑病病因涉及免疫、环境、遗传等诸多因素,发病机制复杂。中药花类药材具有质地轻扬、活泼灵动、药性中和、使用灵便的特点,运用于银屑病的辨证处方之中,取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和疏肝解郁的功效。
杨素清林立王姗姗
关键词:银屑病花类药槐花红花玫瑰花
瓜蒌红花甘草汤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对其中医症候和T淋巴细胞亚群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瓜蒌红花甘草汤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中医症候、T淋巴细胞亚群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并评估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分为常规组(阿昔洛韦治疗)和联合组(阿昔洛韦+瓜蒌红花甘草汤治疗),各60例,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症状控制时间,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证候积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疼痛介质及微炎症状态,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联合组疗效优于常规组(P=0.028)。治疗2周后,两组主、次证评分、中医证候总分、CD_(8)^(+)、血清环氧化酶-2(COX-2)、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以上指标分别为(6.01±0.66)分、(3.96±0.41)分、(9.97±1.01)分、(25.26±3.02)%、(22.16±2.36)ng/ml、(8.62±0.87) mg/L,较常规组更低(P<0.05);CD_(3)^(+)、CD_(4)^(+)、CD_(4)^(+)/CD_(8)^(+)、血清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IL)-2水平在两组治疗2周后升高,且联合组以上指标分别为(68.29±6.56)%、(43.03±4.42)%、1.70±0.26、(129.93±13.02)μg/L、(13.96±1.40)pg/ml,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止痛、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9)。结论 瓜蒌红花甘草汤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缓解疼痛介质及微炎症状态指标,进而有利于控制临床症状和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刘雨琛林立王姗姗安月鹏杨素清
关键词: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蜈蚣败毒饮调控寻常型银屑病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脂代谢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将63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蜈蚣败毒饮口服,对照组予郁金银屑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及血脂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对两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水平与PASI评分行相关性评价。结果两组PASI评分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治疗组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TC、TG水平降低(P<0.05),且△TC、△TG水平与△PASI评分均呈现出线性正相关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C、TG、HDL-C及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TC、△TG水平与△PASI评分无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蜈蚣败毒饮在临床上可有效调控银屑病患者血脂代谢水平,中医学病机可能与其解毒化瘀相关,本研究可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毒"、"瘀"理论。
杨素清林丽王姗姗安月鹏
关键词:蜈蚣败毒饮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血脂
人参败毒散类方在皮肤科当代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探讨人参败毒散的源流及传承,分析其方证机理。查阅人参败毒散及其类方在外科相关典籍中关于皮肤病的记述与应用演变。结合当代相关文献,研究其在皮肤病方面的应用。并简要介绍当代应用其类方治疗皮肤病的经验。人参败毒散及其类方在中医经典中有诸多关于皮肤病的的记载,而且其作用机理得到不断深入的研究。当代文献不断有大量介绍其在皮肤病治疗方面的经验。人参败毒散及其类方在皮肤病治疗方面有着深厚的经典渊源和现代研究及应用。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组方特点,对扩大其在皮肤科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东东王姗姗杨素清
关键词:皮肤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